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内涵沿承发掘研究

时间:2022-11-24 03:33:00

导语:传统文化内涵沿承发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文化内涵沿承发掘研究

[论文提要]:针对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港城,塑造和构建城市文化的品牌形象,提升连云港城市的整体层次,着重阐述了本市传统文化的溯源、现存及其价值,并提出了沿承与发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溯源;沿承与发掘;发展对策

十七大报告在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文化的重要性已经上升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文化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纽带,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经济才有地位,有文化才有品位,有传承才有发展。在城市大发展的今天,有远见卓识的城市都开始把目光聚焦到城市人文价值的恢复上来,实施以文化论输赢的长远发展战略。

建设国际化海滨城市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滨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港城,塑造和构建城市文化的品牌形象,提升连云港城市的整体层次,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连云港市传统文化的溯源、现存及其价值。

放眼历史长河中的古连云港地区,上古时期农业部落东夷族曾在这里发祥,与山东、河南、苏北等地的徐夷、淮夷等部落较早开发了东方文明,秦代朐县的建立成为秦汉时期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繁荣之肇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一直是东海、赣榆、灌云、沭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州、郡政权所在地,素以东海名郡著称,“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伊尹结庐、孔子望海、秦皇东巡、徐福东渡,还有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林则徐等文人高士、诗家骚客留下的印迹使古连云港绚丽多彩,楚霸王麾下大将钟离昧家乡,安汉将军糜竺故里,抗金名将胡松年桑梓,还有单公选、张朝瑞、王鸣鹤、沈云沛、武同举等历史风云人物生于斯、长于斯,更是使连云港市熠熠生辉,连云港以其古老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典型的海、古、神、幽的文化景观,留下了浩繁的文化遗存。

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连云港传统文化的现存也是非常广泛的,最能表现的是大量古文物的现存。全市建国以来先后发掘、清理、考证、鉴定的遗址、城址、窖藏、墓葬、园林、民居、石刻、石雕、碑刻450多处,我市现存国家文物单位5处,省级文物单位20处,市级47处。在地面文物现存中,大量的最有特色的是古遗址、建筑、碑刻的现存。著名的是东海马陵山大贤庄、东海山左口爪墩、锦屏山桃花涧旧石器遗址、大伊山、二涧、朝阳、赣榆下庙墩、大村、九龙口、焦庄新石器遗址;古城址有赣榆盐仓城、赣榆土城、龙苴城、曲阳城、孔望山城、海州古城、古凤凰城、田横港、大雾崖城等;有大伊山原始石棺墓、周、春秋、战国、汉、五代、宋、元、明等墓葬、墓群多处;建筑有庵、庙、寺、观、塔、井、桥二十余处。地面文物现存中,还有众多的雕像石刻,主要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六神台佛教造像、刘志州船刻等,书刻作品著名的有孙家山汉朝萧望之钓鱼台下的隋朝开国元勋王谟题刻(石刻已毁,拓本存于博物馆)、大村飞泉下的唐朝郁林观东崖碑记、孔望山龙洞石刻、白虎山、石棚山石刻。另外云台山上30余处700多个封土石室的来历用途至今还是个谜。连云港传统文化的现存,不仅在古文物方面,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如海州佛道儒三教渊源、海州童子戏、海州民俗、海州方言等。

现存的连云港传统文化是艺术的、高档次的、充实着非常丰富的中华古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财富,连云港传统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建筑学、美学、艺术,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重要的价值。现存连云港传统文化是连云港传统文化思想渊源分析的基本材料,从现存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大量实物和史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东夷少昊先民的兴衰发展;齐鲁楚吴越文化在此地的交融;近现代连云港人的信仰、风俗、风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迁;研究明清时期的徽商盐商在此地的停留,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更重要的,盐商所留下的踪迹,还为我们探索清乾嘉学派徽文化对本地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以及本地文化的大发展大飞跃提供了研究基石;从现存民居村落和传世家谱、族谱中,可以分析出古连云港当时强固的封建宗法制度;从现存的古塔、寺庙道观中,我们也可以分析释家和道家在此的兴衰和对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其中所在地位等。

二、连云港市传统文化内涵沿承与发掘的现状与不足。

多年来,我们连云港市对连云港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都是非常重视的,在传承连云港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对照其他一些先进城市在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来看,仍有不足。

1、文化资源利用尚浅,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连云港传统文化牌可以擦的更亮!其实连云港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节目目前都还散落在各处,没有形成连线,显得“散”。近年来,连云港市对历史文化的整理是全面的,但开发利用的有效性还不够。“打东夷牌、唱盐河歌、建山水城”的旋律奏了好久,古东夷文化这个祖先留给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基础始终没有得到利用和展示。穿越而过的古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反映我市人文底蕴的集中之地,是一块尚未被我们精心雕琢的宝玉。海州古城、凤凰古城、老板铺、古盐圩、新浦老后街等,都体现了连云港民俗民风的文化节点散落各处而无法展示。

2、文物古迹保护面临危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光看历史上曾经有什么,还要看现在保留什么?保护和利用得怎样?目前。岌岌可危的海州古城、凤凰古城、新浦老后街以及云台山系石碑刻的建设性保护还没有完全列入议事日程,文化资源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或干脆夷为平地的悲剧时有发生,被誉为“淮盐美韵”的传统海州五大宫调,近况同样堪忧,发展经费成了最大难题,后备力量也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3、连云港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不深,传承面临断层危机,乡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仍属于一个操作层面上的命题。从历史看,文化的发展进程包含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除了纵向的继承外,还有横向的开拓、交流,这也是我们的弱项。

三、挖掘连云港市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具体对策。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现代文明港城新形象,是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我们要以对历史、对子孙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把连云港的魅力凸现出来。一要做好保护整合文章,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关系;二要做好融合渗透文章,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塑造连云港市的个性和特色。三要做好传承文章,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精华的挖掘,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重视文化老人,让文化老人发挥余热。

连云港市有一批六七十岁的文化老人,他们在社科领域都有建树,特别是在地方乡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研究,都是后人所难以企及的,一旦这批老人故去,我们的乡土文化将处于断层的尴尬局面。他们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他们对于发掘、抢救连云港特色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积极性很高,近年也辑集出版了不少乡土文化资料,他们一方面想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同时还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知识分子对社会隐约的责任感。彭云彭老曾经编辑出版《海州文献丛书》,影印海州古文献,为连云港的文化事业做了件大好事,花果山风景管理处组织云台十老耗时四载编纂《花果山志》。我们还应该将海州文化、海州考古、海州地名、海州戏剧、海州方言、海州童谣、海州宗教、海州本草、海州民俗、海州传说、海州名人、海州名胜、海州掌故、海州诗咏、海州菜肴等结集出版,既可以向世界、向国人介绍连云港、宣传连云港,也可以对我们连云港的传统文化作一次大盘点,大整理。政府方面应该爱惜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的文化整理工作给予人力和财力的帮助,他们本身就是港城的重要文化财富。

2、抢救乡土建筑,让乡土建筑更加厚重。

通俗地讲,乡土建筑就是一个地方地域、土生土长的传统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住宅、书院、商店,甚至一座桥、一条路。乡土建筑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乡土建筑文化遗产是历史上不同文明背景和文化传统所凝结的物质载体,见证和体现了地方风格多样的面貌和特点,凝聚了人类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沉淀了世代相传的文明资源和信息。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浪潮下,乡土建筑文化遗产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量的箱体建筑正在消失,若发展下去,着实可怕。我们连云港市的乡土建筑也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新坝七十二井七十庙,海州护城河、老城墙、城隍庙,新浦天后宫已经一个个离我们远去。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要及时抢救和妥善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首先,我们亟需对我市当前尚存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估认定和分类,并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保存有关资料,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其次,要禁止那些违背保护原则的商业和旅游开发,避免这类开发对于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文化价值所造成的破坏。第三,花大力气做好现有文物单位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如蒋宅的整体保护、海州古街道的保护、南城古城墙的保护、城区几个风景山的统筹规划和修建等。

3、拯救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重现辉煌。

古连云港历史悠久,人文鼎盛,从秦开始单独设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许多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却渐渐流失。近年来,我市开始组织五大宫调的抢救工作,到海州、板铺找到老艺人,凭借他们的记忆,对台词、音乐、动作、化妆等进行组织和加工,终于让五大宫调重新与观众见面,从而也拉开了我市“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抢救保护工程”的序幕,对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戏曲演唱艺术、民间工艺等进行抢救保护,我们或许无力留住这些曾经组成我们这个城市文明的血与肉,但在它行将消逝之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记录下来,以至文明的基因链不至再次断裂或缺失。

4、发展乡土教育,让乡土文化永远传承。

城市文化建设有一个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文化的主体是人,而青少年作为城市未来的主人,是城市文化的传承者、体现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在发掘和弘扬连云港市的历史文化,寻找城市文化根源的同时,也应以前瞻的目光,从青少年这一群体着手,孕育城市文化的未来。一是乡土教育进课堂,教育部门应着手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材料,编写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教材,将乡土文化教育送进我市中小学课堂,一方面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于所居住的乡土环境建立情感的认同与联系。二是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云台山户外运动,让他们在领略我们云台神山大自然奇特风光的同时,更多地感受连云港传统文化、体验连云港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三是在本地相关大专院校中开设地方文化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地方文化人才队伍。

“光阴难驻迹如客,百年俯仰转眼间”。让我们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弘扬传统,发展现代,靠我们的聪明才智,把港城早日建成美丽的国际化海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