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的瞬间
时间:2022-06-16 11:25:00
导语:面对镜头的瞬间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今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电视传播领域里的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够通过电视屏幕与广大观众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类节目是与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教育类节目鼎足并立于电视屏幕的一大种群。这类节目的宗旨是为广大电视观众和社会提供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就有关部门所做受众调查提供的收视率情况看,经济类节目已完全具备与娱乐类节目和新闻类节目相抗衡的影响力。《市场特快》属于一档导购类经济节目,主持人徜徉于各大购物场所为大家作介绍,让消费者不必逛商场就可以挑选到满意的商品。那么做为一名导购型经济节目主持人要想把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大家,把握现场创造的分寸和发挥的力度是十分重要的。
经济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与新闻播音员虽然都在屏幕中出现,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二者与受众关系不同。主持人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为他们服务的。主持人总是以第一人称“我"直接与受众交谈的。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习惯,讲自己的话,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因而,主持人在屏幕前的表现是:“我作为朋友与观众说话。"而播音员则是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出现,他的任务是忠实的表达作者在稿件中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96年在拍摄周末版《馨洋美食之相约肯德鸡》时,根据当时的现场环境与受众对象,我采用轻松愉快的主持方式,借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二者对象感不同。主持人的对象感比较具体,他一般把对象设想成“一对一”或“一对几”,而不是“一对众”。主持人直接对某几个人说话,会使观众产生“主持人在对我说话”的感觉。主持人只有做到“目中有人”,才能做到“心中友情",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而播音员的对象感不够具体,一般是按照“一对众"的设想与观众交流。他与受众之间尽管也有交流,但交流程度不如主持人。象我这一类导购型经济节目主持人,所介绍的商品多而杂,这就要注意语言的变化。千篇一律的语言会给人带来千人一面的感觉,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也会流失许多潜在的客户。因而应当针对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产品使用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第三是二者参与节目程度不同。播音员一般不参与采访、编辑和节目的制作。他只对播出的稿件负责,并不对某个节目负责。而主持人的最高任务是要驾驭节目,他要“主宰"节目,成为节目的的“灵魂"。他必须参与节目,才能掌握节目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驾驭节目。再者,主持人总是固定某个节目,与他所主持的节目关系非常密切,简直难以分开。例如,前不久经济部举办海信电器现场直播,我作为现场记者需要进行现场采访。因为是直播节目,担心采访对象临场紧张,因而采访时我始终引导着采访对象,并且随机应变、抓紧时间,善于发表自己的议论,从而让观众知道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让观众了解我、信任我。
最后是二者的播音方式不同。播音员采用“宣读式"播音,以有效的方式朗读他人的稿件,准确的表达原稿的精神实质。而主持人则采用“交谈式"播音,以谈话的方式、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吻与受众娓娓谈心,语气亲切自然。其实不同内容的主持人节目往往有不同的播出风格,时政节目庄重严谨,知识性节目文雅周详,娱乐性节目活泼洒脱,而经济节目主持人则介于其间,既严谨文雅又不失洒脱。主持人一旦被确立在某一节目,就要努力地去靠近并适应这个节目的风格。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按照节目风格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自己,使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与话筒前主持节目、从事创作时的形象逐步靠拢,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在话筒前找到自我,获得创作的根基。
我所主持的《市场特快》属于导购型经济节目,现场录制时,主持人的谈话体稿件要求口语化,但口语也不是随意,以随意求口语实在不是办法。在现场时虽然来不及写稿子,但也要在心理反复打稿,直到认为落在纸上也不难堪为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常多有感触。都说人们生活中的语言累赘罗嗦,依我看,个人说话或简或繁、或坦率或含蓄,总还是目的明确的。但把生活中的语言照搬到电视中,必然冗长累赘,而随意说话,恐怕连生活语言都不及。主持人在电视中与观众交流,唯一的手段就是有声语言,所以更应力求简洁、贴切,避免唠叨、语病。语言“随意"决非达到“自然境界”之路。现场组稿,虽然仓促,但也要经过精心加工,决非随意拈来,信口而出。
另外,作为导购型经济节目主持人需要经常出入人群比较多的购物场所,这就要求在拍摄过程中主持人即使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也要旁若无人,注意力不能分散,面对镜头或采访对象完成主持任务。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我首先要排除杂念,在镜头前不能总想:我看上去漂亮吗?说错了吗?领导会如何评价我的节目?以我为中心,心存在念,必然精力分散,缩手缩脚,要麽出错,要麽没有丰富的个性形象,因而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象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进入节目。在主持人的意识中,他的一举一动都应符合节目要求,处于这样一种“忘我”的境地,不为周围嘈杂的环境所影响,才能够达到心理、情绪和身体上的放松,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并且在采访当中,主持人也不要去想“我”下面应该说什麽,而应认真听对方说话,主持人的思维活跃了,作为思维物质外表的语言也就鲜活了。
其次还要融入环境又无视环境。中国有句古话叫“入乡随俗"。节目主持人也应在什麽地方做什麽样的人,说什麽样的话。无论在轻松、庄重或喜悦的场合中,主持人出现在哪里就要立刻成为环境中一个和谐的元素,丝毫不能有与环境不符的感觉,这就是“融入环境”。例如去拍一个开业仪式,就要面带笑容心怀喜悦,服装的色彩要鲜艳一些。如果去拍一种儿童用品,就要以一个温馨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屏幕里。但有时还要做到“无视环境”,既无论在什麽场合都要能面对镜头流畅的表达思想。有的主持人只有在人声鼎沸的环境中才容易来激情,而有的主持人则只是在没有一点杂音的环境里才能谈吐自如。如果要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经济节目主持人这一些都应当避免。因为主持人必须练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岗位,眼睛不离镜头或采访对象的本领。
最后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平日的积累以及对节目的整体把握。这已超越了心里层面,而涉及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所谓良好的“镜头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的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主持技巧的完美结合,只有勤学苦练、多悟多思才能够达到镜头前的良好状态。
谈到主持人的现场创造与发挥,还应当说一下主持人的应变。应变是一种能力,它是主持人思维水平和言语功能及其心理调节、心理适应能力的体现。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主持人成功的履行其社会角色的必备条件之一。通常观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望是:有稿时能“锦上添花",无稿时能“出口成章",面对未曾预料的困镜时能应付自如“化险为夷"。这些都离不开应变能力。在应变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它一般表现在对现场发生的变化能迅速、流畅地做出反应,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上气息通畅一、没有
阻碍、词句完整、衔接得当、层次清晰、脉络连贯。
其次是思维和语言的灵活性。表现在能根据现场发生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在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时,转承自然.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是遇到偶发的困境时能从容不迫,充分利用现场条件机敏灵活的摆脱困境。
第三是思维和语言的变通性。这就需要主持人对现场提供的信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有声语言的驾驭能左右逢源。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思维的变通性往往表现出善于抓住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特性,通过联想将其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是思维和语言的独创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主持人都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对稿件内容的推敲,对主题的概括,对背景的理解,对宣传目的的把握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与众不同的处理。在语言表达上清新、不俗,在语调处理上有着鲜明的个性,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有专家断言:“谁具有高超的创造才能,谁就能够成为优秀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