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古筝教育启发以及考虑

时间:2022-12-16 09:53:00

导语:少年儿童古筝教育启发以及考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少年儿童古筝教育启发以及考虑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现在简称南北派(下面流派可按南北两大方面分,而现代筝的派别主要分南北两派,大多为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古筝之所以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就是因其好听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年来,在众多筝家名流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华夏正声扬四海,古乐新韵播五洲”的可喜局面,使中国筝既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又为祖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争得荣誉,逐步形成古筝“国际化”的趋向。而当今古筝因其音色优美,又易于上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使古筝艺术的发展日益繁荣。随着古筝学习队伍的不断扩大,古筝艺术的教学和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人们对古筝的偏爱,以及它的广泛普及,古筝教学如何适应时代需要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为此,我就几年来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严格规范的基础训练

有些人学筝感到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即便遇到点困难,也愈发兴奋。而有些人学筝一开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学越感到难,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不爱学,以至于半途而废。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打好基础,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就应该严格要求规范的弹奏姿势。学弹古筝的姿势,一般采用坐式,特殊场合采用站式。古代采用过盘式、跪式。由于流派的不同,筝的放置位置、筝架、琴凳也不同。有的用琴桌式筝架,有的用类似人字形的筝架,还有的就放在腿上演奏。一般来说琴桌式筝架比较稳固、牢靠,琴桌的面板有助于古筝弹奏的共鸣,以便于发音;琴桌的高低以适合放腿为宜,坐的高低位置,应以方便演奏为原则。如坐的位置过高,上身容易前倾;坐的位置过低,身体双手容易紧张;人字形筝架比较方便携带。演奏者坐的姿势应该是:两腿自然分开,上身端正,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态度自然。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更不要过分挺胸;既不要拘紧,又不要松垮,切忌摇头晃脑、脚找拍子等坏毛病。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右脚蹬在固定筝架的踏板上,头部略俯视,双手按乐曲开头的指法自然伸出,做好弹奏准备。

学筝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学筝,一个星期就能学一首曲子,隔着许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学的,几年就把古筝学完了,这不好。在学筝过程中要学好一首再去学另一首,而不要学得绊绊磕磕就换下一首学。要高标准、严要求,有曲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过多追求别人的夸奖表扬,而要追求不断的批评指正。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弹筝。对于学筝,不但要有兴趣,更要有意志,兴趣只解决爱学问题,意志则能解决学好的问题。不要图虚荣,要求收获,虚荣只解决表面问题,收获才解决长久性问题。弹筝练曲不要听而不闻,而要听出什么来,多思考、多琢磨,多在乐曲情感意境表现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古筝教学上,不要局限在考级给定的每级十首曲目上,而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补充,把整体学习上的时间放宽加长一些,多学些曲子,把基础打好。即使是初级曲目的曲子,真要弹得非常好,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采取每个级别里选学一两首后,就采用较大幅度的跨进式教学,导致基本功很不扎实,以致越往中、高级曲目学,越感到吃力,同时也养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认认真真的精神,贪多求快,不讲效果质量,出现学多少、忘多少,仅剩几首也是绊绊磕磕的难堪局面。其实初级阶段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首考试晋级曲,还应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灌输,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一些,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练,练到什么程度算好,从小就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而是提高心灵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功练好,即使在这上面多花点精力、多用点时间也要做,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发展。

对于学习古筝的专业学生来说,真正走上舞台展示自己,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上课中,要不断加强表演艺术的训练,在相当熟练的程度下加强对演奏作品的领悟力、表现力和感知能力训练。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观摩交流及一些器乐比赛,以增强学生学筝的兴趣和自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老师、家长、学生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不能呆板得教,要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家长不可以认为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一身轻。对孩子,家长的督促和鼓励是不可少的。至于孩子,一定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坚持不懈的练习,这样才能在古筝艺术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

三、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是以鲜明生动的形象作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而少年儿童古筝弹奏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授孩子弹奏古筝,不仅是通过训练手指的技能来促进脑部的发育,掌握有关音乐知识和古筝弹奏技巧,形成良好的音准概念、节奏感、读谱习惯,而且是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孩子对音乐美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其模仿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创造美与表达美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进行弹奏技巧的训练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审美教育,做到寓审美教育于技能教学之中,通过平时的古筝训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对其心灵的健康成长、个性的发展完善、智慧的启迪开发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

我在长期的古筝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比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他会有更强的求知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钻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寓教于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古筝弹奏的指法训练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示范弹奏并且讲解一些相应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乐曲的美,继而告诉他们将来也能够弹奏得这么好,但是必须掌握指法基本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此,把美育教育贯穿古筝学习的始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坚韧的毅力与乐观的态度,而这些无疑会对其学习古筝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