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对策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04 08:37:00
导语: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对策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贸企业需要大批熟悉WTO规则、精通现代国际商务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的综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然而,与企业现实需求相比,我国严重缺乏这类人才。本文在分析外贸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一、人才需求状况
1.适应WTO规则、熟悉国内外市场运作的外经贸人才短缺。目前,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但是,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主要贸易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增多,贸易摩擦国家和地区有扩大的趋势。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欧盟、韩国修改食品卫生法,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应沉着应对,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市场,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采取种种措施,努力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一支掌握并运用WTO有关法律规则,懂国际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队伍。据了解,我国目前有9000余家律师事务所、11万余名律师。但是,其中懂外文的律师人数不多,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跨国性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2000多人,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更是凤毛麟角。国家经贸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能打WTO官司的专业律师的确不多。一场官司有的能打上一两年,可企业找一个会应诉的律师都难,有的律师连填写调查表都不熟悉。
2.外经贸实务操作、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技能型人才短缺。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而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据调查,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目前,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人,但只有8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以潍坊市为例,全市注册进出口企业1000多家,而全市报关员仅一百人左右,平均1个报关员要承担10多家企业的报关业务量。而一些受访企业认为,未来几年,报关人才的缺口可能倍增,尤其是熟悉合同、申报、运输等外贸环节的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抢手货”。
3.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复合型人才号称“多面手”,在人才市场上十分抢手。例如,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持续走红。而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另外,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的人才也十分稀缺。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研究
1.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学(研)结合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高等学校和企业界的重视,正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课题认为,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来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是进一步办出特色和生成新的增长点的基本途径。目前,很多国际贸易本科院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基本上停留在形式上。多数外贸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和经济效益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上岗操作,学生缺乏真正操练的机会。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依托行业和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2.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内容、实践场所、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的安排和组织实施上对实习单位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将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移进实验室内操作。例如,基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模拟教学软件”的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模拟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从外贸企业的注册开始,完成外贸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定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依次完成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报关公司等各自承担的业务。在操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将自己融入一个团队当中,通过与其他队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工作,从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使他们在模拟实践中强化了操作技能,加深了理论认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
3.要增强师资队伍实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最近,高等院校引进的教师文凭是越来越高,由最初的本科生,到现在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这些教师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践技能明显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实践技能。建议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不仅要看文凭的高低,还要实践技能的具备与否。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放在首位。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据笔者调查,外贸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有些学生在工作以后,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者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贪图享乐,这些都是跟外贸职业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4.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体系除了应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规律外,还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中课程开发可由外经贸界深度参与,各种技能培训内容可由长期工作在该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来确定;师资队伍由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老师组成,专业课可以“双师型”老师为主导,教学管理可实行“学校主管、企业参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体制,实现灵活性、开放性、规范化、多样化等特点,成绩评定,以学生考试成绩与职业资格考试并重,提倡“一张文凭、多张证书”。
总之,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 上一篇:广告人员跨文化培训研究论文
- 下一篇:农业局信访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