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4 10:20:00

导语: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颇受高校重视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审美和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美学欣赏教学审美评价

美术欣赏活动是欣赏主体与客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美的形象中之所以含有感染力量,是因为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本质,蕴含着人的最珍贵的特征——人的自由创造;另一方面,美并不是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去感知的。因为人有不同的层次和修养,所以他们对美的看法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欣赏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审美会显示出多样性。

一、认识和理解作品所固有的审美价值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容纳学生(主体)对美术作品(客体)审美的多样性,并正确地加以引导,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所固有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由于美术作品固有的审美价值,学生对其的感知与体验必然表现为评价性。只有经过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被认识和理解。当然,这里的评价又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再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等。但无论是哪方面的评价,要使其评价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吻合,我们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美学理论知识。

从教师的审美评价角度讲,评价除了要充分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之外,评价的本身还要能引起人的美感。要使评价具有美感并能感染学生,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比如,教师在讲形式美时,当谈到物质材料所产生美感的时候,引用美学家桑塔那耶的一段话:“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用大理石砌成,王冠不是用黄金制造,星星没有了火光,他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在这里物质材料的物质美对于感官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刺激我们的同时,它的形式美也是崇高的,它提高而且加强了我们的感情。”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理解作品审美价值的主要途径,尽管教师的评价无须表现出权威和终极性,但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评价标准与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欣赏教学中,作品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依赖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逐渐使学生的评价标准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吻合。很显然,学生评价标准的提高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并使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过程,即在欣赏中不仅能感到作品的美,而且要了解它为什么美,再用这一“为什么”去感知其他作品的美。为了使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向学生更多地渗透美学知识(在中学的教学中,则可以较为深入地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高校的审美意识。美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则需要更系统地、辩证地、理性地去讲授和引导)。比如,在欣赏阿格桑德罗斯的雕塑《拉奥孔》时,学生对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是认可的,许多学生都会被作者精湛而准确的形体塑造感染,尤其会因作者对拉奥孔父子三人被巨蛇缠身时,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精确塑造而感到震惊。这时学生的认可其实是指对作品的形体美而言,他们体会到的只是作品形式产生的美,是被艺术家高度的艺术技巧所打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作品形式进一步分析之外,还要在讲述作品内容时着重谈到悲剧给人带来的崇高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美的类型除了优美之外还有崇高美和悲剧美。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进入审美的空间,去思考和分辨。如果这时,我们带领学生去欣赏抽象派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学生便不难体会到它的美感了。艺术家通过恐怖的形象、伤感的色调、大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以及立体主义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了悲剧的震撼力。如果学生仅从优美的角度去欣赏,是感受不到这种美的。这时教师再结合这种美感去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形式美,那么学生就容易接受。不难想象,学生这时对作品的审美评价要完整得多,更容易自觉地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去感知和评价。当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如果只谈他的写实主义和画面上父亲脸上布满的皱纹、半干开裂的嘴唇和迷茫而又带着渴望的目光,以及长着老茧的手指、陶制的大碗和耳朵夹着的用过无数次的笔,而不谈作者对“衣食父母”的无限热爱与崇敬,这便是肤浅的。或者谈到了作品所表现出的农民勤劳善良和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而不提及美与善的关系和美与真的关系,那么,我们欣赏的深度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美学知识掌握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审美价值的水平,也决定一节美术欣赏课的质量。美学知识是人的审美评价发生质变的根本因素,是欣赏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目前很多中学由于“应试教学”,而对素质教育有所忽略,笔者所在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的是中学美术教师,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学知识和修养,才能担负起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建立的任务。在高校美学欣赏教学中,我们应直接深入地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如美的类型、美与真、善的关系、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美的辩证关系等),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美学知识的渗透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席勒曾说过:“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上的作用,学习审美是提高审美教育质量的需要。

俄国宇航之父季托夫曾说:“一个不懂得艺术的工程师是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做设计师;一个缺乏诗情画意的学者不过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生活领域都出现了美的要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评价都需要美学知识来引导。在未来的社会里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人可能是大多数,我们不应该让他们的美学修养方面成为空白。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杨辛,谢孟.艺术赏析概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