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时间:2022-01-03 02:39:18
导语:技校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与高职院校、职教中心相比,技工院校属于职业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招生非常困难,学校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招生上来。很多技工院校几乎是全民皆兵参与招生大战,无暇顾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另外,技工院校近几年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新设了大量的热门专业,真正的专业老师很少,很多情况是临近要上课了,才到处找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处于原始的人事管理阶段,缺少长期的规划。对如何盘活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则研究很少。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技工院校学校常常隶属于某某机关,没有独立的人事决定权,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因人设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很多学校本身编制就不足,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冗员过多,人浮于事,人力资源管理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教学人员更加捉襟见肘,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安排,只能请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研究生兼课,这样又带来大量的管理问题。有编制的员工依然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坐的是铁交椅。这样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能进,庸才不能出,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3.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纵观许多技工院校,除了某些民办学校之外,多数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中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没有多大的区别,薪酬与职称和职务挂钩。尤其是对于行政工作人员而言,很难对他们进行量化评价,与业绩很难对应,年底评先评优往往是轮流坐庄。有许多学校也会把评先评优与招生工作挂钩,但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某一个部门只有一个人完成招生任务的话,不管他其他方面做得怎么样,他就是“优秀”。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物力。2007年起实行涉农专业免费入学,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2012年9月起实行所有专业免费入学,旨在鼓励职业学校能够培养更多的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技工院校必须要面对现实,切实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要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和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各个层面中去。重视人才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要有具体行动,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工作当中,落实在诸如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等各个环节当中,让全校师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理念和思路,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技能水平、综合管理水平。笔者所在的镇江技师学院在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一次性选派了34名青年教师赴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深造,攻读工程硕士和MPA,学习费用全部报销。大大提高了学院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教学能力。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能见长,培养的是能够在企业的生产中很快就能“上手”的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所以,相应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单纯地引进几个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常理想。笔者所在技师学院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在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引进了六名技师学院、职业院校毕业的在全国或省技能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青年教师,他们只是大专学历,但却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具有技师及以上资格证书。他们的到来,为我院数控、车工、钳工等专业在学生实习、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普通教师所不能取代的。
3.改革用人制度。技工院校教师一般有三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在编教师,第二是人事教师,第三是兼职教师,即高校研究生和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人事教师和在职的教工待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实现同工同酬,而且很难进编,这样就会导致聘任人员没有归宿感,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工作当中。所以,学校要想尽办法,选拔业务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人事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并且给他们进编的机会。
4.建立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客观地评价,就必须做到公开识别人才,公正评价人才,公平使用人才。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考核方法。首先要结合技工院校的特点,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方式、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方法;其次,要结合岗位管理,根据岗位职责,按照不同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再次,要兑现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同职称(职务)考核、津贴发放相结合,做到一视同仁,提高考核的功效。
当今时代,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谁能科学地经营人力资源,谁就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独领风骚。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新形势,技工院校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如何求才、选才、育才、知才、掘才和用才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作者:冯斌单位: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人事处
- 上一篇:管窥儿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计策
- 下一篇:漫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