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效用

时间:2022-05-17 04:16:00

导语: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效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效用

2009年伊始,北京舞蹈学院承担了北京市教委关于舞蹈特色资源库项目的建设。舞蹈特色网络资源库,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整合舞蹈艺术的相关内容并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共享的专业性平台。目前该特色网络资源库内容正不断趋于完善,公共性效能逐渐凸显。

一、高等院校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背景概述和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始借助网络化平台建设特色资源库。早期的高校特色资源库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平台和校内教学资源的自建数据库模式。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建有263个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22个,占总数的8.3%;具有学科特色的143个,约占总量的54.4%;其他专题数据库98个,占总量的37.2%。[1]其中,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便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该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三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高校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开始聚焦于各自优势学科、教学资源的专业性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如图1①所示,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特色资源库的理论探讨文献,从1998年的5篇增加至2007年的35篇,是原来的7倍;特定专题数据库文献从1998年的1篇增加至33篇,是原来的33倍;关于数据库技术系统文献从1998年1篇增加至2007年8篇,是原来的8倍。图1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特色资源库的研究文献数量统计图(单位:篇)可见,近年来关于特色资源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弱于技术性研究,这和众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注重内容建设,忽略平台技术性支持有关。关于特定专题性的数据建设研究增长速度最快,这和政府机构投入的专题数据库建设有关。但是,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保证、绩效评估和技术系统的研究较为缺失。而关于舞蹈艺术特色类数据库主要倾向于专题数据建设意义和原则整体性宏观研究,如陈琳、欧阳晓芹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专业舞蹈资源库的建设研究》等。

二、舞蹈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研究者普遍认为高等院校建设专题特色资源库的意义,在于实现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提供相关文献检索以及有利于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舞蹈艺术类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能够体现舞蹈文化公共服务的功能,有利于公众参与舞蹈观演活动,从而提升我国公共文化艺术的普及。虽然舞蹈艺术本身属于小众范畴,但是舞蹈教育和舞蹈公共文化服务却是大众公共性。所以在建设舞蹈特色资源库时,应始终以普通大众观众为核心,利用网络化资源库平台实现舞蹈艺术的公共教育和公共服务。第二方面是借助网络资源库实现观众培养和拓展。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其中,宽带网民规模达到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主导一般公众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这对于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播既是机遇,亦是威胁。例如,2010年3月,由丁志诚、梁丹妮等人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主演的话剧《关系》在新浪网进行了首次网络“话剧直播”。这种小规模尝试虽然暂时无法打破剧场纯粹体验观赏的瓶颈,却是网络传播对于传统表演艺术的拓展尝试。笔者认为大众媒介繁荣发展后出现的文化艺术产品和传统表演艺术不是简单地二元割裂,更多的是表现出艺术边界淡化和融合的趋势。

三、舞蹈艺术观众和网络传播媒介的关系

舞蹈艺术观众的培养和普及更依赖于大众网络媒介。对于艺术观众通过现场或大众媒介参与艺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较为复杂,当前观众通过网络媒介和传统现场参与艺术观赏的数据统计不多,无法做到充分地研究,但是通过美国艺术基金会(NEA)在1992年关于艺术观众的数据调查可知,大部分观众首先还是倾向于选择大众媒介进行艺术观演活动的了解和普及。通过该调查统计(参见下表1)可见,现场观赏古典音乐的人只占12.5%,而通过电视、广播和唱片则达到了29.4%、29.7%、33.8%。对于舞蹈艺术而言,通过电视媒介参与观赏舞蹈的艺术观众比重约为16.8%,而传统的现场参与则只有7.1%。因此,舞蹈特色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便是从潜在、有兴趣的艺术观众入手,为他们了解和体验舞蹈观赏提供平台,而这部分艺术观众更依赖于互联网和电视等大众媒介。笔者认为,在研究网络等大众媒介、剧场体验和受众观演习惯时,不能简单地夸大或者忽视大众媒介的作用。现场表演艺术空间能给观众提供体验式的三维观赏,单纯的电视、网络媒介都是无法做到这种审美效果的。这就是那些对现场芭蕾、古典舞有欣赏品味的观众能够抵制电视转播的原因所在。但是,当数字新媒体技术在表演艺术舞台开始应用,高清三维数字家庭电视成为广电网终端时,网络传播媒介将成为表演艺术繁荣的新途径。四、舞蹈特色网络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效用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效用,就是指衡量观众通过网络实现参与舞蹈艺术,从而满足审美需求的效果。舞蹈艺术的潜在观众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欣赏剧场空间、舞美设计等内容进一步强化观演兴趣和认知。笔者将网络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效用简称为3E特性,即经济性、效果性、体验性(economy、effective、experience)。

(一)舞蹈特色网络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经济性优势笔者通过计算网络资源库和一般艺术机构,进行拓展艺术观众的平均百人成本来比较其经济性。以北京舞蹈学院特色资源库中东方先锋剧场专题为例(如下表2和表3①),前期调研共拍摄了3297张剧场和海报图片,其中提取制作剧场三维空间图片1200张,宣传、拍摄、制作及网络建设费用共8650元。其中,以50名一般网络受众为抽样调查,能够通过资源库三维展示熟悉剧场空间设置和剧场演出为42名。而一般艺术机构观众拓展百人支出成本包括租用场地空间、人员、宣传材料等费用为3670元。通过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拓展人数的增加和拓展次数的增加,网络资源库平均百人成本逐渐减低,而一般艺术机构平均百人成本由于受到场地、人员成本的增加不断上升,网络资源库的经济性优势非常明显。网络资源库的特点是前期投入成本大,后期维护和共享的成本极低。拓展艺术观众的传统方法包括书籍、音像及专业人员导赏等,普遍存在着覆盖面小,时间限制,复制成本高的问题。网络资源库完全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彻底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

(二)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效果性突出舞蹈网络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效果性,就是针对潜在的受众而言,网络资源库传递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量应该满足和符合受众所需,从而实现受众到观众的转变。笔者借鉴了资源库可用性主观细化测量指标列表对该资源库的效果进行指标分析。[3]该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子指标: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时性;检索、导航、超文本等内容的引导和展示方式;人性化设置;资源库的安全及稳定性。笔者利用该指标涉及的很高、较好、一般、较低、很低五个进阶的量化,对100名受众随机抽样评价舞蹈特色资源库,该样本特征如下表4。通过样本调研,61%的受众认为该资源库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很好,82%的受众认为资源库导航和检索等形式功能较好,13%的受众认为资源库个性化设计有待于提升。3%的老龄人员和25%的普通社区人员认为通过网络资源库的了解有进一步进入剧场的兴趣。虽然由于调研地点和人员安排的原因,此小型样本无法完全反映特色资源库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分析中可见舞蹈网络特色资源库对于一般受众的引导和内容展示效果较为明显。

(三)舞蹈特色资源库拓展艺术观众的体验性观众体验是培养和拓展观众参与表演艺术的关键环节。舞蹈艺术的观众体验在于让潜在观众通过拓展活动降低技能区隔,提升艺术欣赏的认知,使得潜在观众能够进阶成为普通观众或忠实观众。但是,一般舞蹈艺术机构拓展观众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优秀的人力培训资源、实体空间以及特定时间等要素。所以,一般舞蹈艺术院校和院团开展的观众拓展活动都只能针对特定周边的社区人群,无法去寻找社会中潜在的舞蹈艺术爱好者。如表5所示,舞蹈特色网络资源库在拓展活动的范围、时间、地点、反馈信息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观众体验和专业指导方面则依赖于网络技术的提升。因此,如果能够在艺术机构实体观众拓展活动前有网络资源库的预热铺垫,其拓展效果将会更为明显。网络资源库的拓展体验性应该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大众传媒媒介是一种传播渠道和工具,艺术边界的融合趋势使得类似网络资源库的大众媒介平台在展示表演艺术时出现了新的特征。舞蹈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舞蹈文化艺术的公共性和普及教育和观众拓展的功能性。在当前我国建设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的宏观背景下,依托网络资源库这一媒介拓展观众的效用研究更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