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音乐理解与演奏透析

时间:2022-04-27 05:43:00

导语:小提琴的音乐理解与演奏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提琴的音乐理解与演奏透析

音乐是抽象的,它需要感知、体验和想象,而演奏音乐更需要足够的技术水准为铺垫。作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更需要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想象。

我们借用较为熟知的小提琴中国作品《海滨音诗》来分析一下音乐的理解对作品演奏产生的影响。首先我们从观众的角度分析,《海滨音诗》呈现给听众的是碧波荡漾、微风轻拂的海滨景色,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旋律,似浪花飞溅,似行云流水,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凝聚了大自然绮丽景色中的万种柔情。整个作品,景中含情,以景引情,作者借景尽抒其情怀,让听众尽享其惬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亲临其境。主部主题在A大调上的抒情、歌唱,旋律音程以级进及四度以内的进行为主,纯五度、大六度和小七度音程的运用,形成了主题波动性的旋律跳进,平稳中的音符跳进,增加了旋律行进的幅度,加深音乐的起伏变化。展开部在开始了两个乐句的呈示之后,作者开始使用音程扩展,节拍变换,由弱到强,转调模进等主题发展手法,将音乐推向了华彩段A大调,在充分发挥小提琴华彩技巧的同时,也增强了乐曲的音乐深度。结束部分在A大调上作省略再现,直至音乐在小提琴泛音上减弱,但余音不息,揉弦不停,给听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一首乐曲演奏在技术与音乐理解都准备到位的时候,心理素质就是成功的最后关键性因素。可以说,心理素质在小提琴表演中的作用比想象力的作用还要大。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可以把一个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尽管乐曲演奏得枯燥平淡。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曲甚至可能演奏不下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小提琴演奏者,指法娴熟、运弓稳健、技术全面,对乐曲音乐处理都很到位,并且乐曲风格也完全能够掌握,但是一到台上表演,就大失水准,指法错误,运弓僵硬,节奏紊乱,左右手配合失调,这就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造成的结果。所以,稳定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先天的稳健发挥,后天的不断演出锻炼与舞台实践的打磨才能让一名独奏演员具有全面的演奏素质,出色的完成音乐作品的最佳诠释。

小提琴演奏音色的严格划分应该介于技术与音乐理解的范畴之内,是一种后天学习积累与摸索的一项技巧。音色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样,音色类型和情感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并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各种音色的实际运用中,需要通过上下文的音乐情境灵活变通,根据音乐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合适的音色。所有的音色训练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音色更加敏感,并且注意音色在音乐表现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仔细分析揣摩音色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关系,总结出一些相应的规律。当然,音色固然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但绝不是唯一载体,实际上,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揉弦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但是,不论使用哪一种技巧,音乐最终是通过声音作为媒介进行情感的传达和交流,因此,小提琴教学中应充分关注音色训练,并细致研究丰富的音色变化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每一位音乐表演者都必须在平时练琴中,特别是在每次临场表演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这一心理素质。其次,在舞台上要自然流露。这里讲的自然流露不仅指台风,主要指从表演心理角度,要求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作为某种表现意图的生硬灌输,也不要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的技巧来显示和夸耀,而要使音乐从自己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来,并且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只有从表演者的心理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真实感人的。任何造作和卖弄只会弄巧成拙。生硬的传达意图往往会破坏表演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那种意在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的。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表演的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