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工职业化管理思考
时间:2022-09-25 05:51:00
导语:农电工职业化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东省临朐县供电公司现有18个供电所,36个专业组,542名农电工。今年以来,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研究探讨农电工管理的新机制、新思路,因地制宜整合电工组设置,形成了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的管理模式,保持了农电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形成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探索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农电工队伍管理的新路子。
一、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动因
在农电体制改革初期,电工组管理模式在农村用电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农电工管理在诸多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电工组以台区为单位管理,农电工集营销、服务、检修、维护等业务于一身,业务通而不精、专业懂而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管理职责交叉,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监督和管理乏力,安全问题突出,远远不能适应农电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其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电工服务村级用电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原来由电工组综合管理村级用电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农电管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三,从农电体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业员工和农电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农电工的身份和性质似乎决定了他不是专业管理者,农电工上班是电工,回家是农民,他们在完成其承担的电工任务以后,仍然可以从事田间劳作和其它事务,这样无法把他们与企业员工划在同一条线上,从而使得农电工的管理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要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管理迫切需要创建一种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农电工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实施农电工队伍职业化管理
**年,临朐县供电公司在东城供电所进行试点,将原来农电工一职多岗、分线包片的管理模式,改革为供电所对农电工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将原电工组农电工分为配电组、营业组,修订完善各专业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明确各专业组和各岗位的职责,设立以客户服务室为枢纽,以配电组、营业组为主体的“一室两组”专业化管理。全县成立专业组36个,办公地点设在供电所,新建和扩建高标准客户服务室18处。客户服务室主要负责客户用电咨询,受理客户业扩报装、紧急抢修、投诉举报、电费管理,供电所日常内务等工作;配电组主要负责供电所所辖设备与线路的运行、维护、巡视、检修、紧急抢修等服务,业扩报装的勘查、施工,电费收取等工作;营业组主要负责业扩装表接电、营业普查、计量管理、用户抄表等工作。对供电服务半径大的专业组,在原电工组处设立了急修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设2到3名农电工,服务点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系统农电工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可靠、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主动引导消费、善于经营管理、匹配农电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实行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激励、约束“三大机制”,全面规范农电工管理。
1、建立培养机制。根据各供电所人员状况和定员、定岗需要,每年制订农电工需求计划,从社会、职业学校及本公司职工子女中招聘后备农电工。人力资源部为新招聘农电工建立个人档案,与教培、生技、营销、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新聘农电工和上岗农电工分别进行培训。后备农电工,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中心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内容主要是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电业安全与作业技能,电力安装、检修工艺标准,电力法规及职业道德等。培训形式采取封闭式,培训老师由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工担任,培训不少于300学时。培训结束,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合格后,根据各供电所的需求情况,将他们分配到供电所进行实习锻炼,实习期满(半年),经过进网作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农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正式上岗;在岗农电工,统一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组织培训,每个农电工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年举办三至四期农电工脱产培训班,每两年将农电工全面轮训一次。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进步快、有培养前途的农电工,根据岗位需求,选派参加省、市公司及高等院校的专业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改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在技术比武中成绩突出的农电工,公司予以表彰奖励。
在进行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公司建立由专业组、供电所、乡村电管部、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农电工人才发现和培养网络,成立优秀农电工人才库。人力资源部对纳入人才库的农电工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察,根据表现和工作实绩决定去留。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农电工管理岗位竞争上岗,采取业务考试、现场问答、群众评议等形式,将业务能力特别突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农电工选拔到副所长或所长等领导岗位。
2、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典型激励。公司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农电工评选活动,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的农电工,给予表彰奖励,适时树立优秀农电工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农电工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引路作用。二是竞争激励。农电工每年进行一次竞争上岗,由高到低排列名次,按实有农电工人数的5%确定淘汰数额。三是目标激励。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由各供电所逐月对农电工进行考核,完成任务目标的进行奖励。四是物质激励。按照职业化的管理与职业化的收入紧密配套的原则,与每个农电工的工作量、质直接挂钩,制定实际合理的工资结构。同时,落实农电工劳动保护待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电工给予一次性重奖;对选拔到所长岗位的农电工,准许其享受与在册职工相同的分房待遇;对在公司及省、市以上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者,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选聘到所长岗位的农电工,其工资按所在供电所上一年农电工年平均工资40%的比例发放,享受岗位补贴和在册职工相同岗位的岗位工资及各种奖励;选聘到一般农电管理岗位的农电工,其工资按所在供电所上一年农电工年平均工资40%比例发放,享受岗位补贴。五是参与激励。赋予农电工参与企业管理、参与工作决策的民主权利,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与在册职工一样享受合理化建议奖。六是爱心激励。公司加强对农电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建立农电工生日档案,发放由经理或书记签发的员工生日贺卡并赠送礼品;工会建立农电工弱势群体档案,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对受到突发性灾难的农电工,由爱心基金会和公司给予救助。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公司制定完善了农电工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管理流程图,先后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28种,并及时印制下发,使广大农电工能够学习领会和全面掌握标准化作业和专业化管理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乡村电管部根据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标准及公司下达的供电所生产、经营、管理及应急工作等任务的要求,按照安全及设备管理、资料管理、营业管理、日常管理几大部分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内容与考评标准。每季度末进行考核,并对考核情况予以公布,考核结果与农电工奖酬挂钩。供电所对各专业组和客户室的考核,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经营情况、优质服务、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考核结果认真记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记录,并与农电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各专业组将台区设备及线路的维护、线损管理、电费回收等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农电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农电工聘用上岗后必须按照劳动合同履行职责,农电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合同,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供电所,否则将按合同追究法律责任。因生产经营或技术条件等原因发生变化,需与农电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农电工,经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如因公司自身经营原因或农电工年龄原因解聘农电工,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四、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效果
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后,实现了对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农电管理由专业化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专业组对组内每项专业工作都实施了从计划、实施、总结、考核等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如对台区配电变压器、配电室(箱)的巡视和漏电保护器的测试,不仅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专业组设立了专门记录,而且在配电室内还设立了巡视、测试登记簿,强化了对农电工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农电管理成本。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设置专业化机构,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农电工人均管理户数现达到700户以上,平原区域有的达到1000多户。“三大机制”的出台,从农电工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及监督约束等方面进行了细化、量化和规范,针对性强,农电工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队伍总体素质和农电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减人增效。
增强了农电工的责任意识,农电工专业特长得到发挥。过去实行农电工分片管理,电工集抄表、收费、维护、报修、管理等工作于一身,工作劳动强度大,样样难干好。实行职业化管理后,农电工靠能力和业绩展开公平竞争,工资待遇拉开了差距,极大的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增强了农电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农电优质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根据省、市公司要求,500名农电工全部加入了社会养老等四种保险,使农电工老有所养,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极大的稳定了农电工队伍。公司通过实施“三大机制”,打破身份界限,不拘一格用人,不断将有能力、素质高、业务强的农电工推举到管理岗位,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服务标兵王运福和优秀农电工所长冯恩亮等一大批先进农电工典型。目前,公司已有2名农电工担任了供电所长,5名农电工走上了副所长岗位,有23名农电工从事农电“三员”管理岗位,有15名农电工从事变电运行管理岗位。■
- 上一篇:农电人力资源发展思考
- 下一篇:农网改造对农电资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