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古琴与摇滚音乐研究
时间:2022-10-30 09:42:42
导语:艺术社会学古琴与摇滚音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跨界”是现今文化艺术领域的热门潮流之一,古琴与摇滚艺术的跨界融合尤为引人注目。二者的时代、风格、审美趣味迥然不同,在精神内蕴上却拥有跨越时空的共通之处。古琴与摇滚的跨界为传统艺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出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追求大胆创新与坚持个性的统一。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古琴与摇滚艺术跨界现象的艺术特质、产生原因,可以体现出大众消费时代下的社会条件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更能对传统艺术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艺术跨界;古琴音乐;摇滚音乐;艺术社会学
在两百多年前的京城,徽剧、秦腔、昆曲、汉调以及其他民间音乐艺术的跨界融合,形成了如今的国粹——京剧艺术;六百多年前缘起昆山的“百戏之母”昆曲艺术,也是唐代大曲、宋代唱赚、诸宫调、民间百戏艺术等等的跨界产物。传统艺术的跨界现象与成功范例古来有之,而在如今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也是能够与其他音乐艺术进行跨界实验的。其中最具前卫性、实验性的便是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尝试。2004年起,青年古琴艺术家巫娜便已开始与摇滚歌手崔健、许巍合作,为他们的摇滚音乐专辑录制古琴即兴声部;2005年,著名摇滚乐手窦唯与巫娜又正式创作出版了以古琴即兴演奏为主体、摇滚乐队为烘托的纯器乐专辑《暮良文王——山豆几石页》;同年,中国后摇艺术代表乐队“沼泽”的主唱海亮也开始接触古琴,随后为自己的摇滚乐队打造专门的“电古琴”,以古琴旋律代替人声,发表专辑《沧浪星》、《琴晚》;张萌萌、不可撤销乐队也逐渐在自己音乐中加入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
一、古琴与摇滚跨界的原因
根据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艺术和社会处于一种连锁反应般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这不仅表示它们总是互相影响着,而且意味着一方的任何变化都与另一方的变化相互关联着,并向自己提出进一步变化的要求。可以说,古琴与摇滚音乐的跨界也是随时代、社会的变化因缘和合而成的艺术现象。(一)传承困难,寻找出路。古琴跨界是古琴为适合当代社会条件寻求发展出路的一种尝试,其根本原因还是古琴艺术本身在不断地衰落。当前时代艺术领域之中,对传统精英艺术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大众通俗艺术势不可挡的崛起。“通俗艺术的接受对象在迅速增加。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先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现在也加入了艺术消费者的行列;二是原来的精英队伍的部分衰退和市民欣赏趣味的下降。”1.士风不复,古道邈远古琴的历史悠远,主要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古琴向来是有道之器,寄托着古代文人们的情操、思想、志趣,弹奏古琴并非是为了娱人耳目。即使历朝历代都不断有新乐俗乐产生,也不论新乐器、外邦胡乐的音响多么震撼人心,古琴也始终扮演着文人雅士赏心有侣、咏志有知的良朋角色,不曾在急管繁弦的冲击下丧失雅乐地位。而“”之后,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渐渐遭到冷遇,古琴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传承中不免因重视不足而遭遇艰难。经过近代连年战乱,以及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失去了文士阶层的赏识与保护,古琴艺术也难以独善其身,不免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风雅精神一同衰落。成公亮先生在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的书序中写道:“古人弹琴至近人弹琴,他们的弹琴目的、审美已经有所不同……而差距过大,必然丢失传统艺术中原初的精神、基本的内在的质地和德性。在当今可谓‘热火朝天’的古琴潮中,显现的名利追求和种种商业化政治化怪现象,种种庸俗不堪的‘丑闻’,并非‘趣闻逸事’。”因此,古琴艺术要重新恢复活力,注定了要另寻发展出路。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尝试,无疑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尝试与选择。2.消费时代,俗风大炽工业革命之后,物质文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迎来了文化艺术商品化、产业化的消费主义时代。艺术市场下,作品的交换价值不再取决于它的美学质量或作者的艺术地位,而且决定于特定艺术家、艺术风格或种类在艺术市场上的经济价值。古琴的艺术传统与大众音乐艺术追求经济市场效益、大批量推广复制的追求与作为背道而驰。而时展至今,音乐界的各种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已经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还可以静下心来去品味古琴音乐的人少之又少。追求经济效益的艺术产品制造者、推广者,大多务于人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从而身为高雅艺术的古琴似乎已注定了“有行无市”。而在简单庸俗的市场经济法则下,古琴音乐亦不能幸免于产品化、市场化。如今人们对于文化艺术享受的要求不断增加,随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回归,不少人的目光再度投向传统,不再满足于浅显通俗的大众文化,从而附庸风雅、慕古怀古也成了一种潮流,使得古琴音乐拥有了不小的市场空间。这一商机被文化产品投资者、策划者抓住之后,古琴艺术也便无可避免地被冠上“弘扬传统、推广文化”的帽子走上迎合大众之途。于是,各种形式的“古琴跨界”实验与演出层出不穷且日益花样翻新,而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二)以今撞古,褪故焕新。艺术社会学关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艺术创造方面,认为社会对艺术起着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承认艺术创造有其内在的自发因素。1.从“守旧”转向“实验”、从“拘古”转向“先锋”的观念创新“古琴跨界”是历史悠久的古琴艺术发展至今出现的新意识、新方向,是传统艺术对自身进行了反思之后,与现代碰撞并走向融合的选择。古琴在艺术传承上的窘境让不少有担当意识的琴人琴家对古琴艺术本身进行反思。对于“古琴是否已成古董?”“琴乐是否应当发展?”“古琴艺术如何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相接通?”等等问题的讨论始终未曾中断。近年来,一些年轻一代的琴家越来越意识到古琴传承本身的问题,即如今的古琴在如今的时代下已经不可能沿着传统的路子得到复兴了,而将古琴与古典西乐结合、用西方音乐语法进行琴曲创作或是与西方乐人协作进行即兴演出,都没有获得大众预期的反响,从而以巫娜为代表的琴人便转向更为激进的古琴创新,将古琴引入实验音乐,用最现代、最前卫的电子音乐技术、摇滚理念与古琴音乐进行碰撞,将日渐僵化的“古董”音乐推到时代最前端,以今撞古,在最为激烈的古今碰撞中以求惊喜。古琴与摇滚的结合、碰撞,体现的是琴人在琴乐传承中,从“守旧泥古”到“实验前卫”的观念转变,可谓剑走偏锋,大胆出新,颇令人期待。2.古琴与摇滚艺术内在灵魂和精神追求的共通古琴与摇滚的跨界还是两方艺术家基于对各自艺术特质、精神的充分了解之后进行的借鉴与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创造新的艺术形式适应新的艺术时代。古琴与摇滚在音乐风格、器乐特质、声音效果、审美追求等方面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之所以能够进行跨界,是因为二者存在深层的精神共通之处。古琴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孤芳自赏、抚琴咏志的文人传统,即使“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也还是平淡自守,保持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特质,几千年来在基本形制、技法、音色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摇滚亦是追求个性的音乐,是张扬的,是叛逆的,与时代大潮是相悖,坚持自我,拒绝平庸。因此古琴与摇滚虽然古今判然,但却有着共同的境界追求——自说自话,不取悦听众。它们都是内省的音乐,注重自然情感的流淌,追求“真”,有着深刻的思想,不随大流。这种对艺术本身、对生命真情的尊重,不媚俗、不庸俗的追求,使得古琴与摇滚在“一切向钱看”的大众消费时代相互吸引,因内在丰富的思想底蕴与艺术追求的不谋而合而互通灵犀,这才在古今碰撞中得以绽放令人惊异的光彩。
二、对古琴与摇滚跨界艺术的评价
古琴与摇滚音乐的跨界不仅是现代社会条件下艺术观念、形式的创新,更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的大胆尝试,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群众的艺术审美能力,有助于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一)古琴与摇滚的跨界产生了新的音乐艺术风格。古琴与摇滚古今差异明显,在审美趣味上又分属士庶两极,从而两者间的融合与碰撞更具冲击与张力,使古琴音乐形成了介于传统与前卫、抽象与具象、古典与摇滚的新的音乐艺术语言与风格。古琴与摇滚的跨界音乐,不论是沼泽乐队的后摇乐曲,还是窦唯的即兴式纯摇滚器乐,都已大大改变了传统古琴的演奏方法、音色特质,早已不再是那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音乐语法。这些新琴乐,让人惊叹古琴所能营造出的奇丽、梦幻的音乐效果与艺术氛围,让人感慨发掘古琴音响所具有的无穷可能性。这种拓宽琴乐边界的实验性音乐已经不“古”了,可将其定义为区别于传统琴乐的“新世纪古琴音乐”。这种跨界也丰富了摇滚音乐的风格类型。古琴与生俱来的沉思性、哲学性,以及那种深邃幽寂、自甘寂寥的气质,都让日益失去个性的中国摇滚艺术重新找回思想性、反叛性,乃至那种对抗世俗的正义感与崇高感,不再沦为喧嚣浮躁、迷失于西方风格的“伪摇滚”,而体现出本土摇滚奇丽梦幻的东方底蕴与传统元素,进而拥有深刻的意味、独立的个性。(二)古琴与摇滚的跨界有益于古琴传承。从古琴的传承角度来看,在传统琴乐不断衰落的状况下,选择从完全相反的音乐道路去探索、用最为前卫、叛逆的实验手段去刺激日渐僵化的古老艺术,为古琴的传承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虽然这种尝试目前还褒贬不一、良莠不齐,但这种忧患意识、反思态度、创新观念,还是为琴乐的传承贡献着积极力量。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实践,依旧以艺术本身为终极追求。作为一种亚文化,进行古琴摇滚跨界尝试的艺术家们如巫娜、沼泽、窦唯,都将自己的音乐定位为小众的艺术,坚持自我,不向潮流低头,保持从艺者的个性与底线,维护艺术的尊严与神圣,这些与传统的琴道殊途同归。古琴与摇滚的跨界满足了当代以普通大众为主体的音乐欣赏者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对话交流的需求。跨界音乐表演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拥有更大的音乐市场和影响力。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具有吸引人眼球的新奇性、前卫性、实验性,因此能让更多的人愿意接触、了解古琴艺术,扩大了古琴接受的范围,促进古琴的传承。
三、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对传统艺术传承的启示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消费时代下,传统文化被日渐边缘,许多古老的艺术甚至最终走向衰亡。然而在崇尚快餐文化的消费时代,许多即将消逝的传统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文化价值。古琴与摇滚的跨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启发,即大胆创新和坚持自我。(一)更新观念,大胆尝试。时代的变化对文化艺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转动,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巨变下保留“原汁原味”。因此面对传统的衰落,亦要保存一份平常心,认识到这是历史文化演变规律的正常现象,存精去芜的自然过程。与其他任何艺术一样,原本就丰富多彩音乐艺术会随着时代的演进日趋多元。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倘若有心在庸俗文化浪潮之中挽回传统衰亡的颓势,便应该摒弃一味固守传统的执着,需要打开胸怀拓宽眼界,接受当前时代浩瀚而又多元新的元素、新的理念,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滋养传统艺术的灵魂,不惮为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血液。而对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也不需要一味地抵制,可以吸取其中优秀的艺术形式拓宽自己的边界,在交流中焕发生机。总之,传统文化艺术要在新时代的大众文化潮流中稳而不倒,激流勇进,便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要勇于吸纳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新事物、新思想,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二)坚守底线,保持灵魂。另一方面,由于“跨界”一词最初是唱片公司出自商业目的而作出的音乐分类,本身即带有广告性、商业性,因此难免受到大众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影响,从而也会有以“跨界”为包装、噱头的功利现象。传统文化在与时代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开放包容地接纳新事物新观念,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刻意迎合市场、制造卖点却戕害艺术的过度包装,依旧要保留传统艺术的灵魂。如吴蛮先生所说:“我们身处世界音乐市场中,应当清楚自己要突出的因素和独到是哪些。我们都知道中国音乐有一种‘韵味’……这种‘韵’有地方特色,也有乐器本身的语言特质。”传统艺术传承至今,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在独有的特质与底蕴,这种深层的最能体现其艺术价值的蕴涵,是不可能与追求娱乐性、上座率、畅销性的文化市场价值评判标准相妥协的。古琴与摇滚艺术的跨界正是既大胆实验又坚守艺术底线的很好典范。在大众文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还是要有正确的定位,要以艺术本体为核心,警惕消费市场、商业传媒的过度介入,不以迎合大众口味为目的,坚持底线,保持灵魂,才可以经受住历史时光的考验。要始终相信,只有诚意才能做出纯美的音乐,而真正美好的东西,往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结语
古琴与摇滚的艺术跨界尝试是在大众文化盛行,传播技术发展,审美趣味转变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用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音乐艺术中古今、中西、雅俗之间的对话,用先锋前卫的观念发掘传统艺术焕发生机的无限可能,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艺术商品消费时代不迷失自我,保持独有的艺术灵魂与精神传统,这是古琴与摇滚艺术跨界中体现出的关于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启示。
作者:刘天怡 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7,211,176.
[2]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M].中华书局,2013:2-3.
[3]施咏.古音亦作时代曲——谈古琴音乐的当代创作[J].星海音乐学报,2011,03.
[4]屠金梅.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J].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5]曹蔚.大众文化视域下“跨界”音乐表演思辨[J].当代艺术观察,2014,12.
[6]吴蛮.谈传统音乐的“跨界”[J].人民音乐,2016,01.
[7]叶虎.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
[8]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李雷.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跨界[J].中国艺术报,2012,7.
[10]陈华.对于音乐艺术的跨界思考[J].文教群论,2007,01.
[11]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著,章浩沈杨译.艺术社会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12]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上一篇:艺术公选课教学策略研究
- 下一篇: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