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05-21 02:59:28

导语:“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省份会展业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倡导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都创办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会展、论坛、研讨会及博览会,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通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联合举办会展、论坛及博览会等,助力西部省份自身会展经济发展,缩短与东部区域在会展业上的差距,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自构想提出后,诸多西部省份都举办了有特色的区域会展。如2016年甘肃省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及2016年新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会展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会展规模不断增长,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根据工作内容,会展业的人才分为三个方面,即研究、策划、实施,而这三者分别对应着核心、辅助、支持。一般来说,从事会展的人才为三个同心圆,处于圆形最中心的人才属于会展策划师和高级运营管理者,最核心的位置意味着他们在会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展设计、搭建及相关运输、交通等管理人才处于第二层,称为辅助性人才;翻译、旅游接待等人才处于同心圆的最外层,称为支持性人才。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加大对会展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国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会展专业。自“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而对于会展口译人才的培养却鲜有涉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合作日益明显,会展口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忽视了这一点必然对会展的成功举办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会展口译

会展是指在某一地区空间内,许多人汇集在一起,根据某一主题传递和交流的大众性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展包括展会、文化交流、博览会等形式。会展口译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口译服务类型,指的是在会展活动中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语言传译,促进双方沟通与交流。而这种沟通交流并不是简单的目的语转化过程,是以特定的商务环境为背景,推进各方相互理解与沟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会展口译需要译员不仅具有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商务职业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西部省份会展口译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一)西部省份会展口译的发展。随着会展领域的大力发展,会展口译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上海提供了“会展外语口译”的培训与认证,主要目的是为会展行业提供合格的外语口译人才。该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外语的运用能力、对整个会展流程中策划、管理及营销的外语沟通能力。现阶段在西部省份的高校中,陕西、新疆等几所西部院校开设了与会展相关的专业,但没有开设专门培养会展口译人才的专业,会展口译培训机构数量稀缺,因此,参与会展口译的人员专业背景复杂,资质良莠不齐,口译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二)西部省份会展口译面临的问题。1.口译人才匮乏。由于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缓慢,这些客观的因素致使西部省份的口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有限。一些西部省份的高校为了满足对口译人才的需要,增加了口译课程或是取得了MTI的办学资格。在口译实际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经验,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断层。同时,东部发达地区有更大的口译市场及口译机会,也造成了高层次口译人才的流失。因此,口译人才的匮乏成为西部省份国际会展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少专业会展口译工作者。会展口译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会展知识,包括会展接待、会展讲解及商务接待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是训练有素的口译人员。在陕西、新疆、宁夏、甘肃只有两三所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会展方面的人才。而在口译学生的培训课程中却很少涉及到会展专业知识,由此可见,西部省份的高等教育中,口译与会展业是脱节的。3.本土化的会展口译人才稀少。西部省份如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都属于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会展成功地将这些区域推广和宣传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如果口译员对于本地的文化、风俗,地理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会展业发展。从长远来看,译员本土化才是满足各类会展巨大需求的可行之道。4.会展口译师资力量薄弱。为了满足口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西部省份高校外语院系都增加了口译课程,而口译师资力量从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会展口译为新兴领域,高校中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并未接受系统的翻译师资培训,部分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又欠缺口译实战经验,因此,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口译课程教学师资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专业的会展口译教学了。

四、会展口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一般来说,会展口译人才的需求呈倒金字塔形,金字塔顶端为从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高级口译人才,这个层次对译员的理解能力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求较高,人才需求量较小;从事展会、论坛、谈判的交替传译人员,比高级口译要求略低,人才需求量居中;从事会展接待、联络及陪同参观的初级口译人员需求量最大,处于金字塔的底端。西部省份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培养高端会展口译人才相对困难,而培养中级和初级口译人才能为当地的会展市场提供合格人才。所以,西部省份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本科生口译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以2016年甘肃省文博会为例,本次展会涵盖了三类会展口译工作人员。高级口译人员承担论坛同声传译及国家级宾客会谈的交替传译;中级口译人才从事会展、分论坛、会谈的交替传译;初级口译人才完成会展接待、联络安排及陪同参观。在此次文化博览会之前,甘肃省外事办公室从高校、企事业单位抽调了一批从事外事工作的工作人员,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会展口译技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主要围绕如何完成好文博会口译工作展开。这批工作人员主要完成了中级口译人员的工作任务,同时抽调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完成初级会展口译任务,这两部分译员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口译工作。高级口译活动主要由“外援”承担,即国家部委及外请的译员。本土译员顺利完成会展口译任务与目标明确的培训密不可分。(二)培养复合型的会展口译从业人员。作为一名优秀的会展口译工作者不仅需要强大的语言专业能力,还应有相对全面的知识涉猎范围。对于西部高校来说,尤其应重视培养复合型的会展口译从业人员。众所周知,会展口译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金融、科技、教育,还极有可能涉及到农业、化工及食品等诸多领域。所以,在培养会展口译工作者时尤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打造“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省份,应,充分发掘本地区的地域优势,结合高校的专业优势,培养复合型会展口译从业人员。大型会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口译志愿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与会的口译工作者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如果没有专门的培训,往往会影响会展口译的水平。所以,建立会展口译志愿者资料库,定期进行口译培训,为今后的会展工作打下基础。建立完善的口译语言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帮助西部省份在国际会展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助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省份会展的成功举办。(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的诸多高校都开始开设口译课程。由于受限于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口译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一些教师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就算是接受过口译训练的教师也很少参加过实际会展,应用型会展口译人才的培养,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展口译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型”,参加口译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口译实战经验之外,还应具备国家承认的口译资格证书,确保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邀请部分高级口译员来高校进行短期任教,但不能有效解决师资队伍不足的困难;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到专门的翻译机构进修,或参加短期的口译人员资格培训,或到专门的外事机构挂职锻炼。只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口译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专业化、应用型的会展口译人员。(四)开发本土化教材。目前,大多数高校选用的口译教材都是市场上通用的口译教科书,实用性不强,教材素材与实际需要脱节。另外不同院校的教材,多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的,不一定适用于其他高校。所以,西部省份高校可以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本省会展口译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目标、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编写符合本地区学生水平的教材。西部省份的高校,可以结合自己本土的文化优势、历史优势,进行教材的改编。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开发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可以不断组织贴近本土化的口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口译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译综合实力。“一带一路”倡议对西部省份来说,不仅是一个发展经济的新契机,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部地区各省份可以依托区域优势,结合自身高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的革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4-01)[2018-02-03].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

作者:李琼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