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时间:2022-05-16 11:50:00
导语:深究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人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基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人的畸形、片面发展的分析,对前人思想的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对马克思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即人的本质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二是个人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扩展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具有层次递进关系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又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又红又专”的干部培养要求。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非常关注新时期人的发展问题,他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实,着重于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并把人的发展溶人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从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人的发展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一次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他们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后,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的共同发展纳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这个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一次创新。
同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还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的思想,即个体的全面发展要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高度完善为条件,同时,个体的发展又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邓小平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历史把握,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就把人的发展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又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并强调“……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认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人的发展的社会,并据此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那就是,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他还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制度上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个人间的联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前提之下,即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创造出更丰富的产品,人们才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人才可能把劳动作为自我完善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通过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和丰富人的活动、人的需要和个性,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社会关系,从而使人得以更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所有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正如恩格斯所说“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若没有发达的生产力,人们连基本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不能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人的发展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邓小平从人的解放、人的发展的意义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他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消除贫困和落后,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进一步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个体发展的起点低,这就要求建立一种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在发展生产力,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道路上,邓小平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而是结合我国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变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创造性地以股份制作为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获得大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是基础,而政治建设则是保障。因此,邓小平提出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力”,“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此外,邓小平还特别重视人的思想观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打破思想僵化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他还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能够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人的发展的现实目标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的这段论述反映出他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的发展问题“不能靠空谈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来解决,主要的只能靠积极地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这些对精神文明的论述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最大特点在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要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客观条件,而且要建立高度的精神文明,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政治理想远大、文化知识丰富、精神志趣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
邓小平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目标和内容,认为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所以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他强调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十分注意教育在培养四有新人方面的作用,他说“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他还多次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考虑人的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 上一篇:巨额外汇储备负面效应与应对诠释
- 下一篇:小议A股上市公司派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