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与保留住人才试析论文

时间:2022-11-04 08:27:00

导语:吸引人才与保留住人才试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吸引人才与保留住人才试析论文

摘要]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比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国家在中西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充分领会和利用。本文叙述了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后如何更高地利用人才、留住人才。

[关键词]人才留住人才人才资源开发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无论中国高层,还是西部各省份领导、权威专家,到普通民众,开始趋于认同这一观点。实践业已表明,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既是西部大开发的组成部分,更是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障。

西部能否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支撑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力”。几年过去了,西部大开发已驶上快车道,西部人才资源开发也正在悄然化解“孔雀东南飞”的困境,开始挥臂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一、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状况

1.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分布。2000年2月,国家人事部成立了西部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赴西部11个省区市、东部7个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全面了解掌握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各地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西部人才队伍在地域分布、所有制分布、行业分布、职级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地域分布上,过于集中在少数省会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人才极度匮乏。如青海全省80%的人才集中在西宁市,甘肃省88%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兰州市,四川成都市的人才总量高出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人才总量4倍多。在所有制分布上,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高达85%左右,远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如重庆约为82%,四川约为85%,陕西约为88%,青海、新疆等地则高达90%以上。

同时,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云南省人才作用发挥较好的只占25%,贵州省科研单位中约有30%~40%的人才处于闲置状态;西部一些省区市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GDP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效益不高。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人才流失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外流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从1979年到1999年,甘肃省调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3万人,70%为高级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学骨干,而同期从外省调入的却不足5000人;宁夏自1985年至1995年间,调往外省的专业技术人员5089人,而同期调入2329人,外流人员中,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约占57%;新疆从1979年至1998年,通过正常渠道调出的干部就达4万人,而同期由外省调入新疆的干部仅7248人,调出与调入之比约为六分之一。

2.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西部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有四:一是没有处理好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的关系。有的地方领导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或为了提高某些“指标”,对“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区别对待。例如,西部某高校为了使博士数量达标,对引进的博士每年提供3万元~10万元的生活补贴,而以定向和委托培养方式获得博士学位的原本校教师则不能享受这一待遇,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严重地挫伤了后者的积极性,激化了矛盾。二是没有建立一套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对“公平”问题往往比较敏感,促使人才流失的往往不在于收入的“寡”,而在于其“不均”(不公)。三是缺乏发展事业的物质条件。由于受人才单位所有制的影响,有些单位在人才引进时热情欢迎,引进后则不为其创造起码的工作条件,有的甚至让人才坐冷板凳。四是管理混乱,制度缺乏普适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不执行也是西部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snell模型,我们可以把人才区分为惟一性和价值性都很高的“核心人才”,惟一性高、价值性低的“独特性人才”,价值性高、独特性低的“通用性人才”,以及价值性和独特性都偏低的“辅助性人才”。管理中的“二八”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中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核心人才创造的,因此,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留住核心人才,其他类型的人才则通过市场来调剂余缺。为此,领导者要改变人才单位所有的思想,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人才流动的“鲶鱼效应”来激化人的潜能。

二、我国开发西部地区的人才策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经济建设没有人才不行,但首先要用好现有人才,让他们发挥作用;加快培训长线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用较高的待遇、较丰厚的条件、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等多种方式留住人才。

1.领会和利用相关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人才市场也正处于一个过渡转型期。国家应该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上的政策性倾斜,来促动西部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说,本科以上毕业生到西部工作,从待遇、从经济等方面要给优惠,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到西部去,要创造环境。当东西部人才大致均匀时,再让他自由流动,再让他市场化流动。

国家在中西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充分领会和利用。本地如果没有高科技的项目,没有真正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来了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人才引进也是无效的。引进人才有两种方式:整合本地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

西部大开发,主要还是要靠西部本地的人才。几十年来,国家先后为西部地区培养和调入了一大批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人才,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这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包括大批原来的“三线”企业,聚集了许多优秀的领导人才和科技、管理、经营人才。这些人才同西部地区各方面的人才一样,都是西部地区的宝贵财富。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当务之急是抓紧采取措施,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用好本地人才资源。一是要了解本地各类人才的数量、分布、结构以及发挥作用的情况,摸清底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要立足当地实际,挖掘自身潜力,打破地区、部门界限,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一些大中城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和大批“三线”企业中优秀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要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加快本地区人才开发信息化建设步伐,培育各级各类人才市场体系,把各类人才库建立起来,推进高层次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人才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人才资源共享。二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干人事制度改革。要继续抓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落实工作,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凭素质定去留,以实绩决升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激发现有人才队伍的活力,使各类优秀人才走到应有的位置。三是要用事业留人。要使各类人才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事业可干,再高的待遇也不容易留住人才。对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人才,抓紧进行岗位调整;暂时调整不了的,订出调整计划,积极解决;不宜再调整的,向本人说明情况。还要通过人员调配、双向选择、推广技术、提供服务、完成课题、专项攻关等手段,使西部地区的人才和智力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流动,使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科研院所的人才到需要的岗位上工作,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要用感情留人。各级领导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同他们加强感情联系,真正关怀他们,为他们营造一种心情舒畅、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五是要用适当的物质待遇留人。要尽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制定相应政策,适当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对特殊人才应给予特殊工资待遇,千方百计稳定西部地区人才队伍。

2.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不断壮大西部地区人才队伍。西部地区引进人才,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除了组织调配,还要把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和舆论宣传结合起来。要加大宣传引导工作的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人才、各界有志之士,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组织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西部的基层去,并将其中优秀的毕业生,作为适当级别的后备干部跟踪培养。继续研究制定灵活的人才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吸引国内、国外真正的人才到西部地区施展才干。依托大中城市、优势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能源交通、化工冶金、旅游环保、基础设施等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项目广泛吸纳人才。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各类人才到西部地区短期服务、承担项目或者业余兼职。要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队伍紧缺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自主用人机制,以利于引进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在国有企业中探索知识、技术与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才开发投入的资金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保证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足额到位,并形成增长的机制,实现投入与产出效率的最佳化。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单位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全国其他地方也主动出台政策助西部人才资源开发一臂之力。比如,北京就出台这样的政策,北京人到西部工作可不迁户口,为北京人才支援西部大开发解除了后顾之忧。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和档案可转到工作地区,也可转回原籍,由工作单位或原籍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出具有关证明,协助其办理落户手续。对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适当提高工资标准。

但是,我们是否曾注意到,从一些人才政策对比看,东部的人才政策往往比西部更优惠更开放,之所以很多人才纷纷西进,客观上讲,政策并非决定因素,从四川发放“绿卡”可见一斑。其实不仅四川实行“绿卡”制,很多西部省份都有这一制度,而“绿卡”更是东部多年前的产物,已显过时。事实是,拿到“绿卡”之前,这些人才以及很多人才已经在当地工作多年。“绿卡”只不过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与当地人同等的“待遇”而已,其实,能不能拿到“绿卡”似乎显得并不那么迫切,也与他们是否留在当地工作没有决定性关联。西部对人才吸引力究竟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西部的发展机遇,也是人才大展身手实现抱负的发展机遇,很多人才不会轻易放过,自然西进,寻求更理想的用武之地。

所以说,用政策“换”人才,不是长久之计。政策会越来越“毛”,会渐渐失去吸引力。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优惠政策究竟能把西部的人才高地筑多高?就算一时筑起来,如果没有完备的人才市场机制,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这样的人才高地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发挥多大作用?这样的人才高地注定不可能长久,虽能迅速隆起,也必会迅速沉陷。实践之中,西部对此有了清醒地认识,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