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基地定位的思考
时间:2022-11-05 02:34:59
导语:社会实践基地定位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地是纽带
基地衔接了社会教育,基地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基地补充家庭教育。基地作为一所特殊的学校,在满足自身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家庭开放,共享基地丰富的活动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满足年轻父母对子女家庭教育的需求。例如在环境日、爱牙日、禁毒日、科技日、无烟日、儿童节、母亲节等节日,让父母带着小孩来基地参加具有积极意义的亲子活动,为家庭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更是为家庭提供一次极好的教育子女的机会。基地是家庭教育有益的补充,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
二、基地是中心
基地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中心。基地刚成立之初,无课程大纲、无统一教材、无专职师资、无借鉴模式,真可谓一穷二白,戏称“四无产品”。通过边运行、边实践、边考察、边学习,各地基地逐步积累了一些适合自身运作、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项目,并且整理、归纳以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课程。在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研发的活动项目避免与学校活动内容重复。凡是学校已开设或能普及开设的活动建议基地不必研发。二是研发的活动项目不能过多的课堂化。学生从学校来到基地,如果是从一个教室走进另一个教室,则无法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也与新课程改革中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所背离。三是研发的活动项目尽可能系列化、课程化。每期学生来基地活动,应该设立一至几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开设相应活动项目,而不是为了排满活动日程而零乱地拼凑活动项目。并且注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活动项目的优化、积累,不断提高课程的研发质量。基地是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根据新课程的课时安排,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周应安排综合实践活动3课时。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将部分课时集中安排到基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际已形成了“基地+学校”的运作模式。尽管从课时分配上在基地的活动时间少于在学校的活动时间,但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等多方面来看,基地的活动受欢迎度颇高,基地理所应当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让学生要想来、来了还想来。基地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包含家政、工艺、农艺、科技、素质拓展以及以生命、国防、安全、环保等为主的专题教育,并逐步形成基地特色,打造一批基地的品牌课程。基地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训中心。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设立的课程,大学里没有开设这个专业,也就意味着没有这个课程的专业教师,目前所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相对来说,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对课程内涵了解不深,对组织实施缺少经验。因此,这批教师特别需要进修、充电,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借助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多、活动场地大、专职教师多、本课程研究氛围浓等有利条件,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教科部门,面向当地各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分期分批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业务培训,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使基地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训中心。
三、基地是平台
基地是学生能力展示的平台。基地在组织开展正常的综合实践活动外,还应该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展示的平台,例如每年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各校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以举行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运动会,引导各校在科技教育领域中向创意、创新、发明、专利等方面发展。同时利用基地水陆空等有利条件,让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科技模型的训练中心。每期学生来基地活动时,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篝火晚会、文艺晚会,让学生通过自娱自乐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可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基地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交流的平台。定期在基地面向当地各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开展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教学沙龙、讲座等活动,为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和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之间多交流,多探讨学校和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异同,相互补充并不断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发展。基地的教师更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深入研究,不断加强自身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当地本课程的骨干、权威,增强基地教师的话语权。基地是全社会关心教育的平台。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建设一些如“环境教育馆”“交通教育馆”“禁毒教育馆”“法制教育馆”等专题教育馆室,当地的环保局、交通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会参与其中,这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如果这些馆室建在某一所普通学校,由于实际操作等原因,真正来参观体验接受教育的往往是这所学校或周边学校的学生。而基地面向的是当地所有中小学生,如果把馆室建在基地,它的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受益是当地所有中小学生。基地是个新生事物,它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还需全体基地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掌握基地一般运作规律,寻找教育真谛。
- 上一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存的问题
- 下一篇:谈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的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