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对策分析

时间:2022-01-25 03:24:43

导语: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对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稳步提升,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流向和结构日益复杂,给统计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首先阐释了当前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工作的内涵、特点及意义,介绍了基本的数据统计和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分析了由于不同主体实施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统计口径不一致带来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如何通过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构建统一的指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并分析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方向的变化,提高流动人口数据统计和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现状与对策

工业化进程带来了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规模迁移,造就了城市建设的繁荣。而国内在近四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流动人口规模的大幅增长人口流动性的持续增长在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给流入地带来了治安管理困难、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难以保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基本权益和生活质量。因此,提升流动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事关能否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是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流动人口统计管理概述

(一)流动人口统计的内涵。流动人口虽然没有暂居地的户籍,但其生活、工作或学习都对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以,准确统计和分析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向等基础信息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流动人口统计主要通过人口普查和计生、公安部门完成,而随着人口流动规模、频率的增加,各地的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为了落实相关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也根据各自的决策需要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1]。因此,不同级别和不同职能部门所掌握的流动人口数据存在交叉现象,而且针对同一统计对象的基础信息采集范围、归类方法各异,但主要目标都是为了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并且在职权范围内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新时期人口统计管理的特点。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调控下,流动人口的构成、流向等指标有了新的变化。因城镇化进程和教育、医疗等制度改革带来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加,部分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导致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数量和结构更加复杂。原有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要求相关部门反思现行的管理机制,提升数据统计、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的意义

(一)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流动人口在为流入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为了科学规划公共交通、住宅和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准确了解流动人口的数量、工作状况和分布规律,并且结合当地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特点,预测未来一个时期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二)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由于没有暂住地的户籍,在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大多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权益,探索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提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针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质量。而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优化相关政策、为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

三、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虽然流动人口的统计工作是人口普查和不同层级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对流动人口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化的统计指标,影响数据统计的精确度和实用性[2]。一方面,在历次人口普查过程中,虽然有国家给出的指导意见和界定方法,但关于人口流动所跨越的时空范围依然不够明确和细致,统计数据不足以准确反映流动人口的构成、流向,无法给具体政府部门制定管理服务措施提供充分依据。另一方面,在不同层级的计生、公安等部门的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工作中,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和生活状况相关指标的调查和记录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相关信息存在矛盾和有重叠、缺失问题,影响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二)基础数据不具准确性和可比性。由于指标体系不健全且统计口径不一致,在现行流动人口统计管理机制下所获得的基础数据没有横向可比性,而且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可信度不高。体现为针对相同统计管理对象的基础信息不准确,不同部门的记录存在矛盾。在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落实某项管理政策或制定相关制度时,既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历史数据支持,也难以通过查询相关部门的记录得到确切信息。因此,各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服务机构在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时,不得不进行重复的调查统计,不仅造成服务和管理资源的浪费,还无法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服务。(三)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不科学。具有主观意志的人口的流动是非常复杂和难以预测的,以往的人口普查和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不仅不够准确,而且往往不具时效性。即已记录在案的流动人口信息大多无法反映相关人员目前的状态[3]。因此,按照传统的抽样调查和入户统计等方式所进行的流动人口统计,不仅效率极低、数据准确度不高,还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四)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城镇的流动人口管理都没有成熟的机制和法规体系,部门间欠缺有效的沟通协作,难以让不同工作背景、有不同层次服务需求的流动人口有满意的服务体验。例如在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城建、教育和公安等系统间没有目标一致的管理措施,给异地务工、经商的人员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发挥流动人口在城市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优化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统一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在城镇化进程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必须尽快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为优化城市规划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而构建规范化的指标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4]。一方面,关于流动人口的判别和分类,各地政府应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为调查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参考依据,提高基础信息的采集质量。另一方面,规范不同层级和有不同管理职能的部门、机构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并且确定资料编写、归档的技术规范,避免出现流动人口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发挥相关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和各管理领域的人员共同制定相关标准,保障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二)规范不同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针对不同政府部门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要在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以规范,确保部门间的数据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和共享[5]。一方面,不同职能部门应根据管理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规范系统内部流动人口数据、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处理方法。统计项目既要符合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又要满足不同层级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需要,也为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和实现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共享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鉴于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就流动人口管理有不一样的信息使用需求,为了确保部门间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应建立相同层级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定期交流流动人口统计和相关信息的调查成果,以便更新各项数据。(三)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数据库。为了实现对流动人口流向、数量等指标的动态更新,应由各省市政府主导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时汇总不同部门的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数据,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或科研等工作需要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此外,应依据规范化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关标准构建数据库,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且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公众和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在拥有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确保相关数据时效性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必须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6]。通过跟踪分析所属区域流动人口的结构特点优化医疗保险、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居民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家和各省市的户籍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政策,为流动人口就业、生活提供全面保障。

五、结语

流动人口统计管理涉及庞杂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和云计算等技术成熟应用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行的流动人口统计管理机制,通过构建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规范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口径,促使部门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城市规划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流动人口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志霞.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的思考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7(04):12-14.

[2]孙丹.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管理[J].管理观察,2016(18):62-63.

[3]王超.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3):280.

[4]刘权明.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34):43-46.

[5]刘凤舞.关于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及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版),2019(03):132-133.

[6]贺改芬.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今日财富,2018(05):145-146.

作者:陈莲莲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