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价值判断意识论文
时间:2022-05-19 04:00:00
导语: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价值判断意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因素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数量与行业在本区域的发展相关、问卷发放的范围是河北省内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和没有进行合作的企业、本行业内和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或缺乏、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动因的因子分析、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9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首先是追求人才素质的提高,然后是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短期利益,在人才培养中追求文化融合,最后是聘用计划。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依次是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实现、缺乏合作机制、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以及缺乏系统的保障机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从当前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表现为院校方积极响应,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项目中企业参与的深度不够。院校属于教育部门,企业属于经济部门,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其组织目标、结构、管理和任务有着显著的不同,作为人才供方和需方,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观念意识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应该在双方共同参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趋于最小化。当前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企业必须获得并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生存,而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需要不断地创新技术,优化管理,拓展业务,因而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相应提高。企业对于适应自身发展的人才的需求是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数量与行业在本区域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就业质量与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有着直接的关系,关系着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院校与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使双方共同发展。作为高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从企业的视角,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因素,了解和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行为规律及需求,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院校选择适应的合作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资料显示,JenniferYoung(1997)编制的“针对雇主的国际比较研究”[1]中的量表对国际上聘用合作教育学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得到了有价值的数据。此问卷中的量表部分用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调查中,显示管理和指导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安排、学生安全和经费问题是制约大多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主要因素,企业秘密、学生产出少、员工编制、合格学生和设施及场地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很多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2]。而针对高职教育层次的企业参与障碍及意愿方面的调查,张利痒、杨希(2006)通过对全国11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决策时的影响因素[3],但是对某一区域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以及参与何种形式合作的调查未见有相关的实证研究。
课题组在与河北省内五家企业的访谈基础上,对JenniferYoung(1997)中的量表进行修改,调整为20项,设计编制“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状况调查问卷(企业卷)”。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问卷发放的范围是河北省内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和没有进行合作的企业。研究试图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等各项素质的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分析企业在参与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愿意参与何种形式的合作,从企业发展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企业对政府支持方面和力度上的需求以及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
一、企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分析
本研究共调查企业150家,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64%。参与答卷的企业中有50家小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和22家大型企业。企业的性质分别15家国有企业,12家集体企业,54家私营企业,6家外资企业,9家合资企业。产业上划分有36家属于第一产业,24家属于第二产业,36家属于第三产业。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河北省企业仅有技术工人100.7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4.9万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8%,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冶金煤炭、建材建筑、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药技术、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重要产业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4]。调查显示,82.4%的企业认为在本行业内和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或缺乏。所有企业的招聘对象均选择了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届高职毕业生和行业中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表明企业均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和招聘后不能够直接上岗两个方面。这说明企业要求新入职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环境且上岗前不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表明企业对生产成本等利益考虑较多,反映企业本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性质。企业承认高职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较强,但就业1~2年后,普遍的现象是会流动到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金待遇较好的其他企业。因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的成本高、风险大,而参与职业教育如果获得的短期利益小,则投资风险更大。因而81.2%的企业更愿意培养现有员工提高素质。
问卷中对企业眼中的员工素质,企业要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亟待提高的素质进行的调查显示,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三个方面,其次是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这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自身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视,这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小型企业更为看重员工自主学习能力,而大型企业则重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问卷采用最优尺度法的分析显示,企业眼中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依次是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吃苦耐劳精神。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
企业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的和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载体[5]。课题组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企业普遍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受益最大的是院校和学生本人,企业本身参与职业教育是近似公益性的行为,而不是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的组织特性,作为各行业的经营者,企业掌握本行业人才的标准,如果企业以行业人才标准需求深入地与院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对于企业方来讲,参与合作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短期看来企业方的收益并不大,有的甚至会是付出大于收益。因而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不积极。
(一)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表1河北省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动因分析表1中列出了企业对参与合作的20项动因的意向,从数据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与学校加强联系”“、物色满意员工”“、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促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整合”以及“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这表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最大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得到优秀人才,得到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同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参与职业教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讲授、实习指导等环节,能够使专业人员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力量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整理、加强和扩展,提高企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也是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希望得到学校文化氛围融入和研究成果转化的显著表现。
与相关研究有所不同的是,调查显示,企业对短期利益方面并没有特别看重“,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从事简单劳动”“、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这三个因素排在了最后三位。说明尽管企业追求利益最优,但企业认识到了参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果相关政策引导到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会很快产生实效。
(二)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动因的因子分析为了探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类别,对问卷中20项动因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表2列出了根据特征值大于1与因素负荷大于0.4的标准抽取的因素数和各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及其负荷,对20项动因进行因素分析共获得5个因素,这5个因素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第一项因素包括“物色满意员工”“,合作教育学生有热情和活力”,“与学校加强联系”“,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等,本项用“人力资源素质”描述。第二项因素包括“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技术”“,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给正式员工学习管理提供机会”,“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整合”“,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可以用“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来描述。第三项因素包含“向社会展示良好形象”“,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以及“减轻正式员工负担”
可用“短期利益”描述。第四项因素有“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从事简单劳动,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用“在人才培养追求文化融合”来描述。第五项“向学生展示良好的合作形象”“,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用“聘用计划”描述。
数据显示,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首先是追求人才素质的提高,然后是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短期利益,在人才培养中追求文化融合,最后才是聘用计划。反映了企业参与的目的首先是企业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然后是短期的眼前利益,最后考虑的是聘用计划,满足院校的合作目标。
三、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因素
(一)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担忧课题组对企业在决定是否参与、参与合作后两个阶段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进行调查显示,企业在决定是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依次为生产效益(63.3%)、学生安全(36.7%)和学生管理(26.7%)。
而对参与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参与合作后最为担忧的问题依次为学生管理(60.7%)、生产效益(53.6%)和学生安全(46.4%)。可见,这三个问题是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此外,53.2%的企业认为实习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种具体考虑;50.7%的企业认为实习费用应由企业、学校与学生个人共同承担;关于工伤事故的保险经费,84%的企业认为应由政府按人头划拨保险经费。研究表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具体实习实训的实施也较为关注。
(二)对政策和制度保障的需求在企业最希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46.9%的企业选择了政府应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其次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有50%的企业对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不了解。说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加以鼓励和宣传,切实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为企业减轻负担,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认为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应该由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希望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企业的投入进行补偿。
(三)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认为各高职院校需要在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改善专业设施设备和提高专业理论教学水平。这些属于院校自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具体应对策略,应该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在选择合作院校时,企业更愿意与技工院校合作,原因主要是技工院校的培养更能够贴近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考虑的是接受技工院校的学生实习、参与合作的成本低以及技工院校的学生技能更熟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企业在各项决策中考虑到的是自身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收益必须大于投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而院校为本区域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从企业技术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
对此,高职院校应清楚地认识企业的需求并考虑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如,在访谈中,多数企业还表示很希望院校为本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提供免费的课程和相关的技术、文化指导,希望院校为本校的毕业生提供可“回炉”的教学平台,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课程,也希望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专业领域中创建品牌,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从表3中看出,企业最愿意参与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展校企文化交流,其次是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专题讲座、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
这说明企业很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将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企业也追求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文化融合。调查显示,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排在第9位,说明企业并不是很愿意提供实习机会,一是为了安全管理的目的,二是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外流。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联办职业学校、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习车间、为学校提供教育经费分别为企业参与意愿的后四位,表明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参与职业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都不会过大。四、结论与启示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等方面能够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因而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实现角度来看,企业愿意与院校进行合作,但需要允许并保障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希望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高校开展合作教育是不现实的。有效的合作必须追求“双赢”。为此仅有校企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政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依托,有效地实现院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为双方提供共同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调查显示,河北省企业具有良好的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富有成效和意义。
参考文献
[1]JenniferYoung.ComparativeInternationalStudyofCooperativeEducationEmployers:TheValueofEmployingCoopStu-dents[C].10thWorldConferenceonCooperativeEducation,CapeTechnikon,CapeTown,SouthAfrica,1997.
[2]张俊珍,田东平,崔瑞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及障碍因素的调研[J].开放教育研究,2008(4):87-90.
[3]张利庠,杨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6-59.
[4]刘素杰,郝莉笑,郭文山.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63-64.
[5]彭建.论职业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06-107.
- 上一篇:村两委主要干部例会工作汇报
- 下一篇:关于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新方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