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21 10:37:20
导语:循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HR,EBHR)是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Rousseau和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Barends两位学者于2011年在HumanResourceManagementJournal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要了解什么是“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循证”的概念。此处“循证”的概念源于医学上的“循证医学”,解释为“遵循证据的医学”(EBM)。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政府机构作出医疗卫生决策等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之后“循证”的思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Ambroseetal,2010)、刑事审判(Sherman,2002)和广告业(Armstrong,2010)如今我们更把它拓展到了管理领域。基于对“循证”的理解,Rousseau和Barends把这种科学证据导向的思考方式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提出来一种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管理实践方式,即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增进管理实践和向组织的领导提出建议时应该认真整合四种信息来源:一是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二是可靠且有效的组织事实、测量指标和对指标的评估;三是从业者的反思和判断;四是考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Rousseau和Barends认为要成为一个循证管理者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从思想上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体而言,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表现在日常管理工作和决策的制定上有四个基本特征(Rousseau,2006,2012):一是从同行业的评价中获得最佳的科学证据;二是用系统的方法收集组织的事实、指标和数据度量数据,以更好的发挥证据的作用;三是从业者要依据程序、实践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判断,减少偏见,以提高决策质量并逐渐创造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四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权衡该决策对相关利益者和社会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此外,作者还特别指出了管理者应该具备一种质疑的工作态度,在日常的管理实践和决策制定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我的证据在哪里?”第二阶段,管理者要每天训练自己在做出决策时应基于科学的证据。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比如,坚持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以及为了做出准确的决策而搜寻必要的信息。最后阶段,管理者把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真正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场所中,使其可操作化。比如,在组织中建立循证评估小组和评估循证后制定的决策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管理者不断思考和反馈以改进之后的循证过程。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人力资管理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制定决策和进行管理实践时必须要多质疑、多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孔繁敏,2012),但这同时也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思考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视角提出的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表面看仅仅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我们延伸来看会发现,它也对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因为要使管理者在实践中真正有“据”可循就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并能有效的指导实践。事实上这与我们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是存在差异的;另一方面因为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求管理者具备在不确定的复杂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准确决策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应该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如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所言“高度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运营环境的总体特征,那么管理理论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就应该对变化了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密切结合成为我们的一大挑战。当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遇到的困境还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研究领域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诸如:JohnGodard(2010)对基于劳动者视角提出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再思考;Thompson(2011)从金融资本主义视角的思考;Gues(t2011)从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研究的困境的思考;Kaufman(2010)对Huselid提出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流研究模型的严厉批判;赵曙明(2011)基于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思考等。如果概括来说这些困境与挑战即包括研究方法论的问题,也包括研究时测量手段、变量的确定等问题。只有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了,加上原有的理论研究基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在现实环境下找到实践的途径。
三、结语
回顾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之初就基于一种跨领域、多学科的背景,既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基础性学科有密切联系,也和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的产业关系学、劳动经济学等同为解决劳动问题和雇佣关系问题的学科有高度交叉。而放眼当下,我们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已不是仅依赖一元主义的雇佣关系模式(Budd,Bhave,2011)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当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我们能否摒弃学派之争,也采用一种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呢?更何况人力资源管理(HR)与劳动关系(IR)在研究内容有融合的趋势,而劳动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ILE)本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区别于组织行为学(OB)的另一学派(孔繁敏,2012)。
作者:郑媛刘毅君工作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 上一篇: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下一篇: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