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在学生培育的作用

时间:2022-11-05 03:31:51

导语:社会实践在学生培育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实践在学生培育的作用

“专”主要是指专门理论支撑和专业方法指导

应当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如何策划选题?如何着手设计实践方案?依据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适度加入实践教学环节,为确保实践的科学性,应该向学生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集中讲授社会调查和统计等专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选题、设计调查问卷、策划研究方案、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都能通过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深入认知和科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成熟的理论可以提升人们的理念,只有校方和一线教育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认识不清、保障不力、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本,真正改变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也才能真正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坚定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信念。

“精”主要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精深研究

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精心组织和认真指导,是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的具体体现。教师的精心程度体现着其责任意识和工作状态,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否取得优秀成果的关键,教师的认真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教师能否进行精心的指导,除了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以外,还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教师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时期,1978年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严峻的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职务腐败频繁发生,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发展不协调、不均衡和不可持续等等。中国的确处在先进与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的状态。与此同时,世界局势也是风云变换,纷繁复杂。全球化与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更为认清国情社情增加了难度。在世情、国情、党情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对学生影响巨大。作为教师应当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坚定信念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二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朝气蓬勃,崇尚民主和自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同时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也比较深,价值多元化趋向比较严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当前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象牙塔,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理解他们,很难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上述两个条件的实现,要求教师首先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努力洞悉社会现象,及时运用最新理论成果回答大学生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需要,洞察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点,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认知,认知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此外,大学生的精深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指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依然是青年获得真才实学、全面提高素质的大课堂”。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浅尝则止,只有进行精确深入的研究,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才能从社会实践中真切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真谛,才能正确认识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世界,才能真正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特”主要是指有特色的选题和研究视角

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突出“特”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做到精深研究,就必须在选题和研究视角方面突出特色。如何才能突出特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本专业的结合就是与自身的特长相结合。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切入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实践和实训环节,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和践行能力。二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其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与大学生鲜活的生活相结合,其选题与研究视角才能突显特色,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三是与社会各方力量相结合,注重社会合力的形成。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除了学校以外的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为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需要重视与社会各方的有效沟通,争取各方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此外,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必须是对社会的真切观察和了解,要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社会实践选题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实践的成果才能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也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巩固。

“新”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的指导者要用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着重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这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因循守旧只能严重制约人的自由发展,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校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融入到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中。社会实践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认真制定实践教育和教学计划,通过精心设计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性地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接受来自社会竞争的挑战,提升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是,由于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我评判能力,自我认知时常处于非理性状态,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深层次的教育形式,帮助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开发创新潜能,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专业课题实践、社会调研项目、组织策划主题活动等,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真正使其学会认知、做事、生活和生存。

构建社会实践途径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合作机制

在围绕“专、精、特、新”四个字下足功夫的基础上,要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还需要构建起共同融入的协同机制,这就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为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必须强调党的领导,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研讨;逐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机关院系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第二,着力建设形成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高校党委要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二级单位,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建立起各级党团组织,政治辅导员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要注重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三观”动态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各二级教学单位考核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其学生培养工作的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及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形成齐抓共管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第三,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导向示范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和激励教师,用先进典范带动师德师风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考核、评聘,严肃查处违纪、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笔者认为,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践行能力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专、精、特、新”。不断加强专门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的方法指导;教师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精深的研究;在充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有特色的选题,从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合作机制,进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践行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王晓丽李静霞工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