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新理念

时间:2022-12-24 11:03:24

导语: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新理念

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正式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刻理解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科学的新理念引领新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定阶段,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有利于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布局谋划是五中全会精神一大亮点。黑龙江省要找到结合点和创新点,将五大发展新理念落实到位。

一、创新发展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创造力经济悄然兴起的新经济时代,要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应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并指导全面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等要以相应的理念创新为基础,理念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创新发展,将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此解决发展的新动力源问题,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创新驱动战略真正落实到位。创新驱动战略联系实际可细化为四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出活力。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客观事物形成的相对定型化了的认识、看法、观点和思想,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创新就是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扬弃。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就是以扬弃为手段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审视梳理,紧密结合实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和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理念体系。我们要创新思想,彻底摒弃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的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树立发展新理念。二是体制创新出动力。通过体制创新,政府简政放权,彻底摒除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旧体制、旧机制,通过政府简政放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新制度红利,解决发展的动力源问题。三是结构创新出潜力。实践证明: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只有优化调整结构,才能培养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黑龙江省受计划经济影响,计划经济留下的旧结构明显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现代服务业不发达,都是制约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去年黑龙江省经济下滑,是结构性下滑引发的。黑龙江省要遏制下滑,经济保增长就必须注重治本,在结构创新上下功夫,为今后经济发展营造潜力和后劲。四是科技创新出竞争力。黑龙江省有哈工大、哈工程等一大批国家名校,人才济济,成果颇丰。黑龙江省要通过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变成现实增长力,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黑龙江省要重点扶植1000户科技企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将哈工大的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兴省,真正抓住“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已进入“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黑龙江省要充分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智慧农业“;互联网+工业”,发展智能制造业;“互联网+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只有黑龙江省主导产业智能化,才能建成智慧龙江。

二、协调发展

总结黑龙江省近几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看到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包括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注重从投资为主转为消费拉动经济,这也是协调发展的过程。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按照协调发展的理念,黑龙江省要做到三产三做。一产要做强,解决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解决附加值低的问题,把大粮仓变成大厨房,将农业大省升级为农业强省,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二产要做优,注重解决工业大省结构欠优问题。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制造业比重较大,工业大但结构欠优化,传统制造业比重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过少,高科技产业欠发达,所以黑龙江省工业要做优,贵在优化工业结构,解决计划经济年代留下的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产要做大,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晚、比重低的问题。黑龙江省受计划经济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慢、比重低,去年黑龙江省经济下滑,从三产结构分析,一产略有增长,基本持平;二产工业下滑太大,基本是慢增长;三产增长较快,年均在10%左右,也为遏制下滑做出了贡献。但黑龙江省目前三产比重仍偏低,纵向和过去相比,可以说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但横向和南方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仍然偏低。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注重协调发展,特别是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做到一产做强,解决黑龙江省农业大而不强问题;二产做优,解决黑龙江省二产结构欠优化问题;三产做大,解决现代服务业比重低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三产的协调拉动,带动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产业要努力实现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产业高端化要求,坚持实现智能制造业立省,战略新兴产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富省。

三、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针对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黑龙江省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经济的发展不能靠牺牲生态、破坏环境换得GDP的高增长,这是粗放增长的集中表现。黑龙江省今后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保。今年,到贵州视察时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条底线,一是发展,二是生态。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集中强调的新理念、新战略。黑龙江省作为生态大省、资源大省,应从这些比较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黑龙江省的绿色经济应从以下四点着手实施。一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全国的大粮仓。黑龙江省要借助寒地黑土原生态优势,多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无化肥的有机食品和山间林地生产的非转基因食品,打造三大品牌,注重开发专业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市场、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效益来,为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二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黑龙江省有大冰雪、大界江、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这六大生态优势,应将这些优势整合起来,走绿色路,打生态牌,推出冰夏两都生态游,开发绿色生态旅游品牌,让全国的游客冬天到黑龙江玩赏冰雪,夏天到黑龙江避暑旅游,吸引全国游客,将黑龙江省旅游业做出品牌,做出特色来。三是发展绿色新能源。黑龙江省受计划经济影响,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烧煤、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造成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等不良后果。今后黑龙江省要注重利用资源优势,多开发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做大绿色新能源产业,彻底改变黑龙江省的能源结构。四是发展绿色建筑业。黑龙江省今后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采取绿色节能的建筑新材料,过去城乡小区建筑,也要通过绿色节能改造,降低煤耗量和排污量,还老百姓一片绿水青山,这种原生态的财富才更有意义。

四、开放式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一直坚持用开放带改革,用改革促发展,用发展惠民生。我们不能关起门来闭关锁国搞发展,应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研究黑龙江省的发展思路和布局谋篇问题。在开放式发展中,黑龙江省有两个亮点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一是黑龙江省是我国北部沿边开放第一大省,主打俄罗斯,辐射带动东北亚。黑龙江省在沿边开放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要建成全国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黑龙江省近几年对俄贸易占全国的1/3,对俄投资量占全国的1/4,是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第一大省。黑龙江省要抓住对外开放的新环境、新机遇,加快黑龙江省开放式发展。二是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纳入省委“1543”工作新思路之中。今年中俄博览会,龙江丝路带成为了一个新的亮点,对外开放的主旋律赢得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黑龙江省要抓住龙江丝路带建设的新热点,注重培育黑龙江省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贡献点、沿边开放的新增长点和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拉动点,将黑龙江省对外开发开放彻底融入开放式发展的新格局之中,十三五要坚持基础建设先行,建设好八大道路,建成“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新格局,为全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黑龙江省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尽快申报建成东部以绥芬河、牡丹江为支撑的中俄日韩自贸区,西部以哈大齐满为依托的中蒙俄自贸区。

五、共享式发展

共享式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它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式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共享是经济增长或发展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没有共享,经济增长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有害的,必然导致社会分裂和动荡。通过协调式发展和开放式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对经济发展的成果有认同感,对惠及民生有更多的幸福感,三感叠加,提升黑龙江省居民的幸福指数。今后要把共享式、包容式发展纳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思路中,在发展中注重分配公平,彻底消除贫困,摘掉黑龙江省部分地区贫困县的帽子,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让黑龙江省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民生成果。我们要对以上五个发展新理念深刻理解,统一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真正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十三五”时期引领发展的强大力量,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大美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陈永昌 单位: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