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当前机构养老模式

时间:2022-07-29 05:47:00

导语:设立当前机构养老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设立当前机构养老模式

摘要: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发展,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因此,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

关键词: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人员

一、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

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

二、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事业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导致老年人“入住难”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快,不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大病老人和智障老人急需进入专业养老场所,目前在很多大城市,进养老院需要“排队”好几年。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数量不足,养老床位“缺口很大”。

第二,部分地区养老机构面临养老床位空闲的“尴尬”局面。一是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社会覆盖面很小。机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生活的需要。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境况是老人们只要在家里还能维持,就不愿去住养老机构。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之我国人浓厚的亲情牵挂和“孝文化”氛围,在我国农村千百年来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住进敬老院,其子女则会受到道德方面的压力并被指责为不孝,所以只要家庭有条件承担,子女就不会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

第三,机构养老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建设表现为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一是在法律层面,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老年公寓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二是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权威性不足,缺乏基本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是原则性、倡导性规定过多,现实的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在政策层面的落实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四,机构养老服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和东部有很大差距。而目前我国农村公有的老年福利机构只面向“五保”老人,并且一些机构因财政投入不足而严重滞后,设施简陋,服务水平较低,农村老人所享受的养老资源远远低于城市老人。

第五,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最突出的问题是专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的比例为3︰1来推算,全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仅有2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差距巨大,而且不能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同时,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三、解决方案的提出

第一,加强政府对机构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一是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工作。各级政府应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发展集老年公寓、老年大学、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养老阳光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针对本单位员工的养老院,从根本上保证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二是坚持“民办公助”的政策原则。政府不仅要加大对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还要对建成的民办养老机构视服务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补贴,还要根据收住照顾的服务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分类补贴相应的服务费用。三是将机构养老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养老机构的运营发展状况、老人的需求满意度等列入当地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当中,通过政府导向和方方面面的约束、互相监督来促进机构养老事业的发展。

第二,加强法规政策的建设。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机构养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养老机构的兴办、营运、管理更趋于专业化、法制化;同时要在实施办法、准入规则、退出条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实现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对于兴办养老机构的个人或社会团体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第三,加强与社会公益性团体的合作。老年人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将社会公益团体等第三部门的力量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各地的社会公益团体如义工协会定期去养老院献爱心,通过开展“春节敬老院献爱心”、“老年才艺大赛”等活动,给老年人带来温暖,愉悦身心,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第四,加强整体组织队伍建设,实现标准化工作。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中应开展老年医学、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教育,培养一批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于在职工作人员则应提供在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相关知识,加强工作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