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门票利弊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11-24 02:47:00
导语:取消门票利弊问题和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博物馆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博物馆的性质和生存根基。我国的博物馆多是吃的财政饭,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以纳税人的钱来实现,因此公众成为博物馆重要的思考维度。
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门票的免费之路。
随着人们对博物馆公益性的极大认同,2002年,全国的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等部分人群实行了免票;2003年-2004年,浙江率先实施博物馆永久性免费开放政策;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也实行了定时的免费开放(每月第一个周日)。全国博物馆的免费趋势似乎日渐明朗起来。
然而也就在2004年,出现了故宫等北京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的风潮,故宫旺季的门票从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时至今日,近五年下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仍然出售门票。如何来看待这些现象?可以说,门票事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着大学问,它涉及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的终极目标以及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业内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取消门票利弊的争论。
二、取消门票利弊的观点
赞成免票者认为,①博物馆有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体现了一种文化财产属于全社会的概念,每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地享有并欣赏社会文化财富;②博物馆的公共性也要求博物馆改变以往以“物”为中心的工作方法,而要转向以“人”为工作中心,笔者认为此与“三贴近”与“以人为本”的精神也是一以贯之的。③国内绝大部分博物馆门可罗雀,是门票把观众挡在了门外,取消门票,让人们走进博物馆。④博物馆大多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应该也是没有必要收费的”。
不赞成者则称,①财政拨款只够一个“温饱”,全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匮乏,除了基本的运行开销和人员工资外,业务工作常常是难于开展,严重困绕着博物馆的发展。取消门票会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博物馆,资金更加窘迫。②博物馆文物和艺术品的展示具有特殊性,从文物安全和保卫的角度出发,收取门票可以过滤一些社会上闲杂人士。③对于一些人流量多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需要通过门票为杠杆,来控制参观人数。④不收门票费的博物馆很容易与毫无价值划上等号,反而对博物馆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门票免费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笔者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完全赞同。可以肯定的是,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观众的博物馆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永久免费开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博物馆的最终发展目标。然而,在现阶段,也不是一个“免”字就可以的了。
反过来推算,是不是永久免费了,观众就能走进博物馆呢?显然,观众不来博物馆,门票不会是唯一因素。展品、展览的质量、规模、更新速度,交通、互动、馆舍环境、讲解及服务水平、配套设施、个人兴趣等等,这些都可能会成为人们不来博物馆的因素。那门票会不会是这其中的主要因素呢?
这里有英国2001年的一份调查,国外和国内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数据不能完全照搬,但却可以发现一些共性,有借鉴性。发现只有10%的人是由于门票太贵而不去博物馆,53%的人认为博物馆太枯燥,20%的人因为交通不便、距离太远和身体原因,8%的人因为博物馆开放时间不适宜,6%的人因为孩子可能没兴趣,还有6%的人因为没时间。高达53%的人因为博物馆的枯燥而不去参观,值得我们注意。
再来看看已免费的浙江的例子。2005年4月-5月间对浙江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进行的游客问卷调查。发现即使博物馆要恢复门票制度多数游客还是会来游览,对于收费价格的接受程度上,选择1-5元的为多数,其次是5-10元、10-15元的,选择15元以上的也有。当然也体现了游客还是受一定价格作用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价格不是游客选择博物馆作为游览地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门票价格对于各馆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地的经济、人文、游客在观众中所占比例,这些都使得门票的作用或大或小,都要取决于是不是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以连云港市博物馆为例,看门票的收与废。
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展示水平。门票的收或废,应当是有条件的,因馆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就连云港市博物馆来说,就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完成。
连云港市博物馆基本情况如下:基本陈列2台(展出一年有余),门票20元,年门票收入2-3万,临时展览中规模较大的精品展览较少,水、电、保洁、保安、人员工资、办公经费、业务费用等,每年花费300多万。
在大量的事业经费比较下,年门票收入显得非常少,甚至可以忽略。因此,表面上看,收不收门票,对连博来说影响不会太大。如果不收门票,说不定还可以增加与民众的亲和力和博物馆人气,甚至赢得财政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然而,笔者认为,现阶段下的免票,还未到火候。
发展对策(一)苦练内功
原因就在于,现阶段的连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过于单一,展品、展览的质量、规模、更新速度,交通、互动、馆舍环境、讲解及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等,这些能影响人们前往博物馆的因素还未达到连博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就如同连云港文化网的试运行到内部开通,再到正式对外开通的聪明之举一样,连博也需要为免票做好自己的准备,苦练内功。否则,极有可能产生观众因博物馆免费开放激发的短期参观行为。只有内容新奇、展品独特的多样化展出,良好的互动,高水平的服务,才能真正吸引公众,保证免费参观政策的持续性。不然,博物馆还会面临一种“失信危机”。
发展对策(二)经营的跟进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博物馆的经营也要及时跟进,以便在时机成熟可以免票之时,开创一个经营者与参观者“双赢”的局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博物馆的事业要发展,必须改变单一的财政拨款模式,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不能搞“赔本赚吆喝”。博物馆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巡回展出、提供场所、文化信息服务、出售纪念品以及餐饮等。
让我们还来看看浙江的例子。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丝绸博物馆是根据自身展览的特点,出售相关特色产品,比如在茶叶博物馆游客购买蚕茧桑叶、茶叶、茶具等,还有在丝绸博物馆游客购买丝绸、织锦、丝织品(包括手袋、钱包、衣服、丝巾等)。它们的经营收入是相关可观的,门票免费为它们带来了大量的观众(顾客)。但是其他的博物馆目前仍然缺少相关配套产品的出售。可以说,这些博物馆就没有为免费开放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博物馆免费之后,观众参观行为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观众在馆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因此,经营也是博物馆免费后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发展对策(三)免费前,让门票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技术手段),培育观众市场,为免费打好基础。
现阶段,对于连博来说,门票恰恰要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存在。“门票收入”四个字只需要考虑“门票”二字,从博物馆的公益性和连博以往的门票收入看,谈“收入”二字都意义不大。即单从社会效益出发,制定门票政策。
连博现阶段的门票形式是:散票。同时也在做年卡(尚未完全推广),定价20元。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博物馆的优秀营销策略。
1997年和1998年,浙博推出了成人20元和学生10元的记数参观年卡,一张年卡可参观博物馆10次。但此举推出后观众回升率不明显,加上各种因素,试行两年后就停止了。2000年,浙博再次启动年卡发行机制。与前次不同,这次成人年卡10元,学生年卡5元,比参观博物馆(含西湖美术馆)一次的票价还低(一次参观成人联票15元,学生票7元),且不记数,结果廉价年卡非但带来了观众量的大幅增长,还带动了门票的销售,较往年几乎翻了一番。笔者看到这个成功范例,不由想到我市花果山的年卡推广同样也是运用了这种营销手段,以20元的年卡来抵100元的门票,这种手段是相当成功。
表面上看,浙博仅仅是调整了年卡发行的办法和价格,但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层次总结,浙博恰恰是正确运用了门票价格与年卡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年展览的年卡价比一次展览的门票价高,实属正常之举,但因为是正常之举,对社会群体消费的刺激就不大;反之,年卡价低于门票价时,刺激力就大大加强,这就是散票和年卡比价经济杠杆作用的体现。而且这次调整完全把着眼点落在社会效益上,面向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如学校、社区和老年大学发放的年卡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扩大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从而培育了观众市场。看来,若从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出发来制定散票和年卡的比价,既可激活了市场,又保障了博物馆日常开放的良好秩序,值得借鉴。
这里所谈的只是年卡,门票营销手段还有许多,如通票、打折、优惠套餐票、会员制等。《博物馆实务基础入门》一书中指出:“费用的平衡是博物馆管理困难度最高的工作,但门票的价钱是混合行销之主要关键,成功的博物馆确定其门票价钱时不会损坏其市场。”
同时,要特别指出的是,营销的重点之一要放在青少年群体。因为,这一代青少年就是博物馆以后的观众,培养青少年的博物馆意识,从现在做起,是博物馆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当参观博物馆在这一代的青少年身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意识,博物馆就一定大有希望。
综上所述,门票最终联结的是博物馆公共性的社会理念,反映的是博物馆面向市场化的问题,深刻理解门票问题,有利于最终真正搞好博物馆各项工作。我们要做的,连云港市博物馆要做的,就是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张婉真:《博物馆门票的订价策略与营运》,《博物馆学季刊》2004年18卷2期。
甄朔南:2002年,《文化与自然遗产营销学:以博物馆为例》,刊载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一书,徐篙龄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甄朔南:《论博物馆门票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2004年第4期。
宋向光:《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反思》,《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6版。
陈莉丽:《“爱国教育基地护照”护送广大青少年——寻觅中华文化之根》,《教育观察》2006年6月第35期。
成彩虹:《降低门槛,走向大众——略论博物馆的平民化之路》《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总第90期)。
周飞强:《门票问题与博物馆公共性》,《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总第97期)
张乐:《浙江:博物馆免费带给我们什么》,新华网。
杨晓青贾泽驰:《美国博物馆不收门票也赚钱——出售多种特色礼品,播放相关电影短片》,环球时报,2006年9月第139期。
袁钥:《博物馆的困惑》,《行业导刊》。
- 上一篇: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交流
- 下一篇:文化系统党建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