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政策加强海归人才创业论文

时间:2022-05-02 09:41:00

导语:出台政策加强海归人才创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出台政策加强海归人才创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海归”回国创业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劣势比较;“海归”创业成功的障碍审视;“海归”创业成功的路径指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创业已成为海归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而且人数众多、国家需求、大势所趋、实现自我的一种需求、文化的归属感、先进的科研水平和思想理念、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双语能力、双文化背景、人才团队的优势、水土不服的问题、缺乏企业运作经验、资金瓶颈、人才流动性比较大、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政策环境的制约、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再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留学潮,近几年又形成了归国潮,大量的“海归”人才怀揣理想回到祖国,各地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但为什么海归人才创业成功的几率并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归回国创业的背景和原因,客观审视了海归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指出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最后对海归人才应如何顺应局势、扬长避短、克服障碍、取得创业成功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海归”人才创业融资本土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学人员队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截至到2005年底,我国已有各类出国留学人员93万人,回国人数23万人,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超过10万人。到2006年,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遍及几乎当代所有学科。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国外许多已有所成就的留学人员回国的愿望非常强烈,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迄今归国留学生总数已近30万人,且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在回国的海归中间,创业已成为海归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而且人数众多。据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介绍,现在仅中关村的海归人数就有8000人,中关村约有3400家高科技企业由海归创办。“如果说中关村是北京的名片,那么毫无疑问,海归企业是中关村的名片。”夏颖奇说。

一、“海归”回国创业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国家需求、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本土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国市场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具有全球化眼光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经营者,需要及时的国际资讯。而海归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可以吸取双方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海归是中国新经济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引进海归,鼓励海归回国创业是中国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因此,具有真才识学的海归是中国市场的真正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

2.实现自我的一种需求。海归们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大多做一些研究型的工作,主要成果是学术论文。但是现在的海归们不仅仅满足于把自己辛勤的研究成果仅仅转化成论文,而渴望能够变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进而通过产业化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更能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如无锡博慧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陈博士所说,“我回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希望能够在工业化背景上对我的成就有一个飞跃。”国内目前的环境则为海归学子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遇和平台,满足了个人创业的欲望,因此,回国创业被海归看作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3.文化的归属感。许多人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收入也不错,但就是感觉找不到归属感,没有融入到主流文化里,回到中国是“叶落归根”的一种选择。如张朝阳博士在他的《我为什么回国》一文中这样写到:“你不在主流文化里面,你的生活中必定缺乏营养。我常常这样觉得:任何离开从小长大的环境到另外一个文化圈子里面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里融入主流文化,哪怕这个人外语讲得再好。”''''

二、“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劣势比较

1.优势。

(1)先进的科研水平和思想理念。海归们多数都在国外受到名师指点,培养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掌握着与国际同步的科技成果,学术地位上有一定优势,多数创业者本身就是技术专家,为回国创业准备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2)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大多在国外还有很多亲友,与国外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方便地获得国际资讯,便于及时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

(3)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大多数海归都有在国外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展了国际视野。因此,大批留学人员的回归,除带回众多尖端技术外,还把“现代经济元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带回祖国,他们往往具有经营观念新、管理方式先进的特点。

(4)双语能力、双文化背景。一方面,这些海归人才都具有语言上的优势,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融入世界,比国内人士更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这是国内的经营者所不具有的独道优势;另一方面,他们又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文化,这种能力又是在中国的外国商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此,海归这种语言上的优势以及融通中西文化的能力,为回国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人才团队的优势。许多海归回国创业选择了团队形式,往往是各有所长的几个人一起回国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从国外引进企业所需的留学人才,这是海归创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优势。

2.劣势。

(1)水土不服的问题.由于这些海归们长期生活在国外,受国外市场环境和文化熏陶的时间较长,对国内的社会环境、市场现状和营运方式缺乏了解,回国后面对国内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在创业的诸多方面常会感到“水土不服”:首先,对国情缺乏了解。长期生活在海外,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过去;其次,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有资料显示,留学人员在外国留学的收获,前三位的分别是:语言能力占76.7%,专业能力占74.1%,对国外社会的了解占52.6%。被选择率最低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仅占7.8%。国外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直来直去,中国留学人员在国外呆了十几年之后渐渐适应这种简单生活,回到国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第三,国外的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比较完善,凡事都有章可循,而国内许多行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规则,往往使这些习惯于按法律规则办事的海归们无所适从。

(2)缺乏企业运作经验。尽管有良好的技术背景,但大多数海归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欠缺。创业不是做研究,它涉及到管理、财务、金融、法律、公关等各个方面。

三、“海归”创业成功的障碍审视

1.资金瓶颈。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寻找资金,这是制约海归回国创业的瓶颈。

(1)政府支持杯水车薪。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资金补助的优惠措施,给予企业一定的创业资助,但是对于巨大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银行贷款困难重重。国内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条件是要以房产、设备等有形资产做抵押,而留学创业人员大多只有技术没有固定资产,因而无法从银行取得抵押担保的贷款。

(3)民营投资者的“短视”行为。海归回国创办的大多数是高新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国内的民营投资者更看中立竿见影的资金回报率。于是在国内,一方面是资金市场难觅好的投资方向和项目,大量民营资本闲散着;一方面却是留学生的许多项目嗷嗷待哺,资本与技术直接对接存在极大的困难。

(4)风险投资市场很不健全。尽管国内已经成立了不少的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总体上运作机制不够灵活、缺乏操作经验,对资金的投放比较谨慎。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商很难深入了解留学生的高科技项目成果及其产业化的趋势,看不到其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缺乏有眼光的投资商。

2.人才流动性比较大。由于缺乏完善的招聘与用人机制,在这类企业创办的最初阶段,人才的流动性往往比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迅速成长。

3.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海归创业的环境还有待完善,主要是国内法制不够健全、商业环境不规范,市场游戏规则不完善、竞争环境不公平、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封锁等,严重阻碍了留学生企业的健康发展。

4.政策环境的制约。主要有出入境签证手续麻烦,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这也是使一部分想回国创业的海归望而却步的原因。另外,留学生归国后,孩子遭遇教育难题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基本都是出生成长于国外,接触到的教育系统都是西方的。和父母一起回到国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放弃习惯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以及适应陌生的教育方式。因此,在适应国内的教育制度、方式的过程中也会给海归带来许多麻烦。

四、“海归”创业成功的路径指向

1.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海归回国创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或者是优秀的技术项目,而且一定要和中国的市场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资本=财富,这就是现代海归商人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2.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海归们携带科技项目回国很受欢迎,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开创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和科研,还需要财务、金融、销售、法律、政府公关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缺乏管理常常使优秀的科技项目难以施展。海归回国创业往往不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哪个创业者是全才,就算他足够优秀,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组建一支优秀而牢固的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开辟多种融资渠道。资金缺乏是回国创业的海归们最大的困扰,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融资渠道。

(1)做好科技项目申报,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虽说政府资金有限,不能为所有海归创业提供直接支持,但是有条件的企业还是应当好好利用好的这个政策和机会,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这将减少资金上的压力。政府的投资往往作为启动资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跟进投资。

(2)利用无形资产,尝试引入风险资本和争取银行贷款。鼓励留学生企业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尝试运用专利、品牌等自身无形资产引入风险资本和争取银行贷款。

(3)发挥留学生创业园的功能,探索成为资本与技术结合的嫁接平台。留学生创业园不仅对留学生个人以及项目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具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和交流能力,可以发展成为资本与技术相融合的最佳平台和媒介,在民营资本与海归企业之间的协作起“牵线搭桥”的中介作用,为海归创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求更大的发展。

(4)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培育真正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发源于美国,流行于发达国家,在世界很多重大研究和开发项目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中国的风险市场建立之前,海归可以充分利用其国际关系,在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寻求风险投资来进行融资。许多网络企业在成立之初都得到了国际风险投资的支持,比较典型的如搜狐、阿里巴巴、携程旅行网等,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吸收海外风险资金到纳斯达克上市的过程,实现了快速发展。

4.再本土化。每个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才都必须经历一个“再本土化”的过程。因为国外的技术再先进,管理经验再丰富,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所以在中国创业,就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适应中国市场,与中国的需求、政策环境和人力资源更好的融合,缩短本土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施展他们的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5.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取得和保留。如何在国内市场上吸引、保留以及发展好人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招聘与用人机制。

首先,在创业的初期,要设置高薪吸引人才。设置薪酬时,实行绩效管理,员工收入要与其业绩更多的挂钩,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其次,公司上轨以后,要建立流畅的升迁制度。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帮助其规划职业发展,优秀的员工要有顺利的升迁渠道;最后,公司成熟以后,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事实上,当员工最终选择留在一家公司时,高薪和升迁都不会是终极目标,员工最终离去的基本原因是归属感。要想使公司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政府政策的支持。过去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大多限于解决房子、车子、减税免租等,其实对于海归来说,更希望政府能够积极改善国内现有的环境,建立一个法制健全、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同时,也要为留学归国人员的家人提供好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耀:《海归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李琪:《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何琪:《“海归”人才创业与本土化》[J].《人才开发》,2003年第4期

[4]胡慧平:《谁阻碍了“海归派”创业》[J].《科技创业月刊》,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