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期专业分流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03 09:34:00
导语:高校中期专业分流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院进行大类招生的优越性;学院在大类招生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大类招生模式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为适应大类招生模式学院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长期按专业招生的一贯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按大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学生选择专业更加理智、有利于从学校到学院的招生录取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大类跟专业相区分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构建专业框架、加快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制定比较完善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长期按专业招生的一贯做法,改革为高校招生不分专业,而是按学科大类或院系招生。让学生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基础学习后,根据本人意思、兴趣、就业去向以及社会需求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中期专业分流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分流;转变;趋势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归类招生,它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一种新型的招生方式。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长期按专业招生的一贯做法,改革为高校招生不分专业,而是按学科大类招生,让学生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基础学习后。根据本人意愿、兴趣、就业去向以及社会需求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中期专业分流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是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尝试。以这种招生方式录取的新生,将在本科阶段的大一至大二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再进行专业分流。这种新型的招生方式已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试行。该模式实现了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1学院进行大类招生的优越性
(1)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以往填报志愿时,若干个专业之间学生往往很难取舍,入学后调专业的现象也很多。按大类招生以后,几个专业“合并”到一个大类里,学生可以先进择大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了解后。能够选择自己最终的学习专业。
(2)按大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学生选择专业更加理智,专业的选择也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由于学生对所选择专业具有更加强烈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成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越性也就更大。
(3)有利于从学校到学院的招生录取工作。按大类招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冷门专业招生时的困难。高校按大类招生后,很多专业都归类到一起招生。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填报专业时比例失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学院之间的招生工作,为下一步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学院在大类招生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学院进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时要冷静思考,不能不顾自身实际一哄而上,必须要坚持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1)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中,必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避免盲目扩大招生口径,否则,将会出现学科、知识体系相互割裂的现象,最终影响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要坚持大类跟专业相区分的原则。学院在分类招生上必须要做到大类跟专业分别招生,而不是将所有专业都划分人大类。对于一些特殊类专业。如艺术、传播、编导类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由于该类专业对学生的特殊要求,就不适合大类招生,否则会影响学生入学后的专业培养。
(3)要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学校内部多学科优势,实现多专业的组合。在组合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基础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出发,加以优化整合,建立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3大类招生模式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
大类招生下,改变的不仅是招生模式,还包括整个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等涉及各个环节的改变。因此,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构建专业框架。合理设置招生口径。专业框架的构建及招生口径的设置是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学院应在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专业布局、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地构建专业框架。在分析自身的专业优势与特色、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切合实际地设置招生口径。招生口径的设置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应尽量避免相关相近学科专业分属在不同院系。
(2)加快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进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中心环节,必须要适应按大类招生的需要,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顺利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要求学院必须改变以往刚性制度下的教学管理方式。代之以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积极推行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核心的学分制,逐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师制,修订以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制定学生课程选修制等,从而建立一套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4为适应大类招生模式学院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要制定比较完善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的趋势,但是它要求学校要有相对齐全的学科和高质量的基础课和通识课程。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大类招生的需要。
(2)要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密切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长足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每个专业都应配备专业负责人,选拔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每个班级应配备导师,在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
总之,按大类招生这一高校招生新模式的出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发展需求。这一招生模式正处在发展和积累经验时期。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成熟的体系,它的发展推行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试行按大类招生,循序渐进。积累经验,不能操之过急。无论何种招生模式,随之而来的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其聪明才智,贡献力量。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