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时间:2022-02-16 04:09:00
导语: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地方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途径需要拓展。因此,保障地方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率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策略,旨在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就业形势;途径;充分就业
1引言
地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2010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700多万人,而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0年还超过30万人,达到660万人。由此可见,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多数半年前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8个本科专业及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本科大学毕业生失业率最多的是法学、英语、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而高职毕业生失业率最多的是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因此,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3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分析
目前,地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主要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等方面。
3.1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
许多高校毕业生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时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偏远落后的西部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落后地区人才缺乏,是大学生不愿工作的地方。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压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强调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自主创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多数是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其他专业进行自主创业的人少之又少。
3.2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显著。很多地方大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择业时过于强调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工资待遇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地域偏僻的地方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域的发展。
首先,地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严重影响了其就业率。2006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专业对口的要求、对行业的要求等(费小平)。《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普遍都下降,其销售及营销等核心知识急需改善,动画等本科专业及临床医学等高职专业都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生“红牌”专业。
3.3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许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过差,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在择业时过于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地方大学生不仅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其综合能力、自身素质及知识水平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其应聘的成功率。大学生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工作单位的要求。其次,地方大学生往往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工作单位对大学生的信任程度。
4新形势下地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策略
为保证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提高其就业率。学生本身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4.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严重影响了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因此,大学生应该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调整其心态。在初次就业时,大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能期望太高(费小平)。
地方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偏爱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而歧视西部地区等偏远落后的地方。只要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作就应该予以考虑。大学生应该明白只要能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任何工作岗位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能持歧视的态度对待任何工作、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
4.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学校应该注重调整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及就业单位的资料等。此外,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该注重就业指导的连贯性及时效性(张瑜)。
社会应建立地方大学生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及监督,加强其就业的指导力度及效度,以保证其充分就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自身的观念问题、社会原因及学校对培养目标的宣传教育引导不无关系(刘艳梅)。
4.3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应该增强其综合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学校应加强对地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除书本知识要牢固掌握之外,地方大学生应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本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及社会竞争力。学校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及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社会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培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
5结论
就业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保障形式,充分的就业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维护社会的和谐,保证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其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在择业时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导致了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
为保证地方大学生的充分就业,社会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及综合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费小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4):53-55.
[2]蒋金康.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创业——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3/4):85.
[3]刘艳梅.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0-62.
- 上一篇:学校中的教学秩序管理思考
- 下一篇:备考复习教学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