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对人力资本流动性和保障性研究

时间:2022-06-23 11:34:00

导语:户籍改革对人力资本流动性和保障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户籍改革对人力资本流动性和保障性研究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本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户籍改革必将成为影响人力资本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存量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探讨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成都一元化户籍制度扩大了流动性保障性,提高了存量性人力资本和结构性人力资本。

关键词:户籍改革人力资本流动性保障性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新的课题,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掀起了研究热潮。在国外,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s)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比例高达33%。之后,贝克尔、丹尼森、卢卡斯、罗默尔、斯宾塞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采用了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

现有研究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探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培训和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王彦军(2007)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建立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体系。宋雪飞(2001)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认为培训可以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目前,基本没有研究我国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本文以成都户籍制度改革为例,探讨户籍制度在存量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的两个维度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从投资的范围和内容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卫生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教育和个人及家庭迁移五类。丁栋虹、刘志彪根据人力资本的边际递减规律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同质性人力资本和异质性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既包括存量性人力资本,也包括结构性人力资本。存量性人力资本是指主体在各种人力资本项目上量的总和,结构性人力资本是指主体各种人力资本项目的组合情况。根据舒尔茨的划分,存量性人力资本是指主体在卫生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教育和个人及家庭迁移五个方面的得分总和,结构性人力资本是指主体五个方面是否完整、是否协调。存量性人力资本和结构性人力资本共同决定了主体人力资本状况。如果某主体的存量性人力资本很高,但结构性人力资本存在缺失,如没有卫生保健,那么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较差。同样,如果结构性人力资本很合理,但存量性人力资本较低,那么人力资本的现实价值也较低。

根据人力资本的存量性和结构性组合,可以将人分成四类:核心型、专业型、复合型和基层型。核心型人才具有高存量性人力资本和优良的结构性人力资本,他们往往是组织的高层领导。专业型人才在某些项目上的人力资本很高,但总体结构不合理,如果找到匹配的工作岗位,他们会发挥很高的价值。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人力资本优良,存量性人力资本不足。基层型人才不仅人力资本存量较低而且结构不良,竞争力很差。

三、成都户籍改革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自2003年起,成都市先后进行了五次户籍制度改革,致力于建立城乡一元户籍制度。2010年11月16日,成都市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统一城乡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进一步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成都户籍改革将彻底扭转了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对社会人力资本的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流动性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基本依附于土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很难实现迁移。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了人口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真正实现城乡双向迁移。一元户籍制度带来的流动性将极大地优化个人和社会的人力资本结构。就个人而言,更广泛的就业市场能够丰富劳动者的工作经历,提供多元化的培训,优化结构性人力资本。自由流动还可以确保劳动者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本。就社会而言,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首先,劳动力自由流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发达,对基层型、专业型和复合型的人才需求量大,而这些人才在农村存在大量富余。自由流动推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逐步实现匹配,从而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其次,劳动者将根据市场信号调整自己的结构性人力资本。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劳动者根据目标工作的胜任力要求,合理调整自己的结构性人力资本。例如,想从事食品加工的劳动者会主动提高自己在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资本。

2、保障性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存量性人力资本和优化结构性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首先,户籍制度改革会增加个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每个人都面临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权衡问题。在二元体制下,几乎所有农村人和部分城里人没有社会保障,只能采取预防性消费,尽可能地储蓄财富以预防疾病、养老等问题。在一元体制下,所有人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对未来稳定的预期让劳动者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因此会增加现时消费,特别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其次,户籍制度改革会增加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员工将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从而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将弱化,人员流动将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企业只有以签约培训、增加员工发展空间和机会、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方式,通过提高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本来增加企业的价值。最后,户籍制度改革会增加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本身就是对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资,如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的开支直接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用于教育的开支直接提高了教育水平。我国的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投资会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从而间接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在我国,户籍制度是影响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成都市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破除了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有利于建立充分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和充分平等的综合社会保障体制。一元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可以改善结构性人力资源,而且还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单从人力资本发展角度而言,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明显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