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新思维
时间:2022-07-16 08:32:26
导语:音乐教育新思维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我们正处于教育变革剧烈的时期,社会的剧烈变革为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从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较为革新式的新型挑战。从而我们必须重视音乐创新的理念、重视音乐的新式教育方式、重视音乐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等创新式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将艺术教育和富有艺术精神的教育风格,融入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是教育改革、以至于将来的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新型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新型音乐教育者在新型的教育时代更好的、更远的、更快的跟上新型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是作为同为教育竞争者的有力的竞争手段。
一、音乐教育的新思维
创新的新思维是指通过对旧有基础知识理解上,重新解决和发展该知识的技术应用,教育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过的知识并活学活用,是采用创新教育新思维实施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在。通过对音乐各门功课的认识与了解,在对客观事物本质上认识超越的基础上,使所学的各类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结合创新的新思维新型知识应用,来创造一套属于自我的对于音乐感官认识与操作知识的全新知识体系。(一)教育观念要转变。所有的音乐教师都要摒弃以往滞后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唱,对于乐理并不注重;或者仅仅让学生们单纯记忆曲调与歌词等方式。要改变以往的将教授知识当作最终目标的落后思想,改变以往使学生多次重复、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其自主思考,指引学生向着养成创新思维的方向发展,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建立将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当作目标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要不断强化与贯彻这种理念。(二)教育关系要调整。教育包含导体和主体两项内容,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当作导体,是大众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好“导体”,是需要付出辛勤努力与汗水的。现在课堂多为“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与老师教育关系是固定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多沟通与了解学生心理,满足学生课上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是“载体”这一重要观点,明白“师从学良”的教育精神,不要刻意打击学生心理和积极性,要做一个“良性导体”。(三)教育方法要创新。新型的音乐教育本身是一项创新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技术,也要注重教学方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吸收到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并加以学习与应用。要采用能激发课堂气氛的视听教学方式,如播放音乐,采用引唱、集体合唱、跟唱等方式进行教育授课。
二、音乐教育新思维的创新性
(一)注重创新氛围。1.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可爱、真奇妙,和孩子一起学,一起跳,一起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也变得年轻、天真、快乐。美国著名人士皮尔逊曾指出,为获得教师的喜爱,学生可以为教师做任何教师喜欢的事情。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学习氛围也因此变得宽松、和谐、愉悦。2.把赏识教育带到课堂。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课堂上常用“请!”、“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信任、尊重、宽容、激励他,从而让他们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使教育成为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二)注重创新激情。1.以兴趣为先导,师生共同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学生应当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引发求知欲望。教学中,如果把歌曲同学生的生活、游戏结合起来,使用所熟悉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对于音乐的欣赏,会让欣赏者产生抽象性和通感性,会让欣赏者产生联想,脑海里会随着音乐的旋律的律动,产生新的画面,感受情与景的变化,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介绍创作背景,初步提示其思想意义,播放VCD让学生在感观上受到冲击,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三)注重提高创新能力。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美国著名人士弗雷塔科曾指出,仅有老师在教学阶段内通过特殊的方法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教育才会变成艺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2.发挥个性优势,培养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新与心理素质,可以使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保持思路清晰,参加演出时不会过度紧张,并能够发挥超常的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善于发倔学生的潜力并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理念、精神以及能力皆能够获得强化与提升,编程社会需求的具备新思维的教育人才。
三、结语
在注重个人音乐教育创新活动中,要发展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大写的“我”,创造新教育的使命正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开发这种特殊潜能。只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国际教育格局中占一席之地。而学生的创新水平究其根本是要借助提升全民教育质量来实现,只有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思维以及较高的创新水平的人才,才能实现整体创新教育水平的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吕杨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 上一篇:音乐教育可能性与发展趋势
- 下一篇:音乐教育多元化必要性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