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问题研究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20 10:20:00
导语:西部地区农村问题研究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问题已经成了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了制约当下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尽管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大多都是隔靴挠痒,依然很难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
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能对农事不是十分的清楚,对农活不是非常的会做,但对农村状况还是知其一二。本人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大多特指西部地区)主要面临这如下问题:
第一,农村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导致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当然,耕地少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中国的耕地面积每年都不断地减少,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农产品品种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得到大的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剩余粮食增多,基本农产品(小麦、普通玉米等)价格较低,以及受国家部分农业指导方针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农村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原来的种植粮食作物向一些收益较好的经济作物转变,同时也有一些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商品农业进军,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工序更加简单化,导致实际投入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进一步缩短和降低,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越来越低。加之,近年来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促使可用劳动力年龄范围扩大,农村可投入劳动力增多等诸多原因,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但由于这些地区长期经济基础较薄弱,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农村自身很难解决得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尽管,近几年农村兴起了一种新型经济——劳务经济,通过对外劳务转移的方式来解决农村劳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经济状况,但是少之又少的对外劳务渠道还是很难满足得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其次,由于农村劳动力本身文化素质低和户籍限制等一系列问题,劳务输出后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年轻人)最终还是要返回农村,从根本上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多的问题。
第二,小农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小,不能适应大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农业生产合作程度低。
受政策的影响,广大农村长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经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小农个体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三,农村养老问题成了当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近年,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状况的改善,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剧,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城市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一些年轻人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将一些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留置在家,导致老人生活孤单寂寞,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更有甚者,直接抛弃父母,使得一些老人贫病交加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无疑也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
农村的养老问题,早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一旦社会新型知识农民阶层产生并觉醒,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阶层矛盾,甚至导致一定的社会危机。同样作为社会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农民也应该平等的享受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而几十年来这项政策无论其养老保险水平的高低,一直未能惠及农民。分析其原因:它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农民阶层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作为社会的弱势阶层,新中国成了以来,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初农业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采取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方针,为了最大限度促进现代化建设国家的政策一直向城市倾斜。此外,中国有近70%的人口属于农村人口,而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尚没有能力提供这样一个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养老过程中看病难的问题,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农民养老的经济困难。十七大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尚处于试行阶段,希望此项政策的推广能够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希望。
第四,农民没有形成自己的代言组织,自身的呼声不能形成社会影响力,导致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国的农民都是以一个弱势群体的状态存在的。农民阶层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自身本身没有掌握能够满足自己利益的权利,而又没有一个可以为自身阶层代言的组织,与其他阶层相比较,无形中农民阶层在无力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带上了枷锁。所以,当代中国要想转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农民必须得有一个能够维护自身阶层利益的代言组织,来反映农村状况和维护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让农民真正发出自己的呼声。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借鉴一些世界上农业较为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它有数量庞大的农民组织,概括起来有五大范畴:农民工会、农民协会、农民会议、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行业)组织,日本通过农协来促进农业的合理、科学、快速发展。
第五,农民自身素质低,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维权意识差。
农村经济的改善,不仅需要一个有力的代言组织来反映农民的心声,增强农民阶层的社会影响力和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力量。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全国农民人口有8.7亿,其中有4.85亿农村劳动力。据统计,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有9.1%。”(《增加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朱远明,山东菏泽牡丹区委党校)改变以往由于农民阶层自身力量的薄弱,在利益受损时无能为力而忍气吞声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自觉的维护自身利益。例如,近年来西部地区出现“温室经济”,但是由于菜农没有组成具有一定实力的自身组织,多以单一家庭经营,规模小数量少,导致蔬菜出售价格仅为市面销售价格的一半,给一些商贩带来了可乘之机,谋取暴利,却只能忍气吞声,不懂得通过其他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第六,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目前,水资源缺乏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近年,由于气候原因的变化,仅数十年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记得,十年前家乡附近的水渠里,无论闲忙季节,总是溪水潺潺,叮咚作响,地下水位也极高,只几米就可以喝道清凉可口的地下水。但仅仅几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农村自家井水枯竭,地下水位有几米下降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沟壑干涸,农业灌溉更加加剧了地下水位的降低。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大面积的农作物枯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七,农村自治机构(农村居民委员会)不能摆正自身位置,机制不健全,民主不完善,目标不明确,多以“政府老爷”的形式行使集体权利,不能很好的维护农民利益。甚至,村官成了一个谋取利益的职位,逐步让无数人向往,中国村官选举中拉票、买票、抢票、行贿等行为时有发生,村官与商品粮公司、上级政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农民身上牟利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这样的组织能够为农民谋取利益吗,能够代表农民发言吗,这些反映出农民自治组织现在尚处于一种低级阶段,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很多历史上积累的因素和现今新出现的因素,农村经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亟待我们去解决,我们应该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考虑,妥善的解决农村问题,大刀阔斧的实行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实力,开辟农村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解决农村问题成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有人提倡通过农村工业的方法就地解决,这样的方法固然好,也可以避免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农村养老问题、降低城市人口过多等导致的交通、住房、环境等问题、降低城市人口失业率等。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因素:资金问题、产业发展潜力、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企业发展道路。公务员之家
因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最好是通过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农村工业,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以此来解决部分劳动力,从而也避免了一定的风险,以免劳民伤财。特别是借助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吸纳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
如果通过自主发展集体工业的方式,建立农村工业,应该要通过充分论证和考察研究其可行性和产业发展潜力。一旦企业成立要引进一批关键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还要避免政企不分、胡干、蛮干等弊病。
农村企业的建立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农产品优势和剩余劳动力优势。建立农村企业要将目标放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衍生品的制造上,要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此来提高自身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更多的闲散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产品要有自身特色,形成品牌。
此外,还可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如餐饮业、旅游业等。有条件的乡村可借助其具有的环境和土地优势等自然条件,建立“农家园”、“度假村”“旅游开发区”等服务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最常用,也是最快捷,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落后的问题。劳务经济大多都是将大量农村廉价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样将能极大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物价水平的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这样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只能是一步步的跟上物价上涨的需要来满足家庭消费、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但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并非最为恰当的策略。长期的城市劳务,有可能使得农村经济荒废,其潜力永远也不能得到挖掘,只能维持现状,这不是我们改变经济状态的最有效的方法。相反,鼓励农民创业或许是更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所以,富裕农民根本要靠农村,振兴农村还是要靠农村。
由于长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大多数地区土地经营权分散,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不适应大机械作业的需求,为农作物的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不利于农业的统筹管理和规划,进而阻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之路和绿色农业的推广。
针对这个问题,我尚且没有自己的看法。土地是农民的根,中国农村有句土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充分说明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博弈,根本上就是为了土地,如今好不容易农民阶级有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通过土地集体所有的方式保证了其稳固性,并结束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想让他们突然间放弃土地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从农民的角度考虑,最主要的是要先解决农民当下的吃饭问题,其次还要考虑农民的养老问题,所以要解决土地集中经营的问题,必须得有让农民完全信得过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在土地集中管理的过程中有可能还会产生很多我们暂且预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不过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土地集中后农民和土地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经营权属于谁、使用权属于谁。
现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做一尝试:保留农民土地的经营权,通过自愿的原则签约让出土地的使用权,由集体将土地集中成片,将这些土地按最高价格整体租赁给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统一种植、管理规划,在将租金按原价返还给农民,一定情况下可以帮助让出使用权而失去工作的农民联系工作(如果能够让出土地的农民应该都另有出路)。当然,这个措施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难,甚至有可能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如果农民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更多的农民顺应潮流,将那些没有办法出去另谋职业的人留下来参与土地的种植工作,并给与劳动报酬,有可能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某一条新的出路。此外,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来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并制定与之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配合它的顺利实行。
加快普及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农民阶层的后顾之忧和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水平有限,农村数量较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分阶段、有步骤、小幅度、按区域经济实际进行,避免一风吹、一刀切。就目前来讲,首要解决的是现已失去劳动能力和独立的经济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确保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为农村青年劳力减轻了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减轻养老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束缚。然后,再逐步的推广和完善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农民正当利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和法律宣传,组织农民进行法律、政策和农业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改善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通过动员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力量,对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予以关注和曝光,切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些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的组织,增强农民在参与社会生产和市场竞争等环节的竞争力。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推广新型农业灌溉技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抗旱抗灾能力,注重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注重其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对农村自治机构的制度改革和监管,促进农村自治机构的民主、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至多,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中限制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不利因素,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和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经济的改善将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 上一篇: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营销启动论文
- 下一篇: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