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决策能力发展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4 02:33:00

导语:职业决策能力发展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决策能力发展研究论文

Super于1955年提出职业成熟度(occupationalmaturity)概念。当时,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一个人进入某职业之后,基本不大改变,故常用词语是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职业静态性和分类性的一面。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相应地,职业的稳定性降低,变动性增加,人们用career的频率增加。Career代替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职业动态性和发展性的一面。职业成熟度(careermaturity)作为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理论概念,用于评价个体是否具有做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职业决策能力和态度。Crites等人的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行为。

研究尝试以职业成熟度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指导,从参加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的2087名有效被试中,选取大学四年级中找到工作的学生2名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1名,深入探讨职业决策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发生事件对求职行为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大四学生A(男,未找到工作),B(男,已找到工作),C(女,已找到工作)。

(二)结构化访谈

结合自编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的测量结果,针对职业决策过程,访谈A、B、C。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请你谈谈你父母的工作,以及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你有影响吗?②对于你找工作,你最希望谁给你意见?你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③家里的事情父母会询问你的意见吗?对于你自己的事情,父母都是怎样一个态度?④思考过自己未来的工作吗?如果有,都是怎么去收集有关工作的信息的?⑤有没有在大学阶段尝试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有,觉得从中受益了吗?⑥学校有没有在“职业规划”方面给过指导,觉得有效吗?你有没有思考过你需要什么样的指导?⑦在求职的过程中,哪些行为在你看来是比较有效的,这些行为中有哪些是得益于以前的积累?⑧大学四年过程中,对于“职业”的思考,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变化?⑨就目前而言,你觉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还欠缺什么,哪些是原本可以在大学阶段弥补的?

(三)程序

访谈前填写一份职业成熟度问卷,并自我评价。访谈时间为60分钟。

二、研究结果

(一)个体的职业观念发展过程

A报告对未来职业有一些思考,但主意多、变化快,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面临毕业,择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主动探索职业世界的积极性不高。

大一什么都不懂,就想着怎么去适应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渺小,只能顺应环境;大二开始慢慢接触社团和兼职,其实也只是顺应潮流,那时候大家都这样,而且师兄师姐说,参与社团、做兼职能得到一些好处——主要指人际交往方面和扩大知识面等;大三基本上没有干什么,就是去图书馆看看书,看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如名人传记、礼仪类和经济学类的书;大四,无事可干,找工作,可是又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想干吗,反正觉得自己肯定有工作的,肯定不会闲着,只要对薪金、工作性质要求低点就行。就是现在没有工作,我也不去收集信息。

B报告对未来职业的思考更多的是在找工作之际,是一种被动的成长。对于职业决策这一事件,他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比较按部就班,好似一种主动顺应大环境的发展倾向,在被动中慢慢成长。

到大学后,对职业发展方面的思考好像并不多,真正去收集职业信息是大四面临找工作这个问题时才开始的,当然以前也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一些信息,如今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啊,等等,很宏观。大一、大二基本上都只是在积累专业知识,好好上课,看看书,觉得专业学好总有好处;三大因为要去实习,开始主动接触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东西;大四开始思考自己,找什么工作,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教师这个工作,当时觉得挺矛盾的,好像自己并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但是想想如果丢掉了专业,不去做老师我还能做什么呢,所以后来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专业去找对口的工作吧。

C报告对工作很早就有朦胧的职业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的增多,不断在吸收教师这一职业的相关知识,逐步确定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尤其在大学阶段。

就像我弟弟说我的,谁像我姐,上幼儿园时就想当老师,反正也没有一定想当老师,但是已经有一点目标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我初中时,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上去讲课,我就凭感觉讲讲,没有意识到自己讲得怎么样,但是,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我讲得不错,很有当老师的架势,当时就觉得这回“小老师”做得很有成就感。大二时,去一个中专学校从事教学,别人推荐的,一个星期两次课,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比想象中辛苦,在知识储备上,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真多,感觉到很需要学习、提高,但这并不影响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反而坚定我从事这个职业的决心。我想这应该是我决定做老师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二)被试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答题情况及比较

根据前后得分27%的分组原则,在2087份有效问卷被试中,这三名被试的得分,A和B处于中间组(A56.3%,B59.8%),C处于高分组(C85.4%)。在具体的因子上,C在自信心、独立性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A,在职业世界知识因子上得分高于A;B在主动性和自信心因子上的得分高于A;C在自信心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B,在独立性和职业世界和自我知识因子上得分高于B。

(三)个体的职业发展的关键事件及其对求职行为的影响

三、相关分析

(一)职业行为的有效性

从职业观念发展过程以及个体自我描述的职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来看,B和C探索职业世界的主动程度要高于A,同时,由于C比B更早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了解职业世界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上更有针对性,所以在求职行为上,C比B表现得更为主动、求职行为也更有效,这点可以从B和C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上看出:B觉得找到的工作离理想有些距离,但可以接受,C觉得非常满意。

(二)职业行为是否有效的影响因素

从个体陈述的职业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个体有计划、有步骤、积极主动地去接触职业世界,熟悉专业技能,提高自己在相应职业场所中人际交往能力,都是确保今后职业行为有效的前提保障。其中,对自我的了解是做出职业决策的核心要素,了解职业自我,在此基础上去尝试了解职业世界,弥补不足,C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找到适合自己且非常满意的工作。自信心作为求职过程中一个非常外显的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在面试时的表现力,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对职业决策的自信和求职面试中表现出的自信都是在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刻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说,主动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自我知识是个体形成适宜职业决策的最基础亦是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