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农业资源矛盾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28 09:29:00
导语:人口与农业资源矛盾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较低,山区居住分散,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今后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仍然放在农村,努力做好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弱智集中区的优生优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和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加快改变特困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关键词]人口生育;利益导向;对策研究
一、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意义
我国人口仍然面临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四大压力常常相互作用,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区域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对策,不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对建设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人口生育与利益导向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造成人口压力过大,进而增加耕地面积,又造成森林急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气候异常、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难以消除的生态后果。
(一)建设用地增大,可利用土地急剧下降
随着区域的能源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日益提高,造成过度的资源消耗,损害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数量和需求量的增加,矿物资源必将越来越稀缺,其价格也将日益昂贵。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消耗率过高,终究会超过资源的供给能力。因此,必须努力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节约使用资源,使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协调。我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其意义尤其重大。
(二)人口政策与人口观念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习惯势力,由此束缚了改革开放步伐,丧失了不少机遇。政府职能交叉错位,工作效率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迟缓,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不能很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人口与资源宏观管理。人口政策不到位,落后贫困地区又无条件很好执行。加之政府长期实施的人口体制与经济体制没有很好结合,分布分散的农村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大、法制环境不健全。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相当多的缺陷,不依法执行人口政策、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还比较多。尤其是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政府承担调整人口与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弱化。而不能简单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逐步克服人口与资源问题,造成滞后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长期看,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与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一是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形成了对耕地保护的压力并主要表现为耕地供求矛盾。二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总量需求的压力。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土地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主体,随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空前加大,特别是以退耕还林、防治沙化、保护湿地等为主体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及其他生产性用地将带来新的压力,土地利用规划是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合理配置土地、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四)人与环境资源的问题比较突出
自然生态较为脆弱,我国大多数经济上不发达的地区都处于生态脆弱地带,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与我国大多数地区一样,表现为:第一,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索取导致有限的资源迅速减少乃至枯竭。山区耕地资源十分紧张,95%的耕地面积为不同坡度的山地,由于坡地比例较大,土薄质差,机械化难以推行,水利化难度大,高原缺水,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第二,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日益退化。如一些地区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毁林开荒,过度的砍伐,形成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落后地区人口贫困化。第三,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由于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开发,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
(五)经济发展与有限投入的问题突出
我国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结构单一,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不畅;经济水平低决定了收入水平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经济发展与需要大量投入的矛盾成为我国调整人口与资源结构和发展经济的制约瓶颈。一定区域人口与资源结构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同时也总是要受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在分析人口与资源结构的历史成因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人口与资源结构的现存因素,对于人口与资源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稳定、保持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今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基本取向。
三、完善我国生育利益导向的对策
我国只有实施政策牵动,行政驱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广大计生户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生活上保障,心理上平衡,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严控制人口
我国千方百计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坚持“三个一”领导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放在农村,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限制二胎,杜绝多胎,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
(二)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教师工资和按学生人数平均的公共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要确保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我国基本完成“普九”的情况下,及时把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二年制的目标推进,重视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我国中小城市和县城都要积极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实现城镇劳动就业与人口城市化的同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倡自主择业。实施就业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空间合理流动。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城市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逐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各种保障制度。
(四)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
加强基本医疗,发展保健医疗,尤其要重视重大疫情的预警防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机制的建设。加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多发病、地方病和城镇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运动,建立全新的公民健康观念。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宣传教育
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是用奖励优待的办法,提倡和鼓励群众少生孩子、脱贫致富的一项利益导向政策措施。在推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倡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宣传工作要深入细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把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办法程序、承办部门、兑现地点等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诉群众。通过广泛深入、耐心细致地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要求,了解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转变群众旧的婚育观念,使他们懂得少生或生一个女孩同样在老年时会生活得很好,经济有保障,从而坚定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决心。
(六)依法行政,加大监督力度
提高各级领导对落实优惠政策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切实把兑现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以赢得广大群众的真正拥护。建立一套开放有序的监督制约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自上而下综合考评,从组织上保证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协调和落实工作。计生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如教育办、扶贫办、保险公司做好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三结合、计生保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工作。
- 上一篇:劳动力资源与能源安全论文
- 下一篇:旅行社人力资源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