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印的风格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12 10:43:00
导语:花押印的风格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花押印作为篆刻艺术的一种特殊风格流派,在印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花押印融书法、图案为一体,不仅是宋元时期印章艺术形式的一大开拓,也是花押作为印章而对印章艺术形式的丰富。
关键词:花押印风格流变
“押”之本义是指古代在文书、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作为凭信。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因“押”上的名字多以草书写成,或画成像花一样的符号,故又称花押、画押。花押一般有署押、指(趾)纹押和花押印3种类型。署押即画押,一般是指在文书、契约上画“诺”或签名、或画上自己的专有符号。指(趾)纹押是指用手指或足趾蘸上颜色在契约等上面抑押后留下的指(趾)纹。严格地说,花押印是花押的一种类型,不包括署押和指(趾)纹押。花押印晚于署押和指(趾)纹押,它是将个人姓名或字号经过草写、变化成类似于图案的一种符号以代替汉字入印,是花字、花书、押与印章的结合,用以代替押字作为凭信的印章,后来演变成单字押印、字加花押印等多种形式。花押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还有使别人不易识别和难以摹仿的作用。花押印又称押印、押字印、署押印等。它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戳”。
署押早在汉代就已使用。据王献唐先生考证:“署押一制,萌于汉晋,而盛行于唐宋,制印于元明,衰于有清。”居延汉简有“□月诟表押墨付如牒”的记载,《后汉书·党锢传》有“南阳宗资主画诺”,当时长官据属吏的符牒便只书一“诺”字。南北朝时有凤尾书,又名“花书”,此即所谓花押。唐代花押,一般只草书其名。“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戒庵老人漫笔》卷六)。唐韦陟签押,草法牵连,很是美观,时人称为“五朵云”。宋朝于花押还有特殊规定:“花押仍须一手书写,所写内外诸司及诸道周府军监,并依此类”(《宋会要辑稿·官职二》),其文书“必先书押而后报行”(《宋史·高宗纪》)。南宋周密在《癸亥杂识别集》中记载了宋十五朝御押宋太祖赵匡胤的玉押印,可见宋代就有将押刻入印中的事实。尽管当时还是非自觉的艺术行为,但为后来的花押入印做了尝试和铺垫。真正自觉地将花押刻入印章始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平章李榖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及至元代,花押印盛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做官的蒙古人、色目人多不识汉字,也不擅执笔签字画押,于是就在象牙或木头上刻上花押来代替执笔签字。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载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为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此外,元代还有用蒙文刻成古代符节形式的印,从中剖开,双方各执一半,以为“持信”,称为“合同印”,亦属于押字印一类。明代中叶至晚清,文人篆刻勃兴,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篆刻流派。此时的篆刻以秦汉为宗,楷书印衰落,民间作为信物的花押印不多,与元代相比,花押印成了细枝末流。清代文人学者往往在旧货摊上遇见和自己同姓氏的元押就买下自用,也有参照元押体式自刻花押印的,一时彼此仿效,成为风尚。近现代印坛亦有受西方美学思想影响者,将设计艺术渗入印章,虽有佳构,但更多的是过于强调设计意识,失去了花押印原有的艺术魅力。
人们通常所言花押印,主要是指宋元时期的押印。押印多以铜铸成,一般印体较薄,有带孔印把。此外还有用玉、石、木、瓷、牛角、象牙等材质刻成的押印。押印有时因官位和材质的不同,其制作方式也有所不同。其形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瓦形、葫芦形、鼎形、鱼形等多种。从传世的元押印来看,花押印印文皆为朱文,有的仅一汉字,有的仅刻花押,然大多数是上刻楷书姓氏,下部兼刻花押。因楷书易于辨识,适用于民间交往。宋元押印种类很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图文结合,不拘形式。其表现风格或雄强、或古拙、或清丽秀逸、或率意天真。从实用的意义看,有姓氏押、吉语押、合同押、封押、瓷押和纪年押等多种。从押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大致可分为:单字押印、单花押印、字加花押印、八思巴文押印和图形押印五类。
单字押印:这类押印在印面上仅刻(铸)一字,亦有两字或两字以上的。汉字大多是魏碑楷体,偶有用篆隶书和行书入印的。瓷押也是花押的一大类,其用字广泛,内容多为纪年和制造者姓名等,有的因模仿印章样式,率意书写,画为印章,别具韵味。
单花押印:这类押印的印面仅刻(铸)一“花”(或谓图案、记号),且多无边栏,其线条如书法之用笔,其构成如图画之造型,于书法似曾相识,于图画过于抽象。
字加花押印:这类印合单字押印和单花押印而成,为押印之大宗。一般是上部字下部花。用字多为楷书,字与花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极富变化之美。
八思巴文押印:八思巴文是蒙古人的文字,元朝建立,以八思巴文颁行天下。统治者多不识汉字,对汉文化不大适应,而交往有赖凭信,为求得形式上与汉人印章的一致,他们只好沿袭宋代的花押,以八思巴文刻入印章。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深入和影响,其押印中亦有汉文和八思巴文相结合样式。
图形押印:图形押印不同于单花押印,印面中图形的种类繁多,有人物、花鸟、禽兽、鱼虫和器具等多种。亦有图形中夹入文字,是书、画、印的结合体。
花押印作为印章的一种独特样式,有着自身独立的艺术语言。无论是种类、形制、形式还是艺术风格等,都比其他类型的印章要相对丰富一些。花押印是沿着草书演变为押书,再将押书移刻到印面上,这一轨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前的花押大多只有记载,没有实物。其花押应为署押一类,亦即所谓“花书”。以草书的笔意来图画一种个性化的签名,这种似书非字的记号,不仅起到难以仿效的防伪作用,而且给人一种想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宋代的花押印不多,因各家断代的不一,其年代的准确性难以足信。尽管如此,从花押印形成和发展来看,宋押也只是将署押移入到印章而已。孔白云在《篆刻入门》中说:“宋代押印多仅一押。”据此推断,宋代押印多属“单花押印”一类。宋代开始,皇帝似乎也与花押结缘,周密《癸亥杂识别集》中记载了“宋十五朝御押”,不过这些押还只是一些提炼化的符号,多由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圆圈构成,结构板滞,缺乏韵律美。宋代文人书画也开启了花押与书画结合的先河,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团扇落款署押“天下一人”,宋仁宗在他所画的御马图上加盖了“押字印宝”(朱瑞熙《宋朝的押字或花押》),宋初书家李建中书法落款署押“亚”。这些早期的花押应视为花押印的初萌,其形式生动简明,虽有一定的线条造型能力和点、线、面对比,终归印章意识薄弱。元代的花押印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蒙古族入主中原,统治者多不识汉字,以花押印作为签名。清初学者谈迁在《北游录》中谈到皇帝制花押印的事:“甲午二月六日,上召陈名夏作一押字,便于制书。”可见,花押印在当时蒙古帝国高官中推行,上行而下效,元代民间使用花押印的情况也极为普遍,从而使花押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人们所言花押印多指元押,元押为属私印一类,传世的押印以“字加花”一类尤多,也最具特色。元代押印入印文字主要是楷书,楷书入印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印陶,唐宋时期亦有楷书入印,这些楷书印为元代押印广泛使用楷书提供示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花押印的出现是楷书印和署押的发展,是楷书印和署押的有机结合,这就不难解释“字加花”一类的押印是元代花押印的大宗。元押在宋押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从单纯的无边栏的花押到有边栏押印,由一字押发展到多字押,八思巴文同汉字一样入印,押印的形制多样,印面的图形、纹饰也极为丰富。押印外形多姿,符合当时民间俚俗的审美习惯,常以鱼形寓意“年年有余”,葫芦形隐寓“福禄”,鼎形象征“鼎盛”,瓶谐“平”音,含有平安之意,龟则益寿延年,这也是元押文化的特征之一。从传世的花押看,“单花押印”一般没有边栏,其上部多有一细横,下部加一粗横,中间为草书意味的“花书”。虽无边栏,仍不嫌松散,尤其是下部的粗横,更增加了印章的稳定感。其他类型的押印有边栏者居多,且极富变化。元押的用字相对单一,魏碑楷书是其主流,少有篆隶入印。其楷书风格多样,既有古拙浑厚一路,也有凝重雄强、飘逸秀美一路。有以八思巴文入印者,其形式类似九叠文,线条点画的排迭虽有变化,但装饰性较强,终不如楷书文字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元押的章法布局同其他类型的印章相比,尤其显得疏朗和空灵,单字押印的字与边之间留有大片空白。图形押印稚拙质朴,趣味横溢,点、线、面的构成富于图画之美,疏密对比强烈,这种计白当黑的构图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字加花一类的押印采用笔画参差、挪让、呼应等艺术手法,动静结合、欹正相生、浑然一体,在“字”与“花”的处理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花押印特有的艺术风格。
明清之际,金石考据学兴起,篆隶复兴,文人篆刻流派产生,形成了印学史上继秦汉之后的第二个篆刻艺术高峰。印以秦汉为宗,入印文字以篆书为归依,楷书印、花押印走向衰弱。当然,民间也还保留着元代押印的承续。“明代,皇帝刻治押印之风更盛。从形式上看,明代皇帝押印大部分承袭了元代皇帝押印的形式,并使花押印堂而皇之地用在奏章上。”“从现存实物分析,明代皇帝的押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乾隆讲到的皇帝修蘸飞章所用的道教心印押印;一种为上书章奏或书迹所用的一般形式的押印。”(郭福祥《明清帝王花押印略谈》,《紫禁城》1995年第1期)吴大瀓在《古玉图考》中著录了明思宗的一方龙纽青白玉押印。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八面来表”“丹在身中”“心地明白”和“善及四方”等明代皇帝的御押,这类押印将变形后的汉字立在又重又粗的一横之上,字与横画相连,有的上面还加一细横,可以看出,它是“宋十五朝御押”风格的承续,其艺术性远不及元押。满族入关后,对明代的文化、典制多有继承。与明代相比,清代皇帝的“道教心印”式的押印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草书形式的吉语、警句押印,故宫博物院现藏刻阳文草书“无思”“太平”和“敬天”等御押。同元押相比,只是将花押刻于印面上而已,缺乏印章应有的艺术语言。清代文人在“印宗秦汉”的旗帜下,也从宋元押印中汲取营养,赵之谦、胡、吴昌硕、黄牧甫等大家也偶刻治花押印,虽有新意制作,然其风格大多不出元押藩篱。近现代印人邓尔雅、来楚生、沙孟海等也在积极地探索押印,有以篆书的章法布局来安排楷书文字,有以多种字体合于一印之内,有融现代西方美学意识来设计印章,打破了印章既有的格局,彰显了现代花押印独特的风格和情趣,这种创新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花押印作为篆刻艺术的一种特殊风格流派,尤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在印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花押印融书法、图案为一体,不仅是宋元时期印章艺术形式的一大开拓,也是花押作为印章而对印章艺术形式的丰富。花押印那种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抽象符号和图案,启发了篆刻家们的创作思路,拓展了篆刻艺术的内涵,繁荣了流派篆刻艺术的面貌,不失为篆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沙孟海著.印学史,西泠印社出版社.
[2]萧高洪主编.中国历代玺印精品博览,江西人民出版社.
[3]庄新兴编.古玺印精品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4]黄惇主编.元代印风,重庆出版社.
- 上一篇:油画认知分析论文
- 下一篇:求职信写作的礼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