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GDP
时间:2022-09-11 04:56:00
导语:正确看待新闻报道的GDP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后就有时评指出,要正确看待GDP,不能一味地被数字冲昏头脑,经济数量不等于经济质量,经济规模不等于经济效益。这个醒提得好!由此,也让笔者想到了我们搞新闻报道也有个“gdp”的问题,即一个单位或个人被媒体采用稿件的总数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样要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尤其是在年终报道工作总结中,不能片面地以一个单位或个人用稿的总数量作为全年报道成绩衡量的唯一标准,必须坚持用稿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一直以来,有不少部队和报道
员把发表稿件的“GDP”当作衡量其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不错,用稿的数量确实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新闻数量的持续攀升,不等于新闻质量的跃升。一个单位或通讯员如果一年中发表的稿件数量足够多,甚至破了纪录,这只从一个方面反映其工作的情况,但不能反映其报道工作的真正成绩。新闻报道最重要的还是它的质量,关键是要追求有效传播,能够对受众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一篇简讯与一篇通讯的宣传效果,往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样,一则消息,刊登在头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或加框处理,与放在报缝里刊用,其指导性与影响力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倒不是要求我们的报道员一味去追求用稿的版面位置,而是提倡从根本上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
要提高稿件的质量,途径是多
方面的,关键是要有质量意识,决不能以完成某一级规定的用稿量为目标。对于我们今天的媒体来说,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提高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长久以来,我们一些报道员在报道的时效性上重视不够。新闻新闻,关键是一个“新”字。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分或秒来计算。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的速度可谓争分夺秒。如果不重视新闻报道的时效,就会眼睁睁地看到一条新闻“活鱼”变成了“死鱼”。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报道员发现新闻尤其是事件性新闻后,要快采、快写、快摄、快传,以便媒体快发。
在新闻报道工作实践中,我们
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一种新闻素材,由不同的作者来写,有人只能写成一个“豆腐块”,有人却能写出很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这除了作者新闻敏感、采写经验与知识积累的区别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些同志只想写出一篇稿子交差了事,他们追求的是用稿的数量;而有些同志是想尽可能把某一题材的文章做足,发掘其最大的社会价值,他们追求的是稿件的质量。有什么追求,就会有什么结果。重视新闻稿件质量的作者,常常能够从那些不起眼的新闻素材中,挖掘出有分量的报道来。这样,他采写的1篇稿件,其影响力可能比他人采写的10篇稿件的影响力都大。
我们的媒体是党的“耳目喉
舌”,是为广大官兵提供“精神食粮”的,其发表的稿件尤其是工作报道,必须具有指导性。质量越高的稿件,其指导性也越强。而新闻稿件的指导性常常是通过可读性来实现的,如果受众都不关心你的稿子,那又怎么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所以我们的报道员写稿,还是要从服务官兵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通过采写反映身边新人新事新风尚的稿件,让官兵在阅读中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新闻内容的影响和教育。要提高稿件的质量,就要把握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如果把新闻报道写成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缺乏可读性,无人问津,那么指导性就无从谈起。
创新是新闻写作之魂,要提高
新闻稿件的质量,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新闻报道的创新,通常体现在思想的创新、内容的创新、角度的创新、体裁的创新、语言的创新等方面。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是作者始终秉持创新观念,以超越他人和自己的创新精神投入新闻实践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新闻的采写上,要树立精品意识,不能只将眼光盯在用稿数量的“GDP”上,而要将新闻稿件尽量写成精品力作。
- 上一篇:公众参与环境法地位探讨
- 下一篇:酒店职工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