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社会实践调查分析

时间:2022-01-19 08:32:19

导语:英语专业社会实践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专业社会实践调查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对社会实践持肯定态度,且多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主要动机。但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却感到很难实现目的。对此,学生应当做好社会实践规划,高校应给予更多指导,社会应提供真正的锻炼机会,如此才能让社会实践的功能最大化。

[关键词]英语专业;社会实践;现状;对策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它包括“大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虚拟社会实践活动。”(胡树祥、吴满意,2010)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较之以往更为重要。英语是语言专业,借助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合作沟通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课题组以平顶山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

一、调查背景

大学本科教学是一个四年作为统一整体的教学过程,但在其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社会实践环节尤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可以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如何“学以致用”,如何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过程,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和学会如何把专业学习的认知和职场、社会进行对接,从而产生职业认知,这无疑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有助于他们体会和发现自身在专业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明确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为了深入贯彻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各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课题组所在高校为例,目前正在开展2018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并专门制定了《平顶山学院201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在此《指导意见》中要求:此次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新要求,牢固树立“内涵、特色、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以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专业入行,能力提升,双创深化”三大主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OBE教育模式为参照,以模块化设计为手段,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模块化产教合作育人新模式,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新机制,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具体要求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产出”为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应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理念,按照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设计思路安排教与学的活动,将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践纳入模块化课程整体设计。因此,此次调查可以为优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第一手的具体数据,为切合实际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的。1.获取英语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一手数据,为科学优化人才培养及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依据。2.分析学生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求顺应当代大学生特点、适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切实可行对策。(二)研究对象及实施。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向平顶山学院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的5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收回问卷44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来源涵盖了四个年级,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对策研究的基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认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6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25%认为极为重要,10%认为无所谓。40名受访者中,75%表明已经参与过社会实践。他们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占40%)、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占30%)、积累工作经验(占20%)、增加经济收入(占10%)。尚未拥有社会实践经历的25%受访者中,四个年级人数比例分别是40%,30%,10%,20%。这25%受访者都表示,假设现在有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参与其中。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意识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二)参与社会实践与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已具有社会实践经历的30名受访者中,只有7%表示首要目的是为了挣钱,其余93%则表示是为了增长见识(占33%)、培养工作能力(占17%)、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占13%)、增强自信心(10%)、为就业做准备(10%)、结交朋友(3%)。10名尚未参加社会实践的受访者中,高达40%将青年志愿者项目作为优先选择的实践形式,只有10%优先考虑寒暑期工。由此可见,现代英语专业学生得到的经济支持较好,他们对社会实践更多的是专注于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获得,而不是经济利益的获得。(三)获得社会实践信息的渠道多样。所有40名受访者获知的社会实践信息47.5%来自网络信息,30%来自学校推送,10%来自朋友介绍,7.5%来自报纸海报、5%来自人才市场。这足以表明,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利用各类媒介平台,自发关注各方面的社会实践信息。(四)投入社会实践的时间较为灵活。对于倾向于何时进行社会实践,43%受访者选择“任何空闲时间”,45%选择“寒暑假”,7%选择“学校统一安排时间”,5%选择“周末”。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青睐两类社会实践: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和短期密集的社会实践。30名已经具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受访者中,90%表示其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持续了两周到一个月,10%表示持续了1个月以上。这一结果表明他们对某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专注并不太长。(五)不满意社会实践的效果。问及社会实践效果,60%已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只是充当了廉价劳动力,20%表示通过社会实践看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20%表示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收获。整体看来,社会实践的实际收获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六)期待学校给予更多介入。没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受访者中,60%认为社会实践不需要学校的介入,40%认为需要。可见这部分学生大多认为社会实践纯属个人行为。但是,在已经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受访者中,高达9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介入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见,在社会实践中会发生难以预料到的情况,使得学生需要学校方面的支持或者指导。

四、对策建议

(一)学生科学做好社会实践规划。社会实践本身的意义毋庸置疑是被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接受的。“开展社会实践,把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索比被动接受知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惠娟,2010)如前文数据分析所示,学生们希望参与社会实践以拓展专业技能,增长见识。但是,他们的实践往往是盲目和被动的。没有先设定大学期间计划如何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在每次社会实践前预设要提升的能力,没有先预想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规划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盲目进行实践,而不是有目的性选择;盲目按要求完成工作,而不是更加主动争取甚至创造提升机会;遇到障碍后马上心生挫败感,而不是沉着理智应对。这些都会造成他们最终对社会实践不满意。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可简单分为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培养阶段。科学进行社会实践规划,就是指在结合自身职业规划的前提下,制定为期四年符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可持续性计划。例如一年级阶段应当重心放在专业学习上,不建议投入大量时间到社会实践上。即便选择社会实践,也建议是能够克服害羞或胆怯等心理障碍的实践形式,或者是能够运用并提升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形式。总之,顺应自身的学习和能力需求,有的放矢的社会实践才是真正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的良性社会实践。(二)学校适度给予社会实践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系,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工部等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周彩娇、林寒,2012)目前各高校对英语专业的社会实践介入主要体现在校内社会实践的组织和指导上,如毕业见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对学生在校外进行的自发性社会实践并未介入。而事实上,一方面学生缺乏对学业和职业的规划,需要专业的科学规划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学校有关部门以及院系有关部门,应当设专人负责社会实践指导,在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基础上,做好社会实践的信息推广、规划指导、实践辅导等。(三)企业团体真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首先应该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立足点和核心价值取向。”(周彩娇、林寒,2012)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不但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与社会企业团体共同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更是需要社会企业团体的大力支持。只有社会积极接纳大学生来本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指导,真诚地提供学习和操练的机会,才会避免大学生只是沦为“廉价劳动力”而得不到足够的专业技能提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受益于社会实践而不断提升和进步的大学生们,终将会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回馈社会。

五、结语

通过对平顶山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发现该校英语专业学生大部分参加过社会实践,并认为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阻碍,而这些问题和障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实现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势必需要高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重视社会实践对社会、个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良性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实施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应用于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②为学生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理由: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有助于学生锁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③帮助学生联通新学到的知识与旧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融合,对学到的概念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内化过程;④将新知识置于更广泛的视角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拥有更深刻和广泛的认知,因此,教学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而应该将它们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⑤将新知识的获取融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而不是单纯以学习材料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新知。大学英语课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激发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指当个体发现自己无法解决某个问题时,可以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48.

[2]崔晓慧,朱轩.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概念、特征及实施框架[J].继续教育,2016(5):50-52.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4]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5]RobynR.Jackson.HowtoPlanRigorousInstruction[M].VA:ASCD,2010.

作者:魏蔡连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