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知识员工忠诚减少损失论文

时间:2022-05-12 10:25:00

导语:加强组织知识员工忠诚减少损失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组织知识员工忠诚减少损失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动因与组织认同;形成以组织认同为基础的员工忠诚的思路与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知识型员工的价值来源于其区别于其他员工的独特能力、知识型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贡献对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性、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但较低的企业忠诚度、运用莫布雷模型对知识型员工忠诚动因的分析、组织认同与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关系、整合员工个体组织行为,构建组织认同整合模型、构建融洽的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忠诚度、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建立一种使每个人都取得高标准绩效期望的企业文化等,具体请详见。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尤其是核心知识的员工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知识型员工(或称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这个概念,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即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知识型员工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是因为他们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这些人才拥有知识资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如何留住并加强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减少因流动带来的巨额损失,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组织认同这一新的视角来对此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尝试予以回答。

一、知识员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

一般来说,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由于自身价值的不可替代性,知识型员工拥有不同于普通员工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要吸引、留住知识型员工,加强其对组织忠诚度就必须充分了解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

1.价值优越感。知识型员工的价值来源于其区别于其他员工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不可复制、难以模仿性,并能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这种独特的能力使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在社会地位、组织地位、个人价值、个人回报上区别开来,并增加了其社会敏感性,比普通员工更希望受到尊重、更注意维护其尊严。

2.更高的心理预期。相对于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贡献对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性,从而期望更高的回报。心理期望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知识型员工在决策中的参与机会,参与程度和决策的贡献大小以及个人物质回报,直接影响到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领导认同以及自我实现等诸多高级需求上。

3.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但较低的企业忠诚度。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业渠道的拓宽,使得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逐渐转移到对自己专业的忠诚。对他们来说,企业只是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平台,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个人的价值回报。

二、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动因与组织认同

1.运用莫布雷模型对知识型员工忠诚动因的分析。莫布雷(Mobley)集中分析了工作满意度影响员工主动离职的中介过程。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从反面来分析影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动因。此模型的一个基本理论假设是,员工工作满意度是通过其他中介环节而不是本身直接影响员工离职的。具体地说,莫布雷认为工作不满意感将导致员工:

(1)考虑离职;

(2)评估离职的期望效用和成本;

(3)产生寻找其他工作的意图;

(4)实际寻找其他工作;

(5)评估被识别的其他工作的可接受性;

(6)比较新找到工作和现有工作;

(7)离职意图和最终的离职。此模型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可以检验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工作不满意和员工离职间的心理过程。

根据此模型,工作满意度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很好的解释我国中小企业中人员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在我国企业中,民营企业和中小集体企业仍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些企业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家族企业性质,使其“家族外”员工与领导之间存在隔阂,其员工缺乏足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工作很不满意,再加上这些企业与员工之间又缺乏严格的聘用协议,劳资双方关系较为松散,解聘或离职都比较随意。这些因素就导致了企业人员稳定性比较差,忠诚度比较低。

2.组织认同与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关系。

(1)组织认同阐述。组织认同涉及到组织内外,尤其是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相联系的各层次、各方面主体的问题。本研究把员工的组织认同定义为企业组织成员在心理与行为诸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他们对组织既有理性的契约感和责任感,也有情感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觉得自己在企业组织中有主人翁的感觉和认识并在组织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的一种状态。

(2)组织认同对企业组织具有较明显的功能作用。许多研究证明,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越强,越有可能持有组织的观点和采取对组织有利的行为。组织认同可能通过与组织个体的认同感过程影响成员行为。首先,认同感导致在组织成员中凸显出“去个性信任”。这是由于经过认同感过程,个体可能沉浸于先前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独立信任行为之中。其次,组织认同感加强个体对组织的承诺。因为成员的认同感越高,所感知到的个人成功和组织成功之间的联系越紧。最后,组织认同影响个体在组织中的意义形成和意义传递。通过支持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认同感激发倾向于感知到的组织认同的意义形成,定义必须被注意和解释为可能与组织的地位和绩效有关的东西。

三、形成以组织认同为基础的员工忠诚的思路与对策

当今的管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了员工忠诚度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以增进组织的效能,提高士气,并提高生产率,使企业更容易接近新的市场。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组织认同整合模型,使企业能将员工的愿景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结合起来,对增加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人员的流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整合员工个体组织行为,构建组织认同整合模型。在企业组织中,组织成员的个体组织行为,其实是他们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组织结构中对企业组织资源、企业文化、角色关系与人际关系等的组织认同以及组织对之实施组织整合的结果。唯有对人们具有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组织认同加以整合,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行为上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这种整合才最有持久性和有效性。

图1中偏差表示组织认同整合的程度,其值越小,则表明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越接近组织公民行为,也即组织认同整合越有效,反之亦然。在组织成员个体行为的认同整合中,组织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也必须要加以适宜的整合,但这种以组织资源对个体资源实施的整合必须与个体的利益相互契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认同才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绩效的提高有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这种以双赢作为出发点实现个体与组织关系的契合所形成的组织认同兼顾个体与组织的利益和目标,在真正促进组织和个体共同发展的同时激发起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真正认同,这种认同才有可能既体现于心理倾向中,也体现在行为表现中。

2.构建融洽的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忠诚度。企业要想留住员工,让员工忘我的为组织努力工作,必须构建合理的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忠诚度。为此,可以采用远景激励法而进行。

远景激励法即要求高层管理者了解员工的不同工作愿景和方法,强调员工的个人发展,用成就和事业吸引和保留员工。这就需要组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管理,把人才的职业发展纳入管理的范畴,与员工建立融洽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就是“个人有所奉献与组织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针对个人期望而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这样,员工的成功也是组织的成功,组织和员工之间就结成了战略伙伴式的双赢关系。

3.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薪酬不仅是引导人才流向的“助推器”,而且也已经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标尺”。为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使薪酬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并充分保证分配的公平性。企业在吸引人才时首先要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及动态,尤其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同时通过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以保证员工薪酬的内外部公平。除了保证内外部公平,企业还要注意内部分配公平,也即个人公平,使员工的薪酬与其个人、所在小组(或部门)的业绩相当。内部公平即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和个人公平是增强员工组织认同的基础。

4.建立一种使每个人都取得高标准绩效期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留住员工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具有各异的特色,但都要依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适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员工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地把握,为自己能否融入组织与认同组织提供明确的判断条件。同时,这种文化要求不是那种对某种员工的期望低于对另一些员工的期望的文化,而是对所有的员工持同样高期望的文化。也就是说,企业必须相信其全体人员都能够而且也应当做出充分的贡献,让员工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员工会感到自己对组织有承诺,自己得到了组织的授权,因此他们就愿意主动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以新方式提高工作绩效,并愿意留下来。

参考文献:

1.Mowday,R.,Steers,R.,&Porter,L.TheMeasurementofOrganizationalCommitment.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79,Vol.14.

2.Hogg,M.A.andAbrams,D.SocialIdentification:ASocialPsychologyofIntergroupRelationsandGroupProcesses.London:Routledge,1988.

3.李朝旭.组织承诺的研究和测量概况及展望.社会心理研究,2001,(2).

4.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