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激励理念发展企业论文
时间:2022-05-20 11:43:00
导语:构建新型激励理念发展企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机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代企业激励所存在的问题,削弱了企业激励的作用、单纯的经济手段、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缺乏与激励平衡配套的约束机制、企业激励创新的原则、坚持激发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原则、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方法上灵活多样的原则、企业激励的创新思路、目标管理的激励、民主参与的激励、强化奖惩措施的激励、正确处理企业激励创新中的几个关系、正确把握激励的“度”、正确把握正刺激与负刺激的运用、正确处理好激励集体发展与个人需要的关系等,具体请详见。
现代企业激励所存在的问题,削弱了企业激励的作用,导致企业中员工的积极性下降,进而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将现阶段企业的激励和当前的市场激励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企业激励理念。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已经接受了许多西方的管理观念,也实行了很多激励员工的方法。从纵向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从横向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单纯的经济手段
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通过薪酬机制来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是企业最常用的方法。激励手段单一,仅局限于薪酬方面,企业很少考虑员工的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和挑战性、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从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企业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只注重了低层次的需求,而没有重视较高层次的需要,企业对员工采取的激励方式缺乏多样性,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影响到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二)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许多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存在企业价值分配不当的问题,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中国“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一直存在着,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建立的激励势必会存在价值分配搞“平均主义”。这也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而对于企业经营者、知识型员工、核心技术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有特殊贡献人员的价值在分配中没有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对他们的激励不足。目前由于价值分配不当产生的激励不足是很多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企业管理者要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企业的现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创造一种透明的环境,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是讲究艺术的,对人的管理更是如此。那种高谈阔论,教训下属,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已不再适用。在霍桑访谈实验中,梅奥己注意到亲善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以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员工更加自愿的努力工作。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倾听别人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适时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四)缺乏与激励平衡配套的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并举。有些企业没有考虑到激励的边际效应,一味的对员工进行激励,但是激励力量达到一个饱和点的时候,激励的效果就会呈下降趋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激励的同时加以约束措施,因为激励是动力,约束是压力,既有动力也有约束才是完善的激励。激励对象的管理层次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有大小之分,特别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其工作业绩的成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兴衰。企业激励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激励与压力并举的方法,促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对待企业的工作就象对待自己私有企业的工作一样,作出成绩则名利双收,工作失误照样倾家荡产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机制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前企业激励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发展。
(一)企业激励创新的原则
1.坚持激发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推动人的积极性发挥的内在动力,最主要的就是激发人的主人翁精神。人的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不外乎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引力这三个方面,唯有内在动力才是最具有稳定意义的。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培养人的主人翁精神。在现实中,主人翁意识、积极性与工作动机都是十分具有激发力的,企业工作者主要是根据企业目标、任务,同时联系员工的具体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职工明确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励过程中,精神激励总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来实现;同样,物质激励又要体现一定的精神意义。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一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任何精神的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物质的东西。因此,在工作中采用物质激励手段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工作人员的实绩与物质挂起钩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要相互补充,不可偏废,既不能搞“精神万能”,也不能持“奖金万能”,而应当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坚持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在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有一定的适应配套的机制,才能获得最佳效能,还应制定正确的政治制度、管理措施、方针政策,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即强化激励的外部环境因素,并使这些外部激励因素转化为工作人员的内在的激励因素,促使每个人循着正确的管理方向与目标而努力。同时更应该认识到,激励和利益相一致。因此,运用激励手段的同时,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政工人员与领导者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了解人的需要,研究人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人的需要,增加“产出”——挖掘人的潜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坚持方法上灵活多样的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的需要也会因事、因地、因时而变化,所以采取的激励措施应有针对性。通俗地讲,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在激励理论中,还应特别强调激励的有效性。而要使激励能够达到目的,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手段。除了一般人的需要外,只有与其工作身份密切相关的特殊需要,如工作需要、工资奖金与福利的需要、职务职称级别的晋升的需要、尊重、信任、支持、荣誉的需要、知识教育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都是维持人们基本生活、履行工作职责和维护自我形象的需要,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这些需要又各有侧重点。企业工作者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才能产生效能,实现营利的效益。
(二)企业激励的创新思路
1.目标管理的激励
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职工。设置适当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就是掌握选择目标和行为的过程。目标的效价越大,社会意义越大,目标越能激励人心,就有更强的动力作用,经过行动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目标的激励作用也越强。除了明确目标之外,在目标设置的操作过程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的具体性。第二,目标设置的参与性。第三,目标过程的反复性。第四,目标的竞争性。第五,目标的困难度。这样,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平时用不着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就能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
2.民主参与的激励
参与一部分企业工作的管理和目标决策是激励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有利于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也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大多存在于流于形式,起不道应有的作用的,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3.强化奖惩措施的激励
奖励和惩罚能给人的复杂的链锁行为提供反馈信息,起到激励行为的作用。奖励能使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以增强、保持、巩固和发展;惩罚能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尽快控制、减弱、消除和矫正。奖惩实质上是一种激励,奖励在企业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涉及到很多条件,有效的奖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贯彻奖惩相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企业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奖励上,立足于从正面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要奖到“点子”上,使奖励具有艺术性和针对性。第三,奖励必须公正、合理、公开。把对“点”的激励扩大为对“面”的激励。第四,贯彻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原则。奖励情况要及时反馈并即时强化,以求其影响更加有效,并有效地巩固所期待的行为。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即时的影响。
(三)正确处理企业激励创新中的几个关系
激励是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运用始终必须把握好下面几条准则:
1.正确把握激励的“度”
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维度、范围,是与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激励的内在潜能的有效性取决于刺激物和刺激量,企业工作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节,或物质、或精神、或两者结合,掌握好“刺激物”与“刺激量”,以取得最佳效果,防止激励不当而走向反面。
2.正确把握正刺激与负刺激的运用
企业员工要根据不同情况,正确运用正、负刺激,以树立正气,打击歪风。在日常中,一个企业总会交替采取奖与罚的手段,即为“正刺激”与“负刺激”。实施奖罚要依据实绩,对成绩卓著者奖;对玩忽职守、工作失误者罚。为保证奖罚得当,需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同时,这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奖罚标准要切实可行的;而在实施过程中,则应严格照章行事,坚决兑现。
3.正确处理好激励集体发展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激励是从需要出发,但是在激励过程中,必须分清个人的需要正确与否,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有的地方和部分少数人过分热衷于追求物质刺激、追求晋官升级。领导者不能为了调动积极性,去满足一些人不正当的需求,否则,也许能奏效一时,时间长了,还会无限度膨胀个人的需求,给管理带来更大的阻力。作为领导,要根据实际,采取积极教育、引导、限制、制裁等措施,抑制个人不正当的需求,给单纯追求物质激励和单纯追求晋官加级的倾向降温,确保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对平衡。
4.正确处理好激励与考核的关系
一般来说,采取激励手段应该与考核紧密结合。或者说,一些激励都是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如果考核不真实,就会优劣部分,保护落后和庸人,使真正的优秀人才埋没,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考核的内容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即德、能、勤、绩,在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突出实绩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就能保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
5.正确对待西方激励理论
对于西方激励理论,我们要辨证的看待。西方激励理论有一定的深度,诚然,西方激励理论研究程度上要比我国早的多,在发展程度上也要成熟得多,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企业激励理论尤其由此。我国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在企业激励理论研究上首先就缺少了实践经验部分。但是,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照搬全抄。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尽管西方激励理论在形态上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它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唯心主义的烙印。因此,在对待西方激励理论的态度上,我们应该是借鉴其进步的一面,而不是全盘吸收,做到去污存精
- 上一篇:十佳创业青年先进事迹
- 下一篇:酒店餐饮部领班述职报告范文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