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道德素质研究
时间:2022-10-16 08:32:00
导语:领导道德素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领导干部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在一定社会生活基础上,通过社会的教育与管理,通过领导干部积极能动地从事领导活动而逐步形成的。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其构成要素,一般地包括领导干部道德认知、领导干部道德情感、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和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即由知、情、意、行的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结构。
1.领导干部道德认知
领导干部对其全部活动中存在的道德现象、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与理解,就是领导干部道德认知。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是领导干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基础,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是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一事当前,要从道德价值上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判断力,有了判断力才能帮助自己选择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并将自己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可见领导干部的道德认知水平越高他的道德判断能力就越强,就越有可能择善拒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其次,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是发展领导干部道德情感和领导干部道德意志的前提。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这句话就说明了认知是情感的前提条件,认知愈深刻,情感就愈能得到升华。一个领导干部有了对伟大祖国的深刻认识,才能产生浓厚的爱国之情;有了对“科教兴国”战赂的深刻理解,才能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具有坚强的意志。所以,领导干部道德认知的过程,既是对道德知识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的过程,又是其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信念形成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道德认知作基础,道德素质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领导干部道德教育中必须把提高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水平放在首要位置。
2.领导干部道德情感
领导干部道德情感是领导干部依据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标准对其全部活动中存在的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当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与领导干部道德标准相一致时,便产生积极的体验;如果两者发生矛盾,便产生消极的体验。领导干部道德情感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重要构件之一,领导干部道德情感在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评价、调节、信号作用。领导干部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同时,领导干部道德情感可以同领导干部道德认知结合,增强或减弱领导干部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道德意志。
领导干部道德情感是领导干部道德认知的催化剂,是领导干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因素,对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具有强化作用,对领导于部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源泉。因此,在领导干部道德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道德情感的教育和培养。
领导干部道德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结构上看,主要有是非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羞耻感、事业心、同情心、自尊心;等等。一般说来,随着领导干部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深刻体验,领导干部道德情感的内容也会逐步扩大和丰富。这种道德情感的复杂、丰富和深刻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由情绪到情感再到情操的递进过程,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操是情感的升华。对领导干部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帮助领导干部把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情操,从而形成稳定的、高尚的道德素质。
3.领导干部道德意志
领导干部道德意志是指领导干部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努力和坚持精神。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构成具有积极的功能。它能根据领导干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立道德行为方向和方式,并且自觉地排除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障碍,使领导干部为实现其道德目的而长时间地进行不懈努力。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道德意志或道德意志薄弱,其道德认知就不能转化或很难转化为道德行为,更不能或很难形成和保持其高尚的道德素质。领导干部敢不敢于排除干扰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敢不敢于不伯打击报复与歪风邪气作斗争,都表现出领导干部的道德意志水平。因此,锻炼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对领导干部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领导干部道德行为
领导干部道德行为是领导干部在其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行为,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领导干部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领导干部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都属于领导干部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选择,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认知阶段,而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只是具有某种道德素质的愿望和动机,而不具有某种实际的道德素质。因此,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构成的四个要素是有机的组合、缺一不可。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水平主要取决于这四个要素能否调协、和谐地发展。当然,四个要素发展水平总是有差距的、不平衡的,但是如果差距太大,比例失调,就会造成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结构的缺陷,阻碍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甚至形成不良道德素质。
二、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现状
与一般的人才相比较,领导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而领导干部的这种地位、责任、功能与作用的发挥程度与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水平密切相关。
从整体上考察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现状,其主流是好的,是一支不断进步的好队伍。但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确有一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总的表现是:
1.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正确与错误并存
领导干部道德认知是一种对是非、好坏、善恶、真假的行动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在领导干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领导干部道德认知直接决定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选择,并且,不同的领导干部道德认知将产生不同的领导干部道德情感、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和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目前,领导干部道德认知(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的集合)的整体状况是:正确与错误并存。
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认知主要表现在:首先,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道德概念是比较明确的。他们主要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个人体验掌握领导干部道德概念,反映领导干部道德的本质特征。他们不仅能分清什么是善与恶、公与私、诚实与虚伪等界限,而且根据学习的概念去评价自己与别人,分析周围人们的行为,揭示其本质,鉴别其优劣。其次,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道德评价能力具有自主性和一定的深刻性。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拓展,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较高。再次,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道德信念是稳定的、成熟的、正确的,一方面初步树立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坚持传统的道德观念。
少数领导干部错误的道德认知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领导干部道德概念模糊,如在对待“官与民、权与责、义与利、权利与义务、德与法、善与恶、丑与美、荣与辱、自由与纪律”等概念上认识不清,导致盲目行动;二是少数领导干部道德信念不够稳定,对优秀传统道德不愿接受;三是少数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标准不清,不是以“三个代表”标准来评判领导干部行为的是与非、得与失,而是以官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利益的多少来评价,由此导致少数领导干部对实际生活中的新旧道德冲突辨别不清。有的领导干部在“更新观念”的口号下,把资产阶级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性自由”、“性解放”等当作新观念、新道德奉为至宝。
2.领导干部道德情感:积极与消极交错
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是一系列待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具有生动的感情形态,最容易为周围的广大群众所感受到;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大公无私,是否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是否勤政廉洁、办事公道,等等,广大群众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正是通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因此,领导干部积极的道德情感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是感染和吸引人民群众、使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领导干部道德情感的总体特征是:积极与消极交错。
领导干部积极的道德情感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热爱科学,他们能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解决好个人与群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善于把消极情感引导到积极方面来,如自卑感、恐惧感、挫折感、过失感等,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少数领导干部消极的道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在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冲突面前,错误地引用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原则,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逐渐淡漠或者根本忘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情感。
3.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坚强与薄弱同在
领导干部道德意志是指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不正确的道德动机,排除内外困难的行动决定。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在领导干部道德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道德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虽然有了道德认识,也有道德行为的愿望,但由于意志薄弱,而不能作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来。有的领导干部即使有了道德行为,但由于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而不能持之以恒。目前,领导干部道德意志总的情况是,其道德意志发展是不均衡的,其道德自制能力也各有差异。可以说是坚强的道德意志与薄弱的道德意志同在。
领导干部坚强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自制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具有明确的认识;在行动中抱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消极错误的东西有较强的抵制力;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轻易冲动。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不为诱惑所干扰。当目标选定的,他们就能坚持如一,不动摇。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他们能够自觉地同自己的消极情绪作斗争,如克服惰性、胆怯。在困难的环境中,他们不仅表现出最大的忍耐性,而且能够积极创造条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以,在这种坚强道德意志的支撑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持马列主义信仰不动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奋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迎接人生历程中的各种严峻的考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远大的人生目标,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的人生价值,以积极进取为根本的人生态度。
少数领导干部薄弱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在选择目标时犹豫不决,不明确要选择什公样的目标:在道德行为和自我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和国外的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道德流派的观点时分辨能力差,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这就导致少数领导干部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环境道德意识,忽视人类生存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竭泽而渔”。
4.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规范与失范并行
领导干部道德行为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它包括道德行为的方式和道德行为的习惯两个方面。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方式是实行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习惯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使道德行为成为定势。目前,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基本状况是: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规范与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失范并行。
领导干部规范的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能注重把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统一起来,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如责任感强的领导干部对党交给他们的工作积极负责、认真完成;他们关心集体、他人;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能自觉地认识到个人的历史责任,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实际中去,把认识和行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再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和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他们能够较快地发现自己的道德缺陷,意识到其危害性,并在行动中坚决加以改正,逐步形成了优良的行为习惯。
少数领导干部失范的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权力生活腐败化。第二,物质生活享乐化。第三,文化生活消极化。第四,社会生活庸俗化。第五,家庭生活逐利化。
三、影响少数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低下的社会原因
少数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党、国家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影响少数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低下的社会原因主要有:
1.多元价值目标的冲突和碰撞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腐朽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家长制作风等,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又由于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每个人似乎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谁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甚至封建主义价值观并存,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导致道德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甚至迷失,因而更容易使人产生迷惘和困惑。
这种多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到领导干部道德领域,导致少数领导干部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领导干部道德失范。比如,对领导干部究竟是“父母官”还是公仆、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问题的认识,就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领导干部不是民之父母而应该是人民的儿子,不是“一家之长”而应是人民的公仆。他们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而不是在人民群众之上,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宰。这才是社会主义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观。但受消极落后的价值观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紊乱并进而影响其道德素质。
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本质和主流。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消极东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是商品经济原则同党性原则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如竞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动力。它最主要的是具有排他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也不例外。而党的宗旨则要求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这就使少数领导干部产生了困惑,认为市场原则与党性原则是矛盾的,以至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不知如何去坚持党的宗旨。
二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冲突,容易导致少数领导干部作出错误的道德价值选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是,怎样更新道德观念又不能不加以引导。在清除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斗争中,又往往会出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思想阵地的情形。因此,在少数领导干部头脑里容易发生道德冲突,出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含混不清的现象。新旧道德观念交织在一起,使少数领导干部产生了道德迷惘,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认为党内同志关系、党与群众的关系、上下级关系,统统是等价交换的关系、金钱关系,从而造成价值观上的错乱而无所适从,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把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权力,变成等价交换的商品筹码,出现权力和金钱之间的肮脏交易,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取代了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丧失了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
3.“权力本位”文化传统的渗透
“权力本位”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其存在前提是政治的泛化,亦即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一体化。在这种环境中,国家政治功能无限膨胀,无限覆盖,而社会自主空间则极度狭窄,社会经济功能极度弱小。在政治覆盖一切的社会中,权力就成为最活跃最有价值的生存工具和生活杠杆,由此便产生了权力本位的政治文化现象,在政治道德上也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一现象的产生,从表层看,主要是由于专制体制下权力能够直接操纵社会分配和兑换社会利益;从深层看,主要缘于小农自然经济这一依附型生产方式。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权力本位的思想意识逐步得到克服。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又由于民主集中制没有有效地贯彻实行,使权力过分集中到个别领导者手中。权力过分集中的一个重要弊端是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特权现象以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软弱无力。这不仅阻碍着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发展。
4.社会调控机制不健全的影响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社会调控机制不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社会赏罚等精神力量进行调控。这种精神力量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强有力的社会控制监督和领导干部的“良知自律”的自我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政治和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某种强制性,应领先国家强制力发挥调控的作用。
目前,对我国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调控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均存在不健全的问题:首先,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社会调控机制作用发挥有限。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价值观的新旧交替正在进行,统一而又有权威的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标准难以很快建立。多种道德思想和多元价值评价标准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调控机制难以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次,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制度保障有待建立。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就是一种偶然的力量,是一种只在领导干部的某些个体中发挥作用的善,而不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品质。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只有获得制度保障,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5.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滞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均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诸多变化中,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
第一,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内容不清。一方面,对什么是领导干部道德,它包括哪些内容,事实上处于某种似是而非的认识与理解之中。这里的“似是”,是由于领导干部道德实际上被夹杂于一般道德、职业道德的规范当中被人们加以把握的,这就忽视了领导干部与一般社会成员不同的道德要求以及领导职务并非某种职业的特点;这里的“而非”,则表明隶属领导干部所特有的道德规范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定,社会在推出一系列“医德”、“商德”、“家庭道德”、“公德”等规范要求人们遵循时,表现为道德导向的“吏德”却缺乏界说。另一方面,一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吏德”规范、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是非、对错的难以确定性,以致使诸多领导干部在可以清醒地明了怎样做一个“经济人”的同时,却无法清醒地明确怎么做一个“道德人”,由此,也使他们难于以确定的、具体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第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要求不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领导干部却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人为地混淆了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超前性与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现实性的界限,把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同一般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相提并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等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作为不切实际的东西加以否定和批判,这就导致了某些“吏无吏德”、“官无官责”的消极现象,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第三,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措施不力。主要表现为试图通过纯道德手段达到道德约束的目的。这种想通过非强制的手段达到强制性要求的结果,一是促使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走向了道德说教;二是使领导干部的道德约束走向了虚无化;三是导致领导干部道德越轨的无惩治化状况。
总之,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作为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要求,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很显然,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好,那么人民群众自然就会真心诚意地拥戴和支持他们,达到上下同心,官民同德,那里改革的顺利推进,发展的欣欣向荣,稳定的持续实现,就有了可靠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群众基础。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不好,人民群众就会失去信心和积极性,那里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会成问题。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①龙静云:《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李君如:《中青年领导干部紊质教育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③张孟义、喻承久:《官德论》,武汉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④吴祖明、王凤鹤:《中国行政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龙静云:《论社会主义权力道德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⑥尹杰钦:《对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第12期。
- 上一篇: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方案
- 下一篇:选聘高校毕业生任职通知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