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03 04:53:00
导语:透析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良好的人格品行,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素质,最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当今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音乐教学中包含诸多的素质教育因素。孔子曾经强调“礼乐治国”,意即音乐也可以治理国家,可见音乐教学的确包含很多育人因素,它对学生的品德、性格、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身心健康、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初级中学务必重视音乐教学,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才能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精尖的国家栋梁之才。
1、音乐教学可激发学生爱国之心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爱国激情的歌曲,教学时,我会结合这些爱国歌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拓展,把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爱国文化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爱国主义感情。例如在欣赏《歌唱祖国》时,首先我对这首歌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把蕴含其中的爱国思想剖析出来,加深学生对歌曲中爱国主义感情的理解。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首歌之所以被称为“第二国歌”,就是因为蕴含在歌曲中的爱国感情非常充沛,且气势磅礴、节奏明快,以此告诉学生,凡是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歌曲都会被大众所接受,并将成为经典之作。通过这两个步骤既让学生明白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2、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行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和品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质高尚的人,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世事似懂非懂,人格和品质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其进行合理的思想引导,将会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品质。但有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片面地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教学生唱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当今国家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音乐也不例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中的人格因素和品质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事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品质和人格是否健全,曾经有个名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才有可能成功。而音乐教学能美化心灵,塑造完美性格,打造健全人格,成为学生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音乐强调感情的传达,任何歌曲的演唱都需要浓厚的感情,没有感情的演唱将是苍白无力的。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感情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说到音乐中的感情就戛然而止,不再继续引申。这就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典型的就音乐而讲音乐。此时,音乐教师应该从感情这个角度引申开来,让学生明白音乐中的感情是能感化人的,很多名曲之所以流传千年,不是因为其歌词优美,也不是因为演唱者水平的高超,而是因为蕴含其中的感情充满了正气,表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和品质,使人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感情,对人们的思想和性格起到了净化作用,所以才会在音乐界永垂不朽。
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高尚情感、正义思想、美好品质、完美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力求使其成为一个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着良好道德水平的人。
3、音乐教学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音乐教学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性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创新思维”不是简单的在音乐演唱方面与众不同,而是指通过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并让学生能把这种创新意识广泛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使这种创新的思维成为他们固有的能力。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这种创新思维呢?这要从音乐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众所周知,音乐是凭借人类想象力而诞生的,学习音乐更需要想象力,同样一首歌,同一个人演唱,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理解。总之,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这种对音乐韵味的联想不能脱离音乐范围天马行空的随意“滥想”,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音乐中的想象是一种艺术性的想象,是一种有范围的想象,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譬如我在上课时,就经常对学生说:“创作歌曲并非不可思议,只要你敢想、多思,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对写歌有了很大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周写两三首歌交给我,上课时,我对学生的歌曲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并委婉指出不当之处。此外,我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独创的曲调和不同的速度去演唱经典名曲,并在肯定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音乐的本质就是创造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古语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音乐美好效果的最佳凭证。人们往往能从音乐中得到思想上的解脱、排遣心中的郁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感。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更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因为初中生审美观点还未完全形成,审美能力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音乐中的美感。而音乐中的美感来自音乐形象的塑造,可音乐形象并不是凭借音乐本身所能创造的,必须借助于听众的想象和联想来实现,而听众的联想是需要音乐语言来激发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揭示音乐语言的内涵,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好联想,进而培养其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时,我给学生感受了这首歌催人奋进的旋律和热烈奔放的节奏,让他们沉浸在和平友谊的温馨氛围中,进而对歌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蕴含其中的深刻含义:“如果人人都拥有博爱精神,那么世界才会和平,人类才会幸福”。当学生理解这一主旨后,在大脑中会产生一系列美好的联想。此时,我马上向学生提问,大家在听完这首歌后联想到什么?很多同学都会把自己所想到的美好情景描绘出来,甚至有些同学描绘得绘声绘色、人木三分。经常这样在教学中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去激发学生的美好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5、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实践证明,音乐能怡情雅兴,增强体质。当优美的旋律进人欣赏者的大脑,会产生一系列的兴奋点,使人充满激情,怡然自得,而人体处于愉快的状态下,细胞的恢复功能将会增强,免疫力会提高,从而能尽快消除疲倦,恢复体力,远离疾病。因此,对初中生进行音乐教学能促使其身心健康。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否健康,关键在青春期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关键时期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学生会形成心理故障,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由此可见,初中阶段的各科教师都要担负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利用本学科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力求学生能全面发展。在各科教学中,尤以音乐教学最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在音乐课堂能彻底放松其精神,有利于大脑神经的发育,促使学生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能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学习。例如,每次我在音乐课上,都会给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例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伯特的《圣母颂》以及琵琶曲《十面埋伏》和古筝曲《出水莲》和《禅院钟声》等,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乐声中,营造了一种雅致的声乐文化氛围,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应该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目的。譬如可教学生跳健美操,伴随着欢快活泼的节奏,清纯悦耳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身体也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教师还可教学生练声的方法,通过这种特殊的呼吸训练,学生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功能将大为增强。特别是合唱训练,通过气势磅礴的歌声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6、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师如能根据音乐学科的特殊性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定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上一篇:小议民事举证分配制度
- 下一篇:对发表权诸问题的再认识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