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黑土地带人力资源现状
时间:2022-12-04 04:54:45
导语:试议黑土地带人力资源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当中,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①这是突出了人的力量,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人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马克思又提出人是生产力进步的载体,他说“人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唯一能动力量,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在于解放人本身。”①意思是比如在农业生产中,若要实现科技化、现代化、机械化等等都是离不开人本身的。在马克思的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理论中,他提到“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是指在劳动中融入了较多教育费用、具有较高价值的劳动力的表现。复杂劳动力的创造只有投资才能获得,复杂劳动中包含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举个例子说,比如在东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那么农村人力资源从事的就不是农业大规模生产的简单劳动而是复杂劳动,这就需要对人资资源进行教育投资或者培训投资。马克思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中的作用理论以及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理论中提出的对人的再投资和教育,让我们感受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重视人的力量是首当其冲的,不可或缺。在怎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问题上,他也明确指出需要教育投资,暗示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要依赖对教育的投入,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
(二)国外学者的观点
一些现代经济学的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综合发展影响的研究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提升(Koppel和Hawkins,1991;Richard,1993)。②这些学者大多数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来研究相关问题,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三个:第一,由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而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剩余,所以这部分劳动力流动到了大城市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第二,很多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力资源把所得收入转移到回农村,通过汇款的方式把工资转移给留在农村的家人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些留守在农村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利用这些钱进行农业投资。第三,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力资源可以从城市带回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并带动农村经济。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原因是这些观点都经过了这些国家的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现实情况的检验。
(三)我国东北黑土带的现状与反差
我国的情况与这些欧美国家有些不同,最关键的就是人的因素、人的观念首先不同,另外我国的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国情。现如今我们已经有14亿的人口,可以说是农业超级大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又比欧美国家相对落后,所以说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关键。
第一,我国东北黑土带是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土带并肩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黄金玉米带。这些地区,土壤呈现黑色,水资源环境优良,生态环境无与伦比,对农作物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绝佳的地理位置,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到城市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生产率。在我国东北黑土带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其实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原因是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资源本身的农业劳动技能的提高。而东北黑土带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上很难形成和美国一样的家庭农场规模。因此说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到城市是因为农业规模化有点不妥。另外,在中国东北的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到了大城市打工,目的是仅仅为了增加一点收入,在大城市从事的劳动很难提高本身的农业技能,大多数都是与农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工作。在生产率的提高上也很难说是农村人力资源起到的作用。据美国现代医学表明,世界上的两大杀手癌症和心脑血管的疾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农产品分不开。而我国东北黑土带盛产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生产量的提高是在生产中加入了大量的而且过度地施用非有机化肥、杀虫剂、除草剂。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
第二,一些学者认为,很多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力资源把所得收入转移回农村,通过汇款的方式把工资转移给留在农村的家人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些留守在农村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利用这些钱进行农业投资。这个观点在东北黑土带也站不住脚。举例说明,2012年,吉林省长春市的农村人力资源一般都从事建筑、搬运、餐馆服务、销售等等,据调查平均每月收入1500元到2500元。那么在市区内租房需要500—1000元,吃喝等日常消费要500-800元,再加上简单的医疗费等意外情况出现的费用,最终能汇款到留居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身上的钱屈指可数。③提高家庭福利,更是谈不上。因为家庭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在美国有各种各样保险,从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到自然灾害等等,无所不包。虽然有些保险是商业性质的,但是从政府财政的倾斜力度上可以看出它的作用。
第三,一些学者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到城市可以从城市带回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并带动农村经济。本文认为这一点很难实现。在我国东北黑土带,农村人力资源在城市从事的都是重体力、轻脑力的工作。他们本身没有什么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更不要说先进的农业技术。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一般都是在农业类的大专院校研发的,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大多数的农业类院校都是就近在农村或者在离农村很近的小镇上,直接向农场传授相关技术的同时也拉动了农村的经济。上述的观点表明,我国东北黑土带的农村人力资源与一些国外学者提出的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反差。那么要利用这些农村人力资源,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些东北黑土带的农村人力资源回到农村去,投入到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中呢?马克思指出了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投资教育来提高人的收入。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上借鉴美国早年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通过发展黑土带的生态农业来带动这部分人力资源的就业是关键。
二、美国对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的经验
同样,在美国的黑土带也是世界黄金玉米带的所在地,位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中上游,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地,它已经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安排农业活动,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要调整农牧业的比例。美国这一地区在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的经验都有什么呢?
(一)人的观念
在中国,人人都向往大都市,向往城市生活。而在美国人人都向往田园生活。很多美国人都用Noisy(吵闹的)来形容都市生活。其实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没有实现经济平衡。去过美国的人都说美国就是一个大农村,因为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并不明显,在城市,比如科罗拉多州的州府丹佛市,基本上东西或者南北走过了七八条街以后,就和中国的农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区区只有10万人的科林斯堡小镇上,都有美国的梅西百货、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等。很显然是城市郊区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结合。我们在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同时,没有考虑经济的平衡战略,可以在美国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是教育,或者农产品,或者工业产品。
(二)农业的实地教育
19世纪中期,美国就有了“赠地学院”意思是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教育学院的经济来源,也可以把赠地用于改造已经存在的大学,这种用赠地方式建立的、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的学院称之为“赠地学院”。④这种院校的特点是建有教学示范农场等的实习基地,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比如,密西西比河谷州立大学,就是位于黑土带上,把农业技能直接带给学生的同时,也直接带到了农业经济中。我国的东北黑土带也可以这样利用农业类院校,把农业类院校乡镇化,一方面培养农村人力资源,一方面也可以把高层次的农业人才带到农业生产中。在美国,很多大学都在大城市周边的小镇上,尤其农业类的院校基本都在乡镇,这样不但方便传播农业知识与技能,也同时带动了乡镇经济。
(三)关于农业技术再培训
美国农业技术培训有四种类型:第一,基础农业培训。是指实施了义务教育以后再接受的农业技术培训。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准备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第二,农业技术再培训。是指由于农业不断发展或者科学技术的进步,要重新让农民了解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主要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农业生产经验,或是接受过农业方面的专业教育。除此之外,美国对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方式上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美国农业部负责,具体培训工作由各个州立大的农学院接管。另外一种是民间组织的各种农业协会,例如美国“四健会”,⑤它是一个青年农民业余教育机构。这种农业协会的主要出资方式是由美国农业部和州政府拨款资助,同时个人的捐助要整体费用的占三分之二。[9]现阶段我国东北黑土带的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过农业专业教育的比较少。而年轻农民且受过农业专业教育的往往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所以,成立民间的农业协会对农村人资源的再培训是一种最实用的方法,在物质上也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方式。
(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化
在美国,大型生活超市主要有山姆会员店、沃尔玛、Kingsooper等等。然后还有一种有机超市Wholefood,特别受欢迎,尤其是中等收入或以上的阶层的优先选择。这些有机超市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还有一些日用品也都是有机的。价格方面,有机超市的农产品比非有机超市的贵一到二倍左右,比如说玉米,非有机超市在价格便宜的时候是一美金六根,而有机超市是一美金三根。我国东北黑土带有着发展生态农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例如玉米、大米、大豆、长白山的蓝莓等等。发展有机农业首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增加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使一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失业。然而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化,会是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在农产品的包装规范化,在农产品的运输与流通,还有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马克思有关人的利用思想理论作为基础,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东北黑土带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所存在的问题,与传统人力资源的流动对比形成了反差。进一步通过分析美国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经验,提出了四个建议。一是,关于人的观念。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利用整个的社会进步来带动的思想意识。二是,农业的实地教育。主要是指农业的高等教育,这就需要通过对农业类高校的迁移或者设立就近的分校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倾斜来实现。三是,农业技术的再培训。这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再培训在我国已经存在,只是民间的农业协会还是比较少的,还有资金的筹集方式上还需要改进。四是,利用东北黑土带的农产品品牌化来带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指除了在农业生产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利用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在农产品的分拣、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作者:刘春郑贵廷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 上一篇:小析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及路径
- 下一篇:探讨图书馆对三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