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感觉调控艺术特色
时间:2022-05-09 10:26:00
导语:歌唱感觉调控艺术特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声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自然的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伴随劳动而产生,并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而丰富。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它是自己内心的印象、认识、感情、愿望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一种抒情,一种信息的输出。它是人类表达A身情感的一种方式。而感觉在歌唱和声乐教学中则是认知一切演唱知识的途径,是构成认知歌唱与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没有感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获得任何演唱知识。感觉在歌唱与发声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特别是在发声训练时,往往“谈感觉”、“找感觉”、“感觉好坏”等等。歌唱与发声的感觉既有认知特征,又有调控作用,它对声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声乐的学习和教学复杂而困难。因为歌唱这个“乐器”是歌者自身,难于进行客观的研究。歌唱的发声技能技巧,也难于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感觉”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因此,声乐教师最好描绘歌唱和发声的手段,声乐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感觉”人手。因为“感觉”是人的天性,感觉训练的伟大作用就在于充分利用人的天性来调解和支配自己的肌肉群协调运动。感觉是道“门”,只有打开这道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去,并能够感觉到它的一切。
一、情绪和情感的感觉调控
情绪综合了一个个、一种种激情的感受。如愉快、忧伤、振奋、沮丧、沉思、果断等等。歌唱表演中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和美的,也就是说歌唱者在演唱时,要用兴奋的感觉,激动的感觉去唱,或是用快乐的,美的感觉去唱。有了这些情绪感觉,演唱就会沁人心肺,如果没有这些情绪感觉,就不是歌唱表演的艺术。比如,在歌唱与发声时,歌者一定要处于兴奋状态,具有兴奋状态时,精神振奋、信心百倍、胆子大,动力强、注意力指向集中。从生理上看,当我们兴奋时,腔体通畅,七窍出声。从审美来看,兴奋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具有美感,自觉的排斥“装腔作势”的丑态。从心理来看,兴奋能充分调动神经作用,使歌唱与发声按着神经系统进行条件反射,而把注意从不应该紧张的器官上转移到应该积极运动的器官上,从而使注意力在唇、齿、舌上,在面罩上,在鼻咽腔上不断加强,并能持续下去。歌手的演唱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兴奋不仅能使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还能使声音轻松自如,情感投入。声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就曾说:“凡音乐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音乐的产生,则是由于人类有能够产生思想,感情的“心”,而人类思想感情的变动,则以是外界事物给予影响的结果,既然音乐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存在,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音乐是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歌唱艺术当然也就不例外了。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体现。“歌声,感人的歌声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歌唱,乃是人类最早的音乐,始终是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是发白内心的声音。所以说,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脊梁的情绪去演唱。
二、呼吸的感觉调控
歌唱时的呼吸感觉在演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泰特拉齐尼在他的书里,引用了拉姆培提的话说:“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习歌唱的人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汤雪耕在他的《怎样练习歌唱》的一书中说:“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个歌唱艺术来讲,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歌唱发声来讲,歌唱发声是动力。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歌唱者的所有毛病,也往往因歌者不善于运用呼吸所造成的。民族传统唱法中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就是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歌唱的呼吸众说纷坛,但从感觉上去理解、去认识,就会统一在一个基点上。歌唱时的总体感觉就是“漂浮感觉”。犹如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样身体轻飘飘的,又犹如身体腾空的感觉,或舒适的感觉,沉下去的感觉,扩张的感觉等。呼吸时的状态感觉同歌唱时的状态一样:姿势健美、身体强壮、反应灵活、风度翩翩的姿势感觉,情绪振奋、信心百倍、精神焕发、具有高度责任的心理感觉。歌唱时的呼吸感觉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打小哈欠”的感觉和我们睡觉时的呼吸感觉。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基诺.贝基先生在教学中说:“你们躺着睡觉时也要呼吸,这时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请记住,歌唱要用躺着时的呼吸方法来呼吸”。虽然在力量支持上和吸气量上与歌唱时的呼吸都相差很远,但呼吸的部位是一样的,都是在上腹部。是一种完全自然的呼吸法。吸气时各种器官的感觉:口腔、鼻腔是开放的感觉,喉咙、器官是打开,畅通无阻的感觉,胸腔与肺是开阔的感觉,小腹与腰肌是膨胀的感觉。用气歌唱是,吸气肌肉群在呼气时用劲来控制呼气使其均匀。也就是要养成气息的控制感觉。所谓气息控制的感觉就是各种器官仍然保持在呼气时的状态,致使空气在意识控制之下均匀使用。从心理角度讲,歌唱时不要主动“用气推声音”、“送气”、“给气”等第。凡有这种心理必然导致“憋气”(是吸进一口气憋住不用,有时憋得脸红脖子粗,浑身发抖)或“泄气”(吸进一口气后,头两个字就几乎全部漏光,甚至每个音都漏气。)现象发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在歌唱时,特别是在起音时,任何想把腹部(包括小腹)或肋间肌肉收缩的企图,都必定会给气流造成一种空气压力,因而它必然导致喉咙收缩,造成歌唱时喉部肌肉紧张。歌唱时的用气绝不是一边长一边收腹,恰恰相反,歌唱用气时,全部呼吸器官(包括横隔膜,小腹)要有一种扩张的,而不是收缩的感觉。这种扩张感觉会使歌唱者处于非常舒适的状态中:(1)防止喉咙关、卡、压等紧张;(2)解除“泄气”、喉音、及一切用力的动作心理;(3)防止提肩、胸僵、伸脖子等错误动作产生;(4)小腹及两肋间肌肉的扩张感觉,能使身体处于轻松灵活之中,并能排除来自任何部位的紧张。歌唱的过程必然以气息贯穿始终,绝不能思想负担过重,以至造成恐惧心理。正确的用气感觉是把全部吸进的气,全部都变成声音流出来。呼气的感觉在于小腹、两肋肌肉、以及横隔膜的收缩,其他呼吸器官还是要保持原来的感觉,这时的呼气作用-~J保持声音丰满圆润,并继续进行;二则排除余气,腾出肺内空间,以便吸进下一H气。正如加西阿说的:“呼气作用就是胸腔和横隔膜压迫充满了空气的肺脏,使气息渐渐地流出体外”。总之,呼吸是表现内容的手段,歌唱呼吸必须与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相吻合。只有从歌曲的内容和音乐表现出发,去运用自己的呼吸,才是歌唱者练习歌唱呼吸的真正目的。
三、共鸣的感觉调控
美好的歌唱共鸣是歌唱者所共同追求的。要想获得它,就需要全面了解共鸣点的感觉及作用。所谓共鸣就是某物因受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的共振的现象。歌声的共鸣空间是胸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以及面部(即面罩)等。每个腔体的共鸣都有各自的共鸣点。胸腔共鸣点感觉在肺部,喉腔共鸣点感觉在喉咽部,口腔共鸣点感觉在上腭,咽腔共鸣点感觉在咽壁上,鼻腔共鸣点感觉在鼻窦上,头腔共鸣点感觉在额窦上,面罩共鸣是在脸的最前面部分。单是在生理音响而不具备共鸣音响的歌声,是不具备音乐说服力的,也不能打动别人的心灵。歌唱者要想自己的歌声优美动人,必须具有一个较好的、稳定的、放光的共鸣点的感觉。歌唱者好像在这个共鸣点上集中了自己的整个身心、思想的电波与声波,并把它们融会在一起,使声音得到美化。这种美化就是歌唱者注人到声音共鸣点上去的全部感觉,并使它放光生辉。歌唱者在创造自己的优美歌声时,首先必须用心理感觉去体察共鸣器官的活动状态;寻找共鸣时各种部位,以及声音特征的各种感觉;用心理感觉去测定共鸣的大小、能力、活力、音色,以及运动方向及距离等是否恰当。各腔体共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能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某一共鸣,以免顾此失彼。实际上,各腔体是联合共鸣的,只不过在唱低声区时,胸腔共鸣感觉多一些;在唱中声区时,口腔和面罩共鸣感觉多一些;在唱高声区时,鼻头腔共鸣感觉多一些。(1)胸腔共鸣的感觉。胸腔共鸣部位是胸部,更确切地说在肺部产生的。胸腔共鸣进行共振时,歌者用耳朵仔细听时,感觉到胸部嗡嗡响,歌者用手抚摸胸部时,感觉到胸部有明显的振动。在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时,一则注意气息的深度和气流的稳定性;二则必须打开喉咙,使声带部位与胸腔上部具有良好的气流通道,使气流与声波畅通无阻,并具有非常舒服的感觉。(2)喉咽腔共鸣的感觉。在体会喉咽腔共鸣时,一是要打开喉咙使之保持管状的感觉;二是要注意气流与声波的融会贯通,喉腔共鸣是由喉头来控制的。换言之,喉腔共鸣是在喉头稳定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否则就不是喉腔共鸣,而是喉音。(3)El腔共鸣的感觉。I:1咽腔共鸣在进行共振时,歌者可以感觉到声音结实丰满、纯厚圆润。口咽腔共鸣点感觉在上门齿根处。在体会它的感觉时,一方面严格控制着力点集中在齿根处;另一方面张开嘴,使El咽形成理想的空间;再一方面,El腔内部感觉是“打小哈欠”时的动作感觉。运用“打小哈欠”的感觉,不仅能使歌者稳定喉头,使喉头处于最佳位置,对克服喉头上提的不良习惯有巨大作用。(4)鼻咽腔共鸣的感觉。鼻咽腔在进行共振时,鼻梁上部感觉到明显的振动。鼻咽腔共鸣越大,鼻梁上的振动感觉越强;反之,振动感觉越小。体会它的感觉:展开鼻翼,打开鼻腔,使鼻腔处于畅通无阻的感觉。用鼻子吸气时,鼻咽处有凉风的感觉。发纯正的“昂(ang)”母音的位置就是鼻腔共鸣的位置,鼻咽腔共鸣的感觉。(5)头腔共鸣的感觉。头腔共鸣高昂明亮,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头腔共鸣的产生比较复杂,首先必须具有完美的鼻咽腔共鸣,在鼻咽腔共鸣的基础上,使舌面、舌根、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管道收缩、变细、变窄,这种动作感觉就是头腔共鸣的感觉。体会头腔共鸣感觉:眉心和前额部位具有轻微振动的感觉,好像一片羽毛在抚摸额头的感觉。咽腔、头腔具有通畅和开放的感觉。用“鞯(eng)”母音去体会头腔共鸣,由鼻咽腔共鸣转到头腔共鸣,利用从“昂(ang)”母音转到“鞲(eng)”母音时就是头腔共鸣感觉。(6)面罩共鸣的感觉。面罩共鸣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共鸣,它是包含着I:1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三者的混合共鸣。这种面罩共鸣声音自然松弛,变化灵活,声区统一,没有换声的痕迹,音色明亮、铿锵有力。
四.读字的感觉调控
歌唱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歌曲的灵魂。歌唱语言的表现应该把语气、语感、节奏、呼吸和字句中的重音等拿来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旋律中的强弱规律。歌唱语言是靠吐字来完成的。音乐家奥斯汀曾说过:“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吐字本身就是一项声音训练的练习,它对于帮助完善歌声共鸣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方法。”好的读字感觉是用手指玩弄双唇发“乌”(u)音的感觉;或是用字去抚摸自己的唇、齿、舌、腭等感觉;或是喷、弹、吹、吐的感觉;或是要具有出字点的感觉;好的读字有气息流动的感觉,喉咙内感觉到自由轻松,喉咙不参与读字工作。读字时也要有字的整体感觉,还应该捕捉口语感觉,注意一句歌词的逻辑重音和语调的抑扬顿挫。通过字词、句的含意去支配字音。具体地说要用情绪和情感的感觉支配字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感觉的调控对于歌唱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听到某个歌者的音乐感觉好,歌声优美动听,清脆甜美等等。音乐感觉有音高感觉、音强感觉、音的长短感觉、音的响度感觉、音色感觉、音量感觉、节奏感觉、谐和感觉,还有美的感觉,等等。歌唱是为了表现音乐的美感,没有乐感的歌唱,就是有再好的嗓音条件,有非常正确的方法也难打动人。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韩德森指出,歌唱者的责任,不只是能使自己感觉到感情,而且要使听众能感觉到它。歌唱就是努力去“感染”,一则感染自己,二则感染别人。所谓感染自己,就是要钻进歌曲人物的心里去,从中就能得到强烈的“感染”。当歌唱者受到“感染”后,通过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会把自己所受的“感染”传达给听众,因此听众也应受到音乐,情感等的“感染”。这就是说,首先要自己获得真正的感觉,然后,听众才能获得真正的感觉。
- 上一篇:县长在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会发言
- 下一篇:区建委城市环境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