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资改革及教师管理
时间:2022-09-20 11:29:00
导语:当前工资改革及教师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的关怀。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一直以来,教师的工资沿用的都是职称工资的模式。
但是近年来,职称的评定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而名额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教龄、学历、能力相当的教师之间,因为职称的问题,收入形成较大的差距,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导致了教师之间因为竞争,同事反目;因为拉拢关系,滋生腐败,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正直和良知。甚至有的老师负气离开本地学校,或者教育部门,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逝。
为了遏制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国家决定调整教师收入分配的依据,逐渐淡化职称工作,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行效率与公平两者兼顾的绩效工资,让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二、绩效工资的构成
根据国务院规定,绩效工资由两部分构成,分为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两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其中基础性工资在总体中占了70%,奖励性工资为30%,奖励性工资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酬,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工资的比重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的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当然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不同,绩效工资的两种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
三、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影响
1.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设置绩效工资取酬的分配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的搞活。绩效工资中奖励工资部分,是为引导和鼓励教师发展而设置的,在这种竞争机制的激励下,能促进广大教师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技能、积累工作业绩,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绩效工资的改革,为教师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教育资源的平衡,关键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平衡,而学校办学质量的均衡关键是教师素质的均衡。绩效工资实行前,由于实行职称工资分配制度,各地的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以至于很多教师因为评定职称无望,再加之城乡之间的工资差额较大等原因,很多教师离开自己学校,甚至负气离开教育行业,这样导致了一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区域内各个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绩效工资代替职称工资后,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工资大体均衡,这样缩小了收入的差距,有利于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绩效工资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在教师评价和考核方面也实行了制度的创新,明确提出不能把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问题孩子,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在工资分配上由于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激烈和引导了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教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放胆干事,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新理念努力工作。
四、实施绩效工资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工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目前正在探索阶段,其成熟和完善尚需一定的过程,因此实施一年以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地取得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理解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质,执行走样,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反而引起一些矛盾和怨言。还有一些学校在绩效工资的奖励工资部分的发放中,因为缺乏科学的奖励标准,也会引起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抵触情绪。还有些教师对绩效工资存在错误的认识,把绩效工资和提高工资混为一谈,在实行过程中怨声载道。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有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规范和调整,有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更有一些问题需要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过程。作为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教育观,不应为争取个人的利益而斗气、负气,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政府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在教育领域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创新,目的是从政策导向上实行分配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 上一篇:学校教学水平检查调研报告
- 下一篇:邮政部门暑假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