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0 03:58:00

导语:经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论文

【摘要】: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中企业间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企业间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竞争最终在于对人才的获得与开发。文章就先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下合肥市实施人才战略的必然性及目前影响对人才的吸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合肥;人才

一、实施人才战略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的来临凸显了人力资源的作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是掌握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载体,所以人力资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由于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等问题突出的影响到安徽特别是省会合肥的经济发展,安徽省也早在2001年度就提出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规定,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文章就针对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点建议。

二、影响人才吸引的因素

1.人才在选择城市时看重的是城市的整体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讲,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居中靠东,连南接北,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合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遍读合肥的历史可以发现,其发展始终离不开水,但是与经济优势相毗邻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尽管合肥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其发展速度仍就缓慢,经济优势不够明显。目前,合肥从创意采用"引湖入城"策略到建设"湖滨城市"的策略,避免应即沿湖发展的过重负担,城市和环境都比较容易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湖滨城市"的发展构想。在经济环境方面,合肥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如下表)。2004年合肥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47和37个,而在05年度其外商投资企业为零。2006年度,合肥的GDP总值达1073.86亿元,增长17.5%,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实现了赶超山西太原的目标。可以发现,合肥的经济实力和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虽然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但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沿海开放城市普遍的迅速崛起相比较,合肥发展相对速度缓慢,经济优势不明显。

2.人力资本质量分析

(1)人均受教育程度还不够高。从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所揭示的每十万人拥有受教育程度人口统计结果来看,安徽在大专及以上、高中和初中三项指标上均排在中部六省的最后一名。从6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安徽为6.98年、山西为8.02年、河南为7.72年、湖北为7.77年、江西为7.55年,仍然排名中部六省的最后一位。

(2)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尽管合肥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合肥目前是国家唯一确定的科技创新城市试点。合肥现有全国知名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也有很多大专、高职院校,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同时合肥与中部的副省级城市武汉相比,高校及科研院所还不够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技术与拔尖人才极少,未形成强有力的核心优势。合肥应当充分发挥独特的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最具有吸引人才的因素--薪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首先需要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然后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合肥多数企业给予员工的福利待遇相比之下不够完善,特别是政府对教育支出的比例不够高,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设备不足以及科研条件差均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学术带头人与教学科研骨干流失现象严重。

4.企业的用人观念和行政条框也影响人才吸引和人才潜力的发挥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希望在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充分自由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这也是南方的一些城市在吸引人才时具有优势的原因之一,因为在那里具有体制优势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人才使用的主体,用人观念和管理方式较为先进。但是在合肥,由于处于中部地区,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小生产者传统观念影响,重视人才观念,还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中,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强,未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处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用人制度上仍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只唯职位、学历和职称,不惟品德、知识和能力,管理多、服务少、重使用、轻培养、管理水平不够高。正是管理中存在的条条框框阻碍了人才的吸引,造成许多优秀人才的缺失。

三、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1.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环境

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创造、优化一个由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构成的人才生态软环境来达到拴住人心的初级目的,进而做到"以才兴业、以业聚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同时,充分运用"二八"规律,集中优势资源,先形成相对于周边的独特局部比较优势,进而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深化这种比较优势。同时合肥要进一步提高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力和吸聚能力,培育全民创业意识、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动,以增加民营经济的比重,提高经济的活跃程度。

2.加快人才引进方式改革的步伐

(1)作为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应依托合肥高新区和开发区,实施教育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的追求和启动,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充满创新活力的"先行城市"的奋斗目标。在立足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的基础上,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突破口,通过切实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培育和造就一支在各个领域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并能参与全国以至国际科学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2)政府要优化环境,提高效能,落实政策。对于全国重点院校本科或者硕士学历以上人才,可以实行先落户后找单位,先工作后办手续,给企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权,可向市政府备案,无需审批。

(3)尝试走出国门,开展在境外招聘人才的工作,全面打造面向世界的吸引留学人才的"绿色通道",积极开发留学人才资源。同时,创造良好、宽松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构筑"人才归巢"通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3.推进教育资源重组,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构造市场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教育培训体制,大幅度提升劳动力素质,进行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除了继续发展普通教育外,应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更能适应技能要求变化的实用性强的培训体制,完善技能承认制度,提高人才开发能力。

(1)大刀阔斧地重组现有的大中专教育资源,尤其是中专和师范,引入多元办学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兴办各类专业实用人才的教育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推进继续教育,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城市",充分发挥合肥科教文化优势,构建合肥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打造产业界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相结合,巩固和提升合肥的科教城市地位,培育创新文化,使合肥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全国科教中心之一。

(2)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利用自己的职工培训设施或者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同时,政府在税收、利息方面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一力著.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白雪.构筑北方人才高地--对大连市人才战略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4,(3).

[3]杨杰.创造特色舞台托举安徽未来[J].决策咨询,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