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激励手段的运用综述

时间:2022-04-07 10:21:00

导语:企业管理的激励手段的运用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管理的激励手段的运用综述

关键词:企业;激励机制;员工

摘要:本文探索企业采用何种有效管理手段,来激发广大员工的活力。企业运用完善的、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可以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0引言

企业探索各种有效管理手段,如何激发广大员工的活力,已成为今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其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1采用激励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励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当前,企业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竞争,虽没有血腥,但淘汰率更高,竞争更残酷。企业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用人的问题上更是要狠下功夫。

激励,从心理角度来说,主要是通过内部、外部的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动机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发人的动机来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为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也就是说,通过某种刺激使人产生一种向一定目标进取的心理动力,并始终维持在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兴奋状态之中。从管理角度说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认识激励,应从需要谈起。需要,是激励的原因和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

正视人的需要。需要是激励的根源,一般来讲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严格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上升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管理学家詹姆斯主张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是世界上最大的善。当然,必须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需要。工作是手段,满足自身的需要是目的,生存需要是人本管理的前提,是激励的基础。

激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激励作为管理的手段,行为受不断变化的需要的支配,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随之连续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而产生高一层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广泛性及可变性的特点,决定了激励的手段是动态过程。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述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人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活动。这一过程可描述为:需要-动机-目标-激励-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更高的目标。激励,是行为的钥匙,运用不同的钥匙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需要,是行为之源,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源泉。我们作为管理者要正视需要的客观性、广泛性,了解需要的差异性、可变性、受限性及指向性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达到激励的目的。

3激励对职工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两个企业在资金与设备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效益却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排除其它因素并从管理角度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效益好的企业对比效益差的企业,主要优势在于激励措施得当。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发现,按时计酬,职工一般仅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职工的能力则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大不相同。这方面可通过心理学家的警觉性实验来充分证明:该实验用一个光源,调节其发光强度,记录实验者辨别光强度变化的感觉,以测其警觉性。试验分成四个组,对他们分别施加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不施加任何的激励,结果,施加不同的激励其误差次数也不同,而未施加激励小组产生误差的次数最多。

4注意不同层次需要与不同激励手段的相配性

不同的需要层次与不同的激励手段相适应,了解员工的需要现状及所处环境,对于生活水平较低的员工,不断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感情的体验和精神的满足,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一种凝聚力。而对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员工,物质激励作用愈来愈弱,激励的侧重点就应以精神激励为主,以满足他们高层次的需要,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对追求自主、多元、成就的知识性员工,由于这类员工自身的特点而决定对其激励不能以金钱为主,对他们的激励要更多地考虑怎样赋予他们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充分给予其自主权。

采用激励手段时,要考虑职工个人偏好及性别特征,尤其对企业的“人才”应花一定功夫去研究其个性特点,以此对症下药。

这一点在我们有些企业考虑得不多,做的还相对不够。对不同偏好的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对于喜好物质激励的员工(人才),企业应迎合其需要琢磨如何在物质上给予满足;对于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员工,要重视其经营理念或工作积极性。

企业员工能力有高低之分,从激励的角度出发,高能力决定高职位,有些企业却忽视晋升职位的横向差别性。如一个专业人员,工作出众被提拔当领导,结果由于其不懂管理而无法胜任工作。这就步入了“彼得原理”的误区,现在这种现象还不少,一些专家、劳模被提拔当“官”的现象也不少,本来能在专业上不断发展,但所用非所长,这种现象持久下去热必会影响工作和个人的发展。对于有专长的职工,如果不具备管理才能,应在专业化道路上加以引导和激励,做到量力而激。

运用激励手段要灵活多样,其运用得当与否、收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人们心理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同时企业是否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把握好“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激励效果,实现企业、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