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人才的关系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3 03:24:00

导语:企业与人才的关系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与人才的关系分析论文

一何谓人才

何谓人才。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定义。那么,作为企业该如何将企业的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这该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是,从目前各地的统计中能够找到“标准答案”: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在此,“人才”是与学历和职称划等号的。但实际上,随着人才热的升温,“人才”的内涵、“人才”的标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目前,“人才”定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某种不一致,它既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统计口径”问题,它已成为我们在日益高涨的人才开发工作中必须正视、必须解答的一个问题。“人才”的概念理当重新定义。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人才”难道真的是用“学历”和“职称”来划分?“人才”内涵是否应该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赋予它新的含义?“人才”的定义究竟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

如何给“人才”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一般来说,“才能杰出者”即为人才。而人才学研究者则认为,“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就是人才。”在这里,我们必须同时指出,“德才兼备”是我们多年来一贯坚持的人才标准。

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说,人才具有类别性、层次性、相对性和模糊性。前“三性”,比较好理解,关于人才的模糊性,王通讯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的事物,有时必须清楚,有时反而模糊点好,这要看做什么。在人才研究中,人才这种客体的模糊性,反而可以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励我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企业与人才的关系

所谓知易行难,虽然所有的企业都号称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但能够真正做到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也只有这寥寥可数的企业成为某一行业、某一商业领域的绝对的霸主和领袖。

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讲到:“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决定》提出的“四不唯”,体现了选才理念的创新。它对于建立和完善选才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以上这些都及其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今企业的激烈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毫不夸张的提法。中国《武经七书》中的《黄石公三略》说:“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这句阴谋之论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果将竞争对手的人才全部为我所用,那么对手就会相当的狼狈不堪甚至一败涂地。

目前企业与人才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以前的企业决策人的一言堂向双方协商、探讨、共识演变。爱惜人才与信任人才正在成为一门领导的必修课。专业人才对企业领导人是否能够信任是基于领导人的授权及管理手法,越是专业人才越是看重这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所以才能吸引较同业更多的人才为其效劳。相信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顶头上司也具有这样的管理能力,但是反过头来省思一下,如果主管人力资源的人们都能同样以企业主的心态来面对人才,我认为这样比依靠企业主一人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因为只有公司全体同仁都被当成人才来尊重对待,才能形塑良善的组织文化,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企业的良好运转和良好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模式来确定,有种新的模式就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心理契约”。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规确定人才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人才一道建立共同远景,在共同远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实现人才的自我发展与管理。企业要关注人才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人才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在企业和人才之间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实现人才自主管理,企业与人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和发展。企业往往与人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很少有企业与人才签一份“心理契约”。研究表明,心理契约的不满足将直接导致人才满意度降低,对雇主的信任减少,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减弱,离职率增加。

“心理契约”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企业与人才之间虽然没有通过具体的契约载明,但企业与人才却依然能找到各自的行为准则,并各自自觉地加以遵守。也就是说企业明确每位人才的发展愿望并满足他发展的条件及应得报酬;每位人才工也会为企业竭尽全力地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有能力满足他们的奋斗目标。

“心理契约”实际上是企业与人才之间一纸隐性的契约,其核心是人才满意度。

3、如何促进企业人才的施展

首先应该注重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担负着决策与布署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注定要求领导者要有优秀的素质。这种素质是思想素质、工作能力、个人魅力的结合,如果一个领导者本领过硬、思想纯正,勤于调查研究,善于聆听职工意见,那么他作出的决策和布署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从而,在他的领导下,员工付出的就会有收获,也就会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员工自愿以最大的热忱投身到工作中去,甚至于有利于他积极面对生活,相信企业的未来。如果一个领导素质差,谁也不愿意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干事,到头来,毫无所获,仅仅是因为决策有误,那么员工的积极性是倍受打击的,久而久之,就会麻木。

其次应该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人毕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注重人才,尊重人才,大力开展人才争夺战的时代,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定的韧性,要特别注意以人为本,要把握好人性伸展的尺度,重视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能力,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最后,一个企业要营造尊重人才、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人是为自己不为别人工作的,管理就是让员工看到,他们为企业付出努力,也同时得到回馈。这些回馈可以是奖励,也可以是认同,更可以是成就感。人是因为痛而改变的,如果维持原状比寻求改变更痛苦,人就会愿意改变。举例来说,美国人一直等到油价高到难以负荷,才愿意购买省油的小车。有效沟通的关键在认同,如果事情与切身有关,就会增加重要性。当你的员工或客户开始找寻自我价值时,正面的循环就会开始。要让员工找到说服自己为企业效命的理由。要员工为企业打拼。从关心员工开始真心关照员工的生活,而不是虚应故事。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听员工说话,你会听到意想不到的故事,包括他们生活的问题与担忧。自尊是强而有力的激励,经营企业的秘方就是建立员工的自尊。因为他们看待自己的感觉,与顾客看待他们的感觉相同。如果你的员工不喜欢他们的工作,你的顾客也会跟着转身离去。

小结

古人云:“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中人才资源是一种潜力无穷、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作为管理者要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改革人事制度,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提携人才,保护人才,让人才资源能够生存的环境,让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有雄才大略成大事业的人,都善于使用人才,也能容人才,舍得高价请人才,礼贤下士。

虽然人才重要,但他们是很难控制的。人才多桀骜不训,且身价不菲,敢要高价。当然,留住人才,除了高薪以外,还有别的因素,譬如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燕昭王筑黄金台,就是成功地请人、用人、留人的千古美谈,何妨古为今用。他们有时倒不是看中你的薪酬,而是看中了你对他的价值的肯定,对劲了,白给你干都愿意,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