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教学的现状思考
时间:2022-02-16 03:54:00
导语:节奏训练教学的现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枯燥的音乐课,对于音乐理论知识、节奏的训练则不以为然,忽视了节奏训练的巨大作用,导致唱歌像读书(其实读书也是有节奏的),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而长期对节奏感觉的淡化、模糊,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完美地表达音乐、成功地创造音乐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向高等学校输送专业人才、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成了一句空话,且逐步形成了学校不重视,教师没动力,学生没兴趣,教学无成绩的现状。
为此,笔者借鉴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和德国的沃尔夫关于节奏训练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对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节奏训练教学的意义
节奏联系着音乐、舞蹈、语言,是音乐(乐音)的时间组织,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节奏和旋律相辅相成,但节奏可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无节奏的旋律却没有存在的意义。节奏是音乐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自古以来,节奏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我国古代“击节而歌”和鲁迅先生所说的“吭唷吭唷”歌等都是节奏独立存在的例证。由音乐节奏教学开始带动音乐其它内容的教学,当然也顺应了这一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和名称,往往只是注重抽象的概念而将其和具体的音响节奏运动、情感分割开来,学生不能从机械的训练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因而渐生厌倦之意是必然的。而教师简单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模式对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然是一个否定和打击,也违反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规律,因而进行节奏教学训练要根据适当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和德国的沃尔夫关于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灵活运用教学是当前农村中学可以借鉴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他们都认为音乐教育是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力。音乐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首先是音响节奏运动和情感的体验。加强节奏训练,以节奏带动其它,利用身边的一切物体(包括身体),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其音乐创造力,从而达到表现音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目的。
二、节奏训练教学的原则
1.以节奏训练为主:节奏训练教学当然是以节奏为主,以节奏带动其它,即带动基础知识、旋律、歌唱、欣赏的教学,而不是摒弃其它只谈节奏。
2.以课堂教学为主:中学音乐课很少,每周两节,农村中学甚至就一节,因而抓住课堂学习的时间尤为重要,而学生的能力也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
3.以活动性教学为主:节奏训练教学要求学生们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从身体到大脑,从具体到抽象,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4.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音乐本身就具有自我性、多变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有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决不要轻易批评一个学生,而鼓励性的评价方法在激励人的同时,同样也可以起到校正失误的作用。
三、节奏训练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策略
浙江杭州大关中学的周向阳老师在其网络论文“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一文中说“节奏教学的内容分基础练习和即兴创编的运用”,笔者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但认为“基础练习和即兴的创作和创编”更为贴切。“创作”和“创编”有层次上的区别,在初学阶段,学生只能小单位(两小节以下)地“创作”,而不能大篇幅地“创编”。当然,周老师是面对有较好基础的城市中学生而言的。
1.基础练习:包括认识音符名称、时值,掌握基本节奏型。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两种方法:一是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可读化”,即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具体化为“tatititiritiri”等有具体章节的声音,使学生能从感性上迅速识别不同的时值和节奏,帮助学生建立或恢复节奏感,待基本掌握后,就可以进行创作练习。如让学生运用掌握的各种基本音符组成一拍、两拍、三拍等,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表达自己的节奏(单位)。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给出拍子(二拍、三拍、四拍等),让学生用数学方法平均等分,再用不同的大小单位组合起来。学生们可能会分成1/64拍、1/128拍、1/256拍等,这不是坏事,相反,这正表明了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对此应正确鼓励、引导,让他们回到基本的1/4、1/8、1/16上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活泼、爱动脑筋的学生。这两种基础练习的方法也可交替使用或者灵活选用。
2.节奏创作和创编练习:节奏的创作和创编是节奏训练的核心内容。通过基础练习可以使节奏的创作和创编成为可能,由单位的节奏创作进行到段落甚至于篇幅的创编虽然要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通过训练是可以实现的。开始以一小节固定拍号的组合为主,创编可以个人和小组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创编出8小节、16小节甚至于更大篇幅的节奏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学生积极性高涨,对于自己“生产”出来的节奏,他们一定有表达的浓厚兴趣。
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各种音乐设备残缺不全,各种打击乐器也很少。因此,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我们的身体和身边的物体就是最好的打击乐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师边打节奏边演唱,可用跺脚为第一拍(重拍),拍膝盖为弱拍,进而指导学生拍打节奏。由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出的节奏,同样适用于复杂的音乐表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给出一定节奏型,让部分学生拍打(用身体表现,也可征求学生意见,哪种动作为重拍,何为弱拍),再让另一部分学生按另一种给定的节奏型拍打。待熟练后,让两个节奏部合奏,就像合唱。有条件的还可再加一到两个节奏部,这样,学生们很快就会了解、掌握。
通过以上基本练习和创作创编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创作、表现,同时也验证了学生在简陋的条件下同样能训练出很好的节奏感。教师通过小结学生的创作和创编的节奏,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或者与教材上的歌曲节奏相吻合的,如《欢乐女神》等,做出对比示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在综合课中运用节奏训练创作(创编)。节奏训练创作(创编)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创造音乐。在综合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歌曲,创作伴奏节奏(型)、变奏节奏等,提高学生对音乐结构的领悟力,真正获得表现音乐的实际体验。
(1)歌唱教学中的节奏创作训练:如《欢乐女神》: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分析出节奏型为①ⅹⅹⅹⅹ︱②ⅹ·ⅹⅹO︱③ⅹⅹⅹⅹ。用身体及身边的物体,如书、钥匙等表达出强弱拍。分声部唱,边拍打节奏(强调强弱)。创作新节奏(变奏)、用学生创作的新节奏,重新演绎《欢乐女神》,并与原曲比较效果有何不同。如三拍子表现人们和谐的生活及和平的愿望,附点表现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和力量等。
(2)欣赏课教学中的节奏创作训练。①给定拍号,分组创作(编)2小节节奏,自创表现之。②教师从其中一组(与欣赏歌曲主题吻合的最好)为主部、其余为副部,做即兴的回旋曲节奏练习,根据乐曲需要可创作出很多,甚至于很大的节奏作品。③熟练后,有条件的可创作旋律,请教师弹唱,学生则以节奏伴奏。
以节奏为主的教学,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全部,而只是以此为载体,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在潜藏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合作精神、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等。节奏训练作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农村中学音乐课的主导方法,为提高全民素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音乐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李旦娜.沃尔夫音乐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
- 上一篇:职教师资业务素质的提高综述
-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