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吊销营业执照诉讼主体资格及清算
时间:2022-08-01 05:38:00
导语:议吊销营业执照诉讼主体资格及清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依据清算前、清算中和清算后企业法人主体资格的变化,确定企业诉讼主体资格,有利于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一、清算组成立前企业法人诉讼主体资格
企业法人刚刚解散,还没有来得及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这时如果产生债权债务纠纷,债权人意欲主张自己的权利,应以何人为诉讼主体呢?本文从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企业法人丧失营业执照后尚未清算的情形。
企业法人的经营资格与主体资格并不具有合一性,不因为营业执照的丧失而同时失去主体资格。企业法人在丧失营业执照后,开始清算前,其诉讼主体资格并未丧失,债权人可以企业法人为诉讼主体进行诉讼。若企业法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故意使得企业的财产贬值、流失、被非法侵占,以致企业财产无法偿还债务,影响债权人实现合法权益,则应当有企业法人承担责任,该企业法人的开办人承担连带责任。豍
(二)企业法人在解散后或者丧失营业执照后恶意注销的情形。
在实践中,企业法人为了规避债务,在注销登记时,利用各种欺骗手段证明其已完成清算义务并要求予以注销,对于这些企业法人,我国法律法规中规定得也比较含糊。
笔者认为,债权人主张债权,应以企业法人的清算义务人为诉讼主体,这里的清算义务人可以是股东,可以是主管部门,也可以是投资者、开办人或出资人。因为企业法人这时已经注销,不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而其清算人却承担着直接的清算责任,支配着企业法人的剩余财产,故应由其作为诉讼主体,这是比较合理的。
二、清算中清算人与企业法人诉讼主体关系
关于清算中企业法人的性质有以下几种学说:
1、人格消灭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法人解散后,其主体资格也随之消灭,企业法人的剩余财产由其股东支配,所以企业法人不再具有人格。
2、清算法人说。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法人在解散后,其主体地位也丧失,这与人格说一致,可是企业法人遗留下来的财产的归属问题却不同于人格消灭说,清算法人说认为这些遗留财产应为无主财产,应依照法律规定设立一个新的法人,主管清算,这种法人仅限于享有对企业法人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拟制存续说。此说认为企业法人在解散后丧失主体资格,企业法人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但法律拟制企业法人在清算范围内享有权利能力,只要企业法人未完成清算,企业法人的这种权利能力就是存在的。
4、同一人格说。这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的清算人与原企业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只是在权利能力大小上有所不同,清算人不享有经营权,不能从事生产活动,但在清算上可享有同原企业法人同一的权利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或者说主体地位转移给了清算人。豎
笔者认为,同一人格说更为合理。这种观点承认了企业法人在清算期间是继续存在的,清算组织只是企业法人的一个代表机构,拥有同企业法人同一的权利能力。综上所述,企业法人在清算中仍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仍可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承担民事责任,在诉讼中,应将企业法人列为诉讼主体,将清算组织的负责人列为诉讼代表人。
三、清算后企业法人诉讼主体资格
在司法实践中,清算结束有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会出现一些在清算中由于清算组过失或者故意没有予以清算的事项,而企业法人已经完成清算,可能也已失去主体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应列谁为诉讼当事人成为了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在我国现有法律中,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规定。
(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1、企业法人的清算人过失疏漏。企业法人解散后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成立清算组,我国法律规定了清算组的权利和义务,但即使清算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清算,也难免有所疏漏,遗漏了某些债务,所以会造成清算完结后依然出现新的债权债务纠纷问题。
2、企业法人的清算人恶意侵权。清算人恶意侵权是指企业法人丧失营业执照后,在清算过程中,清算人私吞或私分企业财产,或以其他侵害债权人权利的手段对债权人造成侵权损害的行为。最常见的就是清算人私自分得企业剩余财产,不予以完全清算的情形。清算完结后甚至注销完毕后,债权人才发现清算人的侵权行为。
(二)如何确定诉讼主体。
对于清算完结后发生债权债务纠纷的情形,我国法律也未作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应由清算人作为诉讼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具体原因如下:
1、这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的要求。在清算中,作为清算主体,享有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支配的权利,自然应当履行对企业的财产进行合理分配的义务。而在清算完结后,如果又发生债权债务纠纷,说明清算人并未履行其合理分配财产的义务,或者说,并未完全履行。基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理论,由此造成的对债权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应当由享有权利的清算人承担,由其担任诉讼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继续进行清算,以平衡各方利益。
2、这是我国《民法》关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规定的要求。清算人分得企业清算完的剩余财产的前提是该企业法人已对所有的债权人清偿完毕,而清算完结后又出现新的债务时,说明清算人尚未清偿完毕,所以其分得的剩余财产也就失去了其合法的依据,从而构成了我国《民法》中所规定的不当得利,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应予以返还,所以清算人应将不当得利返还给企业,以完成清算。
综上所述,清算完结后,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时,应以进行清算的清算主体,即清算人为诉讼主体,由其承担民事责任。当然,这种民事责任的承担仅以其分得的企业剩余财产为限。
- 上一篇:统计部门治理目标实施措施
- 下一篇:党务公开要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