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引入第三部门论文

时间:2022-01-15 08:59:00

导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引入第三部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引入第三部门论文

一、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1.“供给主导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不能满足农民真实需要

由于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导致在当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不是需求方(农民),而是供给方(各级政府)。而农民所处的位置又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这就会使各级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做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往往更倾向于提供反映自身偏好的公共物品,也就是说此时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就会凌驾于作为需求者的农民之上,主导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这种供给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不能满足农民的真实需要。另一方面,与农民利益相关、事关农村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却严重不足。事实上,前者供给过量与后者供给短缺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也是供给主导型的供给机制造成的严重后果。

2.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支出严重不足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有财政的大力支持,但目前我国仍未摆脱“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投入模式,在社会发展投入上城市比农村获得更多的投资和发展的资源。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体的比重趋于不断下降。我国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亦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但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投入中也存在严重的城市倾向,导致农村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水平不断下降,甚至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下级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财政支农资金不到位或被挤占、挪用,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虚假提供的现象。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筹资渠道受限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户取代了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基本生产单位和核算单位,拥有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实际上掌握了农村中的大部分资产。相应地,公共筹资的承担对象由集体经济组织转向农户个人。各级政府为了满足向农村提供公共物品的需要,开始直接向农户进行税费征收。而处于经济转型期间的政府所面临的财政约束是相当软化的。一些乡镇政府为满足自身支出的需要随意地组织收入,导致“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严重,《预算法》中禁止地方政府负债的规定被突破,乡镇政府负债严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严格的信贷制度,乡镇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被废除,同时中央政府采取了空前严厉的手段遏止乱收费,并宣布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上述举措实际上已经使乡镇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财源,在财政紧约束的条件下,乡镇可支配财力的减少必然会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力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市场化筹资渠道也只局限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管理等问题。县乡筹资的渠道越来越窄,又没有新的有效的融资渠道来补充,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筹资渠道受限问题日渐突出。

二、第三部门进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1.积极推动农村自身第三部门的发展

在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外部环境不够完善的条件下,积极推动农村第三部门自身的发展,使农村第三部门能够成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单位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增强农民对农村第三部门的认识,使农民认识到农村第三部门在外出务工、经商,公共设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进而有意识的组成相关的农村第三部门。同时,在制度上为农村第三部门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已有的农村自治组织以及农村精英们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地方乡镇政府可以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引导、鼓励并支持农村各种产业协会和民间自治组织在法律框架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发展。当然,前提是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和有效监管职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策、体制等软环境上有相当的改善。争取通过农村自身第三部门的积极发展,使得其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城市与农村第三部门的良性互助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体制资源,积极推动城市第三部门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努力形成城乡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支持与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在建立和推动城市与农村第三部门良性互动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城市第三部门的潜在巨大作用,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社会资源。各级政府应该积极担负起调研员、宣传员和“发动机”的作用,认真聆听百姓需求,积极调查清楚本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争取为城市与农村第三部门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争取政府对第三部门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在税收方面对第三部门实行相对优惠的政策,此外,进一步放宽组织第三部门的限制,注重培养高质量的第三部门团体。其次,第三部门的发展还面临着经济上的问题,虽然第三部门拥有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是都不是稳定的收入,如果想长期运行下去,必须得到更多的政府资助。最后,由于第三部门的运营,特别是提供的农村公共物品,很多都是靠志愿者自愿、主动提供的,因此,政府的道德支持是重要的支撑。政府应该秉承“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通过道德宣传鼓励个人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鼓励人们致力于超越短期利益的行为,并且愿意为自己邻里和社区中提供个人帮助。如果政府能在第三部门和农村社会层面加以具体落实道德的力量,则第三部门将会加速发展,人民的道德水平也将会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滕振军.发展第三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04).

[2]田屹.农村公共物品第三部门供给的制度保障[J].特区经济,2006.

[3]孙雪梅.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02).

【摘要】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着诸多不足,而第三部门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其自身非营利性、自治性等特点成为唤醒公众自身意识,聚集社会资源满足公众不同需要的重要力量。如何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引入第三部门的力量,使之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补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也是文章探讨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第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