基层文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11-24 04:29:00
导语:基层文化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市各镇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活跃,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镇区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基层文化工作力量单薄等。提供港城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相当重要,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看法。
关键词:基层文化连云港
基层文化工作泛指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既是党和政府一切文化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分享文化成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面临很多具体的任务:加强文化价值观教育,形成文化建设的共识;加大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要加大培训力度,建设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和保障措施等。抓好抓实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要选好文化工作的载体和文化活动的载体。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基层文化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城乡基础文化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个薄弱环节,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途径。基层文化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港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文化广场和发展广场文化
文化广场遍布城乡,是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广场像一个开放的舞台,以文化广场为场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有群众性、自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抓好文化广场和广场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搞好城市环境文化建设。和其他地方一样,连云港市把城市扩张仅仅看成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物质需求的过程,城区成了一片片火柴盒子式楼房的聚集。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把工业化等同于城市化,居民区建得像兵营,城市建筑物不讲究艺术造型,城市街头少见雕塑等文化设施,也没有象征城市精神的标志性建筑,即便出现一些大体型建筑物,也多是火柴盒子的拉高拉长,众多城市一个面孔,谈不上特色和个性。由于城市建筑物缺乏文化和艺术使命力,城市陷入不断拆拆扒扒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和穿行,看不到文化、看不到艺术、得不到教育、熏陶和享受,就像人在大沙漠中很难看到绿色一样,城市在一些地方成为钢筋混凝土筑就的文化荒漠。华联广场、火车站这样开放窗口前面的雕塑始终不能令市民满意,换来又换去的,足以说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大众对艺术的需求,人民欣赏水平的提高。我们设计的雕塑、规划的广场,甚至是广告都应该符合城市的气质和人民的感受,而不是仅为了有雕塑而设雕塑。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忽视环境文化的现象,我们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必须把城市环境文化建设和城市个性、城市特色问题突出出来,把城市环境文化建设作为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特别强调,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建设高品位城市的有益经验,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中原文化的丰富宝藏,引进现代城市环境艺术的先进理念,努力使全省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显著提高。
2、不能忽视农村广场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在城市里建有广场,很多村里也建起了广场,但是有一些广场建起来后很少得到利用,或是一年只有几场演出,基本是空置的。与新农村建设并不等同与农居大拆大建一样,农村广场并不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摆设,有必要让广场文化回归群众。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以及农村的一些村民的反映中获悉,农民也象城市居民一样需要文化去装点自己的生活,需要地方展现农民的新面貌。广场文化应该回归群众。然而好多农民想举办聚会没有地方,想庆祝丰收的喜悦更无着落,这当然应该我们当地政府解决的。广场文化回归群众,群众有了自己的文化广场,这肯定有利于群众自觉参与。吸引更多的群众前往广场消遗娱乐,而且也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个城市或这个社区、村镇的形象和文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农村广场,就是要从方便群众活动出发,抓住重点,合理布局。这里顺便提到的是市开发区有个农民舞蹈队,一直在反映这个问题。既然人民有需要,我们的政府就应该为此考虑。
(二)打造好节庆文化
我国文化节庆资源丰富多彩,要依托这些资源,精心打造出一批节庆文化品牌,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一方面,要改造传统的节庆文化活动,赋予它们新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创办新的文化节,使大量濒临失传的民间、民族艺术得以重现舞台。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传统节庆,是世界各民族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喜爱。连云港市这个地方文化底蕴相当地深,人民更是重视节日气氛,搞好节庆文化很有必要。
1、点缀美好生活,满足人们的欢乐、喜庆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快乐、幸福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目标。受中华民族传统的乐感文化熏陶,无论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勤劳的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辛勤劳作,迫切需要有身心得以释放和发泄的时刻,传统节庆便能以特有的娱乐功能,满足人们这一心理需求。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推移中,人们以节庆的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人们也借此得以从容自如地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韵味和自然的情致。
2、有助于人们寄托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形式憧憬未来,对生活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传统节庆是人们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之一,节庆习俗中的文化载体、程式都具有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的文化意义。
3、有利于凝聚人心,增进和合
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合。传统节庆在凝聚人心、增进和合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在当今之世,它同样可以做出独特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的是齐心协力。
4、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人是离不开传统的。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在既定的、从先辈继承下来的条件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和文化借鉴活动。没有文化传承就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发展;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就没有人类文化的多样统一和高度发达。在洋节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自己的节日。文化是软实力,如果我们连云港也能有个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对于宣传连云港很有好处,这很显然是我们实力的表现。
5、有益于人们调适、畅情和保养身体
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生活的先民,一年四季,辛勤劳作,他们需要庆祝丰收,需要休息调适,放松心情,保养身体,传统节庆本身就为人们作了有效的提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在工作之余,需要放松自己,为下一步的工作积蓄能量。
6、有助于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连云港传统节庆文化是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娱乐方式和文化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观念和习俗信仰,是一笔重要的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人文资源,主要表现:和谐精神、乐观自信和历史意识。连云港传统节庆文化是一笔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和人文素质教育价值,对于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比如我们的海州庙会、连云港之夏、西游文化节等等,都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也是我们的旅游资源。
(三)鼓励创作和培育人才
鼓励创作与培育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例如,发现和表彰县及县以下从事乡土文化发掘、整理、传承的民间文化工作者;制定政策、设立资金,表彰有贡献的文化专家,鼓励和扶持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或文艺爱好者举办个人艺术展、个人演出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文化创作迅速繁荣,文化人才脱颖而出。连云港市不是缺少人才,而是我们的体制没有让人才得以发挥的地方。有的人在连云港不是人才,而到了其他城市却成了人才,这肯定跟我们的用人机制不合理有关。我们也看到了,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上都出现连云港人的身影,说明我们有能人。这样的人才我们可以多培养,多挖掘,先让他在基层就有锻炼的地方,红了成名了也是我们地方的荣誉。好多文艺、理论方面的好手和专家,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为他们服务,对他们的工作应该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特别要注意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要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认清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努力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建设,一定要有文化发展的大视野、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认识,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树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改革在面上推开、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功夫放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上,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坚持重在建设,注重过程,注重积累,从具体事情抓起,善于抓小、抓细、抓实,力戒形式主义。当前,特别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使社会志愿服务成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比如机关可以创建“文明高效机关”,在企业创建“文明诚信企业”,在城市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在行业创建“文明规范行业”。连云港市应该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搞好基层文化建设,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不是仅为一个“文明城市”的虚称,工作延续下去才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
(五)对本土文化改造和提升
1、保护好当地文艺形式和本土特色文化。淮海戏便是最具连云港地方特色的剧种,文化部门通过科学整体规划、积极组织采风、精心辅导培训、开展文艺调演、规范广场管理等,一批又一批集大众智慧、具地方风格、有浓郁特色、源自于民间、源自于生活的群文艺术展现在舞台上形成了当地文化活动品牌,使群众文化活动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发挥本土特色文化优势不仅保持了广场文化活动活力,还加强了城乡文化交流,有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市民素质,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二人转”能成为宣传东北三省的名片,我们的淮海戏完全有这个可能,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挖掘和改革上多做文章,让大家喜欢淮海戏,从而知道连云港。
2、注意发展和创新。最近几年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出现了大拆大建现象,“拆”字成为各城市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我们不能认为城市建设就该如此。大规模拆旧拓宽了道路,整治了街景,也带来了很大负作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财富浪费和破坏,加大了城市就业困难,降低和影响政府在市民中的威信,也使城市失去了历史感。一些百年老街看上去就像近几年新建的一样,五十多年校龄的大学校园就像近五六年新建的学校一样。几百年、上千年的东西是宝贝、是文物,我们应当珍惜。但是几十年前、几年前、昨天的东西也是历史,也很宝贵,也应当珍惜。我个人认为象海州古城这样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应该保留和保护,起码我们还能知道我们本地的历史。历史的东西不是看它有多大的市场价值,而是它对我们的文化的贡献有多大。连云港的淮海文化,西游文化都是我们的宣传连云港的一大载体,应该保护和发扬广大。
(六)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主要渠道。要借体制改革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让其发挥文化传承、沟通的作用。这样,基层文化工作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基层文化建设做好了,党的文化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因此,对于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政策上大力扶持,投入上重点倾斜,舆论上大力宣传,使其蓬勃发展并产生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落后文化,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落后有害部分去掉,对其合理有益部分加以保留,将其改造为健康有益文化。对于腐朽文化,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坚决扫除,绝不能有模糊认识。要通过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通过行政手段严厉打击,决不允许其蔓延滋生,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为连云港市的文化市场繁荣服务,让基层文化更健康地发展。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团体义不容辞地应该为港城人民提供又好又多的文化产品。
[1]作者简介:袁春竹,男,1973年3月生,江苏东海人,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师从王明初教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任职于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电话:13961381631
- 上一篇:民主零距离
- 下一篇: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