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发展历程及民族化

时间:2022-07-06 08:59:23

导语:单簧管发展历程及民族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单簧管发展历程及民族化

一、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早在清朝的乾隆年间,随着中西交往的深入,单簧管就已经传入了中国。当时的一位宫廷乐官命令手下的画师,画下西洋使者的全部乐器,其中就有单簧管,这也是单簧管在中国第一次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至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赫德在中国担任海关税务司,此人是一个单簧管爱好者,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要举办各种宴会,于是便成立了中国第一支西洋管弦乐队,成员为当时的海关的工作人员和青年学生。被誉为中国单簧管第一人的穆志清,就是师从这个乐队的一位演奏者。穆志清先生对于中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之功的。一方面因为他高超的演奏技法,能够多次进入宫廷演奏,无形之中就将这件洋乐器,展示给了中国的上层人士,大大推动了单簧管艺术的传播。另一方面,1922年,穆志清受邀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在这里教授单簧管,吴伯超、谭抒真、冼星海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为中国的单簧管艺术培养出了第一批的人才。五四革命运动时期,一大批海外学归来的音乐家,开始在中国大力兴办音乐教育,贡献最大的当属萧友梅,他在上海创立了上海国立音专,效仿西方的音乐教学体制,聘请当时在中国的外国音乐家作为教师,穆志清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先后开设了单簧管艺术教育,为中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培育了第一批的师资力量。

(二)新中国成立后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音乐文化建设极为重视,各地纷纷成立交响乐团,为单簧管艺术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而且在的批示下,恢复和建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特别是单簧管,还被引入了师范院校之中。穆志清、秦鹏章、张梧等,纷纷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张梧先生,为单簧管的民族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时期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时期是文化艺术事业凋敝的十年,作为单簧管艺术来说,在洋为中用的最高指示之下,开始了单簧管艺术民族化的第一次大规模探索,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

(四)改革开放后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单簧管艺术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首先是单簧管的创作,先后有潮流派、传统派和流行派三种风格问世,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不但符合单簧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还能够和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并在作品中体现出当时最为流行的作曲技法,在国际上也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我国的九所音乐学院和多数艺术学院,也陆续开设了单簧管专业,培养出了大量的单簧管创作和演奏人才,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成为了之后单簧管事业的精英人才。中央音乐学院的陶纯孝先生是中国单簧管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她早年师从于穆志清先生,后来又远赴捷克留学,接受到了完整和系统的技术学习过程,具有着十分扎实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在她的带领下,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培养出了多位单簧管艺术人才。伴随着的单簧管教育的大发展,单簧管艺术也逐渐朝着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南京艺术学院的王振先教授,在培养了大批的演出人才的同时,还注重对单簧管的理论研究,不但为单簧管演奏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也为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至二十一世纪,单簧管艺术已然成为了中国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有着多为有着极高声望的陶纯孝、陶旭光等单簧管大师,也有着的袁源、何易等中青年骨干力量,而且单簧管教学体系已初步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单簧管艺术的群众基础大为增强,从1998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单簧管艺术节,已经成为了中国单簧管艺术的盛会,也成为了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多种中外交流的活动和国际大赛,都有中国单簧管演奏者的身影,全国各地都有大批学生单簧管演奏的孩子们,单簧管艺术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二、中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的民族化思考

任何一门外来的艺术传入中国,都要面临着一个民族化的问题。单簧管自己也不例外,一方面是有着的自身血统的外来艺术,一方面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两者唯有充分的融合,才能保证这门艺术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点的已被大批的单簧管艺术家所认知,也做出了各种积极的探索,新时期下,笔者认为,中国单簧管艺术的的民族化进程,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于民歌的吸收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中国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既有粗犷嘹亮山歌,也有的宛转悠扬的小调,还有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等等。特别是近年来,原生态唱法的出现,使得民歌的魅力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单簧管艺术有着与民歌结合的优良传统,有一大批作品,有的是由民歌直接改编的,有的是借鉴了民歌的旋律素材,还有的是多首民歌一起组成的联曲。在大大丰富了单簧管艺术的同时,也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时期,中国单簧管艺术要继承这一优良的传统,继续从民歌中汲取精华,作为从事单簧管艺术的演奏者和创作者来说,要主动加强对中国民歌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民族音乐修养,推动单簧管艺术和民歌的双双发展。

(二)对于戏曲音乐的吸收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京剧还有着“国粹”的美誉。我国有三百个剧种,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代表作品,这种规模和数量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但是近年来,戏曲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学习戏曲的人少,戏曲演出少,戏曲的传承受到了威胁,逐渐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时期,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单簧管曾经和戏曲有过短暂的结合,抛弃其中的政治因素不谈,客观上也为两者的结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时期下,要对两种艺术进行全新的审视,再次大力促成两者的融合。中国戏曲,完全可以将单簧管艺术作为一块基石,以一件外来的乐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而单簧管本身,也会得到巨大的潜力的开发。当然这也给从事单簧管艺术的中国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对于戏曲艺术的学习,通过相应的戏曲知识的掌握,成为中国的单簧管艺术和戏曲艺术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三)中国单簧管艺术对舞蹈音乐的吸收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类舞歌、舞乐种类与形式多样。有花灯舞、采茶舞、秧歌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尤其是一些民族舞蹈,以特有的舞姿与别致的音乐展示了一个民族的风情、民俗、精神追求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等。中国单簧管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中舞蹈音乐的吸收好似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中国单簧管音乐中注入了舞蹈音乐的血液,必然更加有特色,有新意,有内涵。对单簧管艺术来说,注入舞蹈音乐元素为扩大表现力提供了可能,也为音乐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动力。所以在艺术表现与艺术功能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单簧管人要不遗余力地.去学习研究巾国传统舞蹈音乐,在演奏此类乐曲的时候,不要仅仅关注乐曲本身的艺术性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乐曲背后的舞蹈艺术,了解舞蹈艺术背后的传统音乐,了解传统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

综上所述,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艺术,作为一名从事单簧管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来说,对于这门艺术历史的回顾,是为了的重温这门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再次的感受一位位前辈们为此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单簧管艺术想要传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要走民族化的道路,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和单簧管艺术得到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