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

时间:2022-11-01 11:26:52

导语:浅谈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美声唱法的理论和优点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可以说是民歌与民族乐器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定位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就由此成为了和谐社会的重点。中华民族具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文化宝库当中,民族声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关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始终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需要从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视角出发,结合历史并立足于现实,以中华文化作为核心来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如此才能进一步明确方向,为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价值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中国民族声乐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不过目前歌坛上,人们对民族声乐的看法各有不同,没有统一的界定。实际上人们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是如何处理文化传承关系的首要问题,只有认识正确处理好民族唱法各分支与西方歌唱艺术的借鉴交流,才能保持中国声乐的独特风格。本文就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对文化定位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重视情感的表达

不管是哪个国家,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都必须融入必要的情感。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艺术,艺术通常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表演者以情感及情绪的变化为基础,通过歌声表达思想感情,观众能从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不同的演唱者对不同的声乐作品持有不同的态度,虽然声乐表演也不是为了追求情感的一致性,至少要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上,才能达到彼此间的默契和感动。为了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声乐作品的丰富情感,一方面演唱者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演唱者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演唱者首先要了解以抗日和爱国为主线的创作背景,然后根据演奏的乐器和歌词传达的意思奠定演唱的感情基调,让人们从管弦乐队的演奏中和浑厚的男女美声合唱中感受到人民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力量。再比如改编自保康定民歌《鼓盆歌》的《打起鼓盆唱起歌》,从歌曲的名字就能感觉到是一首喜庆的民歌,其主体还是根据保康民间音乐元素创作,演唱者演唱中加入长阳山歌高腔元素,显得更加高亢嘹亮,地方特色更加浓厚,观众能够从激昂的歌声中感受到人们丰收的喜悦、风调雨顺的期盼。

二、重视语言声音的完美结合

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全脱离语言的声乐表演,声音只有与语言完美的结合才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作品表达的涵义。一般来说,歌词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时代需求创作出的文学语言,旋律是编曲者再根据歌词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创作的音乐语言,最后演唱者在深刻体会词曲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情和见解,通过歌声传达出来作品的情感。而传统的声乐练习中,有的人演唱时过分专注于发声方法和声音,忽视语言的重要性,有的人过分注重咬字,把语言分开演唱,破坏作品的连贯性,让人听起来特别不舒服。因此演唱者要字正腔圆,加强语言和声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听众通过声音就能知道作品的意思。如果演唱者吐词不清或者语调分离,不但会影响作品的情感抒发,还会破坏作品的美感,正因如此,演唱者进行发声训练时都是以语言为主,在语言发声中找准音调。如果没有音调,语言就没有灵魂。比如演唱“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这句话使用不同的音调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一望无际”处进行重音演唱体现的就是田野的广阔,在“田野”处进行重音演唱侧重点就是田野,其广阔的特点就被弱化了。也就是说演唱者在练习时如果将语言和声音结合在一起,便能注意到歌词音调的变化,知道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逻辑重音可以改变歌词抒发的感情。

三、重视演唱与舞台表演的配合

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对声乐的欣赏不再是听和看了,更关注演唱者舞台表演的形象和动作、跟观众的互动等。声乐一定是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创作者的创作、演唱者的练习最终都是在舞台上呈现的,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的高度结合是对作品的尊重。而且演唱者的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体验不同、舞台经验不同,对同一作品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呈现出不一样的舞台效果。演唱者的舞台表演相当于二次创作,需要演唱者发挥想象力,在脑海里构造出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并通过表演传递给观众,观众再通过歌声感受演唱者传递的意思,这一过程离不开舞台的牵线搭桥。实际表演中,有的演唱者缺乏舞台经验,表演生硬缺乏感染力,观众只能感觉到歌曲唱完了,却不能从演唱者身上感受到作品更深层次的涵义;有的演唱者表演欲望强烈,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即一场演唱下来,观众对作品没有什么印象,却只记住了演唱者的表演动作,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就失去了舞台表演的意义。演唱者在平时练习时要从表情、动作、神态等入手,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思考唱哪句时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是微笑还是皱眉,哪边应该加动作、加什么样的动作,是摊开手臂还是挥舞手臂。比如在唱《五十六个民族》时,演唱者首先要知道歌曲大体的感情基调,鉴于这是首较为欢快的歌,演唱者可以微笑,并且配以高度起伏的手势诠释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共同的努力,需要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将这门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爽.浅析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J].黄河之声,2017,09.

[2]张瑞红.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定位研究[J].音乐创作,2017,08.

作者:尹胜麟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