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11-16 04:37:00
导语: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的“企”字若去掉人字头,则为“止”,即企业若缺乏人的智力驱动,势必呈现终止状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超越了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的源泉。2003年,我国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家公司重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人保财险、中国人寿海外上市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一背景下,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应当尽快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分析和解决当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识才、用才、塑才和留才机制。
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活动对知识的“依赖”,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劳动者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是——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将演化成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有价值的要素,成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资源。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证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已成为边际生产力增长的支撑点,高素质的劳动力所提高的生产率将抵消寻找廉价劳动力的任何优势。形势的发展对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人事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发生一些深刻变化。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柔性化。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将逐渐被网络化组织所代替。与此相适应,原来金字塔式的刚性管理,开始转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原来的强制命令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越来越难以凭籍权力来维系,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变得更像“盟约关系”。其次,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幅度、裁减冗员,从而使组织的结构更加紧凑,运营变得灵活、敏捷,提高效率和功能。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幅度,让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员工发挥才能的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自我,发挥创造力。再次,员工需求不断多元化。管理是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上的,在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取得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了,企业对人的管理将越来越难。尤其是在保险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很难用机械式管理来控制,所以,强调员工内在因素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客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紧跟时代节奏,研究人力资源的自身需求、价值取向和心理意愿,掌握其运行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飞跃。
第三,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是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建立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是国有控股保险公司适应保险市场国际化竞争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后,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国际公众公司,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得以确立和运行,实现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然而,重组改制和海外上市仅仅是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第一步。如何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组织架构的科学化、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如何构建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用好、用活公司的战略资源,如何推进创新型人才战略,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解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多不能少”等老大难问题,都是改进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真正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当前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观念僵化,制度落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视为资源,但目前仍有一些人还停留在把人仅仅视为成本的传统人事管理理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因事择人、重事不重人的传统人事管理理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潜能,而有的同志仍把人视为经济人,在管理上多采用“管、卡、压”的方式。
二是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性。若以塔型来形容人才队伍的结构,那么目前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不仅缺乏构建“塔尖”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而且需要大力加强铸造“塔基”的多类型、素质优良的整体人才队伍。一方面,优秀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低层次员工却形成了大量冗员,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的现象并存,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员工淘汰机制不能市场化,减员分流渠道不畅,这势必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致使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与员工之间产生一种不对称的淘汰,人才总体结枯的调整无法迅速进入市场调节的良性循环,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单一性。(1)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追加投资相对太少,教育经费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2)员工培训方式单一,大多只侧重于短期在岗培训,缺乏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和高素质的授课人员,培训质量很难保证;(3)员工培训内容单一,绝大部分培训都是“现用现学”的业务培训,忽视了对员工在思维方式、经营理念、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和灌输。在向股份制公司转轨的过程中,老员工的知识需要调整、更新,新员工的业务技能需要积累、提升,熟悉保险与资本市场运作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大力培养,员工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员工绩效考评的模糊性。具体表现为:国有保险公司传统的人事考核侧重于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察,主要是沿袭国家有关干部考核的做法。原有的考评办法缺乏量化指标,员工不能完全了解业绩考核流程,业绩考核指标权重和具体分值的含义比较模糊,在操作上仍有感情的因素。同时,人事部门采取组织安排的做法,对多数员工“一岗定终身”,制约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
五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国有保险公司的收入分配仍以国家的工资总额计划管理为基础,薪酬水平在与外资保险公司和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人才争夺中缺乏优势。员工的利益风险与岗位责权不对称,责权利不统一,奖惩不对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分支机构追求经营效益的动力不够强,单位与个人之间没有建立内在一致的驱动关系,两者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受计划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的限制,国有保险公司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冗员”的出口渠道不畅。相反,当优秀员工提出辞职时,又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挽留,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保险行业是人才稀缺的行业之一,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参与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刻不容缓的任务。
对策与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应根据这一指导原则,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识才、用才、塑才和留才机制。
(一)识才——建立人才选拔机制。
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公司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二是从大处着眼,适应未来的需要。管理者在识别人才时,不能只见一端而不见全貌。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主要看大的方面,不必求全责备。况且,人的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依其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可能有的能力为10分的人做出了20分的实绩,或能力为20分的人只能做到10分的实绩,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出色。同时,选才不只是为了填补空缺,光看现有才能也是不够的,必须看其是否有成长与发展的潜力。选才不仅要着眼现在,更要考虑未来公司发展的需要。三是大力推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是。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员工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推行以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人才选拔机制,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有效匹配,进一步推动员工队伍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对重要岗位人员必须定期轮换和交流。
四是积极实行淘汰制度。哈佛商学院的库克教授曾经提出了“人才创造周期”的理论,认为人才的创造力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呈现出一个由高到低,达到巅峰后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其创造力的高峰期可维持3至5年。人才创造周期可分为摸索期、发展期、滞留期和下滑期四个阶段。所以,在衰退期到来之前适时地变换工作岗位,便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为彻底解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人才周期理论,实施优胜劣汰制度,将那些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及时坚决地淘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时刻充满活力。
(二)用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创造员工满足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激励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永恒主题。
激励有多种实现形式,其中薪酬是最为重要的。要使薪酬具有最好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就必须进行高明的薪酬设计,在设计时尽可能多地考虑一些激励性因素。广义来说,员工的薪酬可以划分为两人类: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主要包括:组织提供的报酬、津贴和晋升的机会以及来自:厂同事和上级的认同。内在报酬是与外在报酬相对而言的,它是基于工作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等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报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得到最大的满足。
股权激励是薪酬激励的一种有效形式。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然而,由于受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影响,经营业绩曾经持续下降。1991年亏损额达到3亿多美元,到1994年总计亏损达18亿美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95年夏天,该公司果断地实行了员工持股制。员工掌握了公司55%的股份,作为交换,他们放弃了将近50亿美元的工资与薪水。员工持股确实产生了奇迹。持股制硬是把联合航空公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不仅使公司摆脱了巨额债务,而且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由于受到国内目前有关政策法规的限制,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实行全员持股仍然还存在一些政策和法律障碍。不过,我们可以采取渐进的过渡办法。首先,在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各省级分公司和总部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中实行股权增值计划,然后逐步向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推行,待政策许可并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再推进到普通员工。
(三)塑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追加物质资本投资,其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而追加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任何组织应变的根本之道就是学习,一个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好。竞争对手能够复制你的增长和加速策略以及采用的所有常规管理方式,但是他们不可能复制你们企业的创造力。因此,只有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人才队伍的创建,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共同体,才能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公司,运行规律发生了重大转变。要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旧框框,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应当紧紧围绕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积极贯彻专家治司、技术立司、知识兴司的方针,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增强培训效果,着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实施“人才强司”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培训模式一是三级培训模式,即总公司对省级分公司的培训、省级分公司对地市分公司的培训和地市分公司对区县支公司的培训。二是岗位培训模式,包括岗位专业培训、岗中培训、专家培训和国外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重点是技能培训,培训原则应该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三是系统培训模式。包括理论培训、实务培训和案例培训等。
(四)留才——建立人才发展机制。
人才是利润最高的资本,能够留住人才的公司才是最终的赢家。因此,要认真探索一套靠待遇留人、靠感情留人、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人才发展机制,靠机制留住优秀员工,稳定员工队伍。
一是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一个优秀的人才对于自己在一个企业长期的发展前景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如果没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的发展和提升,往往会“心恍思走”、“择木而栖”。因此,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韩国著名企业家李秉哲把9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因才施用”上,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在首要地位,表现出了卓越领导者的眼光,是值得企业管理者效仿的。只有高度重视和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精心指导员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设计好一个完整的事业发展阶梯,才能使广大员工觉得自己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前途和公司发展前途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二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成就感。要教育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精神,帮助员工理解自己的工作对整个公司的重要作用,提高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要改变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方法,合理授权,权责一致,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支持员工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改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单一的上下级领导与服从关系,真正与员工融为一体,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对公司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司。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人预言,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且是一种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它具有传统管理不可替代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管理者应当善于塑造这种精神实质和生活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培育企业文化,确定共同的价值观,提高员工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虽然听起来很抽象,但是对公司能否留住人才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功能正处于由传统行政事务性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型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知识水平的高低、智慧的强弱、经验的多寡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广大人力资源管理者迫切需要具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迅速有效地完成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过渡和转变,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先行者,不仅具备乐于学习的意识,而且具备善于学习的素质,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在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创新与发展。要改变“管理是一种权力”的思维定势,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理念,以现代的“扁平化”的“互动式知识管理”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他控式管理”。要牢固树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将管理的哲学融人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推动员工由“经济人”向“社会人”和“文化人”的转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出员工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創造力。
股份制改造是国有保险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深刻变革和重大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只有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才能把握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为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引擎。