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思索

时间:2022-01-15 11:16:30

导语:物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思索

一、微观层面的研究

1.人力资源现状研究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首先受到人力资源现状的制约,国内针对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这一类研究多以地区和行业细分市场,然后开展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如唐秀英、杨琳琳、陈立畅、董银、尹哲(2012)通过设计问卷对云南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员工流动、企业物流人才开发及物流人才所需具备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并从企业自身、高校、政府三个层面给出对策以改善物流人才现状。杨怀珍、董欢欢、李雷(2012)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广西区物流人才概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物流人才需求集中于下层岗位,并且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从学校教育、从业资格认证、在职培训等角度给出相应对策。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国内针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而关于物流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刘萍萍(2011)基于普遍性模式、权变模式和形态模式三种模式分析了物流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3.工作分析研究国内针对物流行业工作分析的研究极少,钟秀英(2011)通过对药品物流企业中物流作业活动进行工作分析,阐明药品物流作业活动的内容、要求和特点,药品物流作业活动员工必须的知识与能力,以构建药品物流作业的工作说明书。张彩利(2010)在基于整合的人力资源战略思想指导下,认为交通物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应包括需求结构、现有结构、可变动结构、要求标准、缺口结构、供给结构、新建结构等七大因素,且七大因素之间形成相互影响。4.物流人才素质研究国内针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进行了一定研究,基本思路是首先将物流人才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构建该类人才的素质模型。如王强(2006)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刘丽莎、张力(2008)通过分析建立了基于对物流业务的分析能力、对企业物流战略的前瞻技能、物流决策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的物流行业管理人才通用素质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在物流企业员工流入管理、员工内部流动管理以及员工流出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梁军、李济球、林建华(2007)分析了物流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八方面的基础知识。5.招聘与配置研究目前针对物流企业人员招聘与配置的研究并不多,如张同全(2002)结合高效、系统优化、互补增值和竞争强化的原则,分析了市场配置法、组合配置法、差别有序结构组合配置法和激励配置法。何琼、苟小清、吴蓉(2012)总结华西医院物流配送及人力资源调度的实践,通过科学调度,优化人员配置以最大化的发挥配送链的节点作用,可使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朱建衡(2013)在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总量不合理、分布结构不合理、岗位符合度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等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在人力资源总量、结构、绩效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配置优化的建议。6.绩效考核研究针对绩效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部分成果是从多维度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如曹坤(2006)从成本、企业规模、人才结构、企业效益和企业运行状况五个方面抽取32个指标建立了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针对物流企业员工绩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如汤晓丹(201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现存问题,提出在KPI的基础上设计360°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即从运输、仓储、配送业务运作中客户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评价、平级之间的绩效评价、下级对上级的绩效评价及员工的自我评估等五方面设计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全面的KPI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高明月(2011)针对哈尔滨FD公司目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个考核过程的解决方案。王雪松(2011)分析了物流企业应如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边铁垚、先桁(2011)针对A物流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没有建立考核的相关制度、主观性太大、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结合A企业及其员工特点,提出了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考核制度和运用目标管理法等对策。7.薪酬及激励研究针对薪酬及激励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这也反映出物流企业对薪酬管理的重视。如王朝晖(2009)根据波特﹒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分析了物流企业应结合激励目标进行薪酬制度的构建,建立全面薪酬制度、宽带薪酬制度、团队薪酬制度和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许红莲(2007)分析了物流企业在应用薪金制、佣金制、薪金与佣金复合制、期权薪酬制四种常见的薪酬模式对营销物流人员进行激励时的应用思路、适用范围、优缺点及激励效果,可供物流企业进行参考。阴丽君(2007)分析了浙江省某物流企业基于目标、成本、质量以及安全这四大关键指标建立岗位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的过程。林原、曹媞(2011)结合我国各地最低工资的调整状况,分析了最低工资提高对市场均衡工资率和就业的影响,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为提高人力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加速产业发展升级。李燕荣、李广义(2013)通过对北京市114家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北京市物流企业大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薪酬制度,人均薪酬水平较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大,长期激励不足,而且薪酬问题已经成为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8.培训研究国内对物流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较多,黄顺泉、余思勤(2008)针对我国的物流人才培训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比例较高,而且年轻员工居多,员工参与的热情高,培训频度较高,培训项目主要是技术培训,其次为入职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傅端香,石美遐(2010)针对基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模型,提出员工培训的原则和设计实施。李菽林(2011)针对物流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机构与人才的发展不均衡、职业资格认证不规范、大学的物流培训实操训练不够及物流公司的培训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应树立现代物流的理念、克服受训人员的知识障碍,尤其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宣玲玲、瞿丹(2012)对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有效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还没有形成和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培训机制、很少培养人才,提出应建立健全物流企业培训机制、分层次安排培训活动(新入职员工、在职员工、一般员工、管理人员)、多样化培训方式和内容。9.员工关系研究国内对物流企业员工关系的研究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重视不足。李亮山(2013)认为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存在劳动合同制度不够规范、工会的组建率较低等问题,建议组建工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非官方劳工组织的参与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畅志杰(2011)通过对物流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诸多员工个人特征对企业管理策略的认知和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对组织承诺的显著影响。10.其他方面的研究当然,另外也有少数文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如易华(2010)剖析了当今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时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如包括成本估算、人力资源角色重新定位和员工抵制的风险等内部风险和外包服务商选择、文化差异和信息安全等外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总结及展望分析

国内近年关于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对物流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比较缺乏,具体体现为对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不够深入和全面,而对于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多基于个人的经验判断,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②针对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微观层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几个热点问题,如物流人才的素质、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侧重点。③基于以上对于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总结,在未来的研究中,对物流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研究应以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才能得到真实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微观层面的研究应在两个方向加以努力:第一,增加研究主题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几个热点问题,尤其在战略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员工关系等方面应该加强研究;第二,在微观研究中应从科学方法、研究深度方面更进一步。

作者:徐有智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